太极养生|生息在于休养
『 编者按 』
1995年初,陆锦川先生为《中国妇女》杂志撰写了三篇太极养生的文章,阐发生命、生机、生息与养修之关系,及其内在道哲妙义。《生命在于运动》《生机在于静止》和《生息在于修养》,先生发前人所未发,妙论太极养生三大要旨,目的是将太极学弘扬于世,济世利人。三篇文章中的前两篇已发表在1995年的《中国妇女》杂志,后一篇未及发表。我们将分三期刊载这三篇文章。
生息在于休养。
这句功耑兴旺人丁,振兴家业,繁荣民族,富强国家之华夏古传名言,一直指导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俭约,惜物爱力,利益黎庶的振兴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去励精图治,修养生息,自强不止!
进究人之身心治理,修养生息,本同此理。古哲尝谓,人之精神耗用,譬如膏火,不知“保啬”之惜,安能细水长流?此“啬”之一字,老子所以道传千古,启导无量欤!
夫生息在于休养,则休养乃能生息,故古哲乃谓:“休之养之,生息在兹!”国事如是,家事如是,民事如是,身自亦如是。但能融会此理,则知其如是,行其如是,事理物情,生生之道,自亦莫不如是!是以微躯之失健,要在休之养之,俾虚而令其转实,亏而俟之补足,伏惟足而有以复原,乃可望有所生息,若益之而犹不足,耗亏反见有余,则虽或休之养之,食之补之,济犹未济,难复其亏,安能言于生息?古来养生之难,殆难于此欤!
追稽古往,即春秋之世,民享未华,物用尚朴,而养休之道,已为玩物丧志,失其自然之秩,况今日乎?《内经·素问》有载谓:
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
吁!少壮失养,虚耗必以日加,此犹不知济益,惶言养生而休之养之,休养而生之息之乎?语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世之日则伤其形神,夜则耗其精气之士,势当猛醒焉!呜呼!古训昭然,儆诫来今,修养古道,诚不可不急究者!
天行健 书 / 霍用灵
稽休之为义,非特静逸之谓,第今世多以息字组词,直言休息。此义若以之言养生,则失之远矣!稽古来养生之道,贵在行健,《易》辞有谓:
乾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乾天之行,本自然之行,无妄之行也,惟其如是,故乃健运不息,恒行不替,周流六虚而不少殆者!故君子乃法天道而体自强不息之气,而立身天地焉。惟其心之正也,行乃不邪,心性坦荡,自得乾正之气以立形神,至刚至大,至纯至粹者,此盖养生道之上乘者。昔孟子深明此理,尝喟然吁谓: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故运于天地之间!
此气是即此立身天地之乾刚至正之气也!养生之士但得此气,则其心其神,其身其形,无不妙合天地生生之至大,是即老子所谓:
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匪以其无私耶,……故能长久……。
士而但臻此境,则不言休养而自得休养,不事生息而自然生息,此境盖即三教养生之真谛欤!此道道曰养性,儒曰修身,佛曰明心,究其义,实皆系诸此理矣!以故养生而不求此理,惟孜孜于导引服食房中,逐其末而忘其本,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
道门机语尝谓:
心曲则气曲,理直则气直!
进而心正则气正,理刚则气刚,以此心此理而事养生修真,何法而不可?今论太极养生之道,似不可不先行及此!
休养之道,本其妙理,稽休之为言,止也,养生之事,何而为止?曰:止其诸害于身心之妄也。故止者,止其躁也,止其扰也,止其执也,止其固也,止其变也,止其乱也,止其劳也,止其耗也,乃至止其诸不常而当息止者也。惟是息而休之,则外之妄耗止,耗害止则无复为损,而益亦在其中也。此休止所以为养之先!
考养之为言,益也。补羸之道,何而为益?曰:益其诸利于身心之亏也。故益者,益其失也,益其戾也,益其虚也,益其脱也,益其枯也,益其竭也,益其折也,乃至益其诸不足而当补益者也。如斯补而养之,则内之亏损复,亏损复则天元具足而健在其中也,此养益之所以为休之继!
休之养之而足,方可言于生息。明于此则休以养,养以休,休中养,养中休,休养妙寓一体而两用,相得而益彰,益见天机自然之妙。休养而不辍,则生息不已,其身心必弱而强,羸而健,入臻至治之境!其虚乏之士能行之,则损必益,亏必复,衰微之躯,自可日盛也。复而更以休养,健而自以生息,休养生息之妙,由是而益见也!或问:此理肇始何典?有据乎?曰:此理实即中华坟典《黄帝内经》之所谓“重积德”之微旨也!此旨发端奥古,亘传来今,惜后世不继久矣!余嗟至理之沦湮,更伤养道之不传,特乃引论如是,俾太极养生之论,先肇其本欤!语云:
知之易,行之难;行之易,果之难!
更且世之为道,有象易求,无形难示,似此无象之至理,又能有几人为其折腰欤!
是为白!
主编〡蒋华
图片〡袁仲
编辑〡徐畅
本文图片版权归图片提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