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的《鸳鸯茶》与两部《爵士组曲》(第二组曲是个大乌龙!)
指挥:里卡多.夏伊
演奏: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
1992年,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夏伊在DECCA录制发行的肖斯塔科维奇《爵士专辑》非常成功,原先沉重阴郁的老肖形象一下子变得风趣很多,由此也吸引更多音乐家和乐迷关注老肖的“轻音乐”、电影音乐,戏剧配乐,这些听上去和他的交响曲、四重奏迥然不同的体裁。专辑中的《第二圆舞曲》被库贝里克用作《大开眼戒》的配乐,加上后来安德烈·里欧(André Rieu)乐队的金曲,一下子令老肖的“爵士”大行其道。(关于这张专辑的《爵士组曲》的介绍,主要来自乐评人谢力昕的文章,特此致谢!)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1925年,作曲家Vincent Youmans为百老匯写了一部音乐剧《No, No, Nanette》,其中一首歌《鸳鸯茶》(Tea For Two)成了流行曲(因为法国电影《虎口脱险》的缘故,这首歌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话说回头。1928年,22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写了管絃乐版的《鸳鸯茶》。据说他当时为了和指挥Nikolai Malko打赌,在四十五分鐘内写完了这首曲子。管弦乐版的《塔西提传说》(Tahiti Trot, Op. 16,《鸳鸯茶》在苏联的叫法)果然在苏联极为热门,尽管按正统标準来看,它实在是'格调低下'。摇曳的节奏,玩世的旋律,美国式的配器,难以想像这种东西能得到斯大林政权的容忍。果然,仅仅一年之后,小肖不得不为在莫斯科公然演出《鸳鸯茶》作公开检讨。可是肖斯塔科维奇'劣性不改',不久又把《鸳鸯茶》用到他的芭蕾舞剧《黄金时代》中。——这就是本专辑最后一支曲子的写作背景。我们就用这首歌作为本期公号的开胃酒吧。
看了上千遍的《虎口脱险》,暴漏年龄……
Tahiti Trot (Tea for Two), Op.16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1 etc.
Tahiti Trot (Variations On Tea For Two) Derek Han - Shostakovich Film Festival
Tea For Two Art Tatum - Red Hot Tunes Of Jazz - The 30s
Tea for Two Cliff Richard - The Albums Collection 1959-1962
Tea for Two Blossom Dearie - The Complete Recordings 1952-1962
Tea for Two (Live in Los Angeles, 1952) [Bonus Track] Oscar Peterson - Oscar Peterson Plays the Harry Warren & Vincent Youmans Songbooks (Bonus Track Version)
Tea For Two Blossom Dearie - Verve Jazz Masters 51: Blossom Dearie
多丽丝·黛(Doris Day)的《鸳鸯茶》(1950)
原名Doris Mary Anne von Kappelhoff的多丽丝·黛,是德国贵族后裔。她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舞蹈家,但因为车祸受伤,改以歌手为志向。自1945年初次以歌曲《Sentimental Journey》走红后,她也开始活跃于电影、电台广播、电视。1959年至1966年间,多丽丝·黛都名列电影票房红星前10名,其中1960年、1962年、1963年、1964年达到当年度第一名,因此有票房皇后称号。
Sentimental Journey Doris Day - Golden Girl: Columbia Recordings 1944-1966
多丽丝·黛于1953年的西部片《灾祸珍妮》、片中演唱的电影主题曲《Secret Love》,以及1956年亚弗列德·希区柯克的惊悚经典《擒凶记》电影主题曲《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皆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1959年,她演出浪漫喜剧经典《枕边细语》,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直到1960年代后期,电影观众品味变得趋向喜好性感刺激,多丽丝·黛也因为道德尺度而推拒许多片约。以前因为清新纯洁而广受欢迎的她,此时反而被讥笑为“世界上最老的处女”,声势逐渐下滑。1968年,她完成最后一部电影后,转战电视界。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
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部《爵士组曲》
两部《爵士乐组曲》写于1934年前后,时年二十八岁。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多岁时,突然对一种他称之为爵士乐的音乐风格著了迷(其实只不过是非正统的轻音乐而已)。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官方对这类轻音乐的态度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不过总的来说,真正的西方爵士乐是被归入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属禁止之列。不甘心的小肖打了几个擦边球,写了些'爵士'乐曲。不过这和真正的爵士乐实在毫无共通点,连布鲁斯或狐步舞节奏都没敢用,切分音也不明显。只有木琴和加弱音器的小号还有些像轻音乐。听来是蹦蹦跳跳的华尔兹和波尔卡,少先队员式的轻盈欢快。
曲目如下:
01 Jazz Suite No.1 - Waltz
Suite No.1 for Jazz Band, sans Op. E: i. Waltz Dimitri Kharitonov - Shostakovich: Hypothetically Murdered, Four Pushkin Romances, Five Fragments, Jazz Suite No.1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1 - 1. Waltz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s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02 Jazz Suite No.1 - Polka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1 - 2. Polka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s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Suite No.1 for Jazz Band, sans Op. E: ii. Polka Dimitri Kharitonov - Shostakovich: Hypothetically Murdered, Four Pushkin Romances, Five Fragments, Jazz Suite No.1
03 Jazz Suite No.1 - Foxtrot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1 - 3. Foxtrot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s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1 - 3. Foxtrot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infini Music: Best Orchestral
Suite No.1 for Jazz Band, sans Op. E: iii. Foxtrot - Blues Dimitri Kharitonov - Shostakovich: Hypothetically Murdered, Four Pushkin Romances, Five Fragments, Jazz Suite No.1
在1992年这张成功的专辑里,指挥家夏伊和文案作者——老肖的研究学者Elizabeth Wilson都犯了一个小错——唱片中那首被称为《第二爵士组曲》的八乐章集成曲(文案称其创作于1938年)——并非真正的《第二爵士组曲》。事实上,老肖于1938年写的《第二爵士组曲》原稿在苏德战争中遗失,直到1999年,其某个演出版残稿才被学者Manashir Yakubov发现,由Gerard McBurney重新编辑和配器后,正式在2000年伦敦逍遥音乐节上重演。那是一首三乐章的作品,分为《谐谑曲》、《摇篮曲》和《小夜曲》。老肖也真不会浪费,《摇篮曲》在创作当年就被一鸭两吃,用到《第一弦乐四重奏》的慢板里头;《谐谑曲》则在1943年被老肖用作了《第八交响曲》谐谑曲的素材。
那么现在被将错就错,通称为《第二爵士组曲》的八乐章集成曲是哪儿来的呢?学者们推测,这套曲子陆续写作于五十年代后期,大多来自老肖当时热衷创作的电影音乐,舞台音乐,譬如《牛虻》、《明亮的小溪》、《邀约》。这些曲子后来被统称为《为混编乐队而作的组曲》(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各类演出的配器、乐曲编成数量非常随意,还有分出组曲之一和之二的版本。这套八乐章集成曲以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第一次完整演出是在1988年,粗枝大叶的斯拉瓦(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昵称)给它们冠了一个《第二爵士组曲》的名字,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在伦敦演出,以至于贻误后人,造成小小的混乱。不过,时至今日,从西柯尔斯基出版公司编订的老肖作品全集目录,到维基条目,都清清楚楚注明了这一错误后,唱片公司和制作公司依然惰性地将《第二爵士组曲》张冠李戴。我曾电邮给柏林爱乐森林音乐会的制作方,提醒这一粗疏。但今日收到的曲目流程单,还是《第二爵士组曲》依旧。
心塞,下面这八首作品并非真正的《第二爵士组曲》……
08 Jazz Suite No.2 - March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1. March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Jazz Suite No. 2 (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 Waltz No. 1 Jan Vogler - Experience: Live from New York
09 Jazz Suite No.2 - Lyric Waltz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2. Lyric Waltz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10 Jazz Suite No.2 - Dance 1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3. Dance I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11 Jazz Suite No.2 - Waltz 1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4. Waltz I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12 Jazz Suite No.2 - Little Polka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5. Little Polka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下面就是肖斯塔科维奇最有名的一首圆舞曲
13 Jazz Suite No.2 - Waltz 2
Jazz Suite No.2: VI. Waltz 2 Paavo Järvi - Ballets Russes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6. Waltz II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Hollywood Classics: Music From The Movies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6. Waltz II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界》的配乐就选择了这首华尔兹
所谓“大开眼界”是说女性强调心灵层次的满足,是感性的,当闭上双眼时就能感受到(eyes closed);而男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必须睁大眼感受一切.(eyes opend)
14 Jazz Suite No.2 - Dance 2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7. Dance II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15 Jazz Suite No.2 - Finale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8. Finale Riccardo Chailly;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Jazz Suite No.2 [Classic FM: The Full Works]
不过,我们仍可以借这个机会,重新审视老肖的“爵士”味作品和他创作这些音乐的上下文。苏联在二十年代有过一个拥抱西方先锋派和爵士乐的短暂时期。1925年,一支由五名黑人爵士演奏家组成的乐队,就叫做Negro Band,巡演苏联,造成轰动,各地很快涌现很多翻版拷贝团体。老肖在次年以《第一交响曲》震动乐坛,指挥首演的是尼古拉·马尔科,是这轮爵士热中的弄潮儿,他也以年轻作曲家的保护者自居,希望老肖搞点热门的爵士乐。后来还发生了1928年秋的著名段子,马尔科让老肖为当时的“热门金曲”《鸳鸯茶》写一个乐队版本,限时一小时,结果老肖四十分钟交卷,配器极为风趣精致。这算是老肖“爵士乐”的初试啼声。
说起苏联的爵士乐,和美国正宗的爵士乐相比,可是大异其趣。其原因除了水土改变造成味道迥异外,政治因素是头等重要的。1925年掀起的爵士热在1929年被狠狠踩了刹车,大文豪和旗手高尔基发表重磅文章,叱骂爵士乐属于同性恋与资产阶级色情文化。根据苏联老爵士乐手尤里·叶拉金的回忆(参见他的《驯服的艺术》),各地涌现的爵士乐团被解散,只有在一些“对外文化交流窗口”,才允许保留一两支乐团为外宾服务。其中就包括了海港城市敖德萨的“剧院爵士”乐队,由苏联一代爵士宗师和歌手列奥尼德·乌杰索夫(Leonid Utyosov)领导。1930年,老肖到敖德萨,听了“剧院爵士”和乌杰索夫的表演,激赏不已,他甚至称乌杰索夫为苏联最伟大的艺术家。不过,乌杰索夫的乐队风格与其说是爵士乐,不如说是轻音乐,或是缩减版的施特劳斯,老肖后来写出的“爵士乐”便如出一辙。他和乌杰索夫合作滑稽音乐闹剧《大谋杀》(Hypothetically Murdered),充分锻造了典型的早期肖式音乐语汇:幽默、尖酸,自嘲,而且很欢乐。
爵士姓党!
1932年,政治风向也开始变得“欢乐”。伟大领袖斯大林号召说:“生活更美好,生活更快乐。”于是,爵士乐作为欢乐的调料而被解禁,按照叶拉金的说法:“斯大林同志或克里姆林宫里的什么人突然心血来潮,认为要把爵士乐纳入苏联的音乐发展计划,组建一个真正具有苏联精神的全新的爵士乐队。”叶拉金进入了新组建的苏联国家爵士乐团。按照规划和设计,这个爵士乐团将演奏苏联作曲家原创的“红色爵士音乐”,而非美国爵士乐。爵士乐在苏联从来是“照谱宣科”,和即兴自由无缘。可惜,“红色爵士乐”作品太少,官方干脆组织了一个爵士音乐创作比赛。就这样,老肖的两套爵士组曲分别在1934年和1938年应运而生,算是及时雨。
饶是如此,国家爵士乐团的曲目依然捉襟见肘,一场音乐会曲目七拼八凑,民歌、领袖歌曲、杜纳耶夫斯基的进行曲都被拉进来。乐手和指挥凭着对爵士乐的理解,给曲子加点爵士化风味。1938年年底,乐团战战兢兢地到克里姆林宫,给领袖汇报演出。结果,如此折衷的风格依然令龙颜不悦。苏联爵士乐开始走向没落。1948年日丹诺夫秉承圣意,对文化音乐领域进行大规模整肃。1949年,爵士乐干脆被明令禁止,共青团积极分子捣毁了各地的爵士乐俱乐部,乐手被逮捕,爵士乐的代表乐器萨克斯管被当作资产阶级乐器而充公。爵士音乐转入地下,一些年轻人将聆听爵士乐做为反叛的标志。可到了五十年代末的解冻时代,爵士乐在苏联具有的某种挑衅意味被摇滚乐取代,变得乏人问津。可以说,“红色爵士乐”最终寿终正寝,留下的唯一“活”样本,就是老肖的这三套作品了。
爵士由此在苏联绝世了……
宝宝心里苦!
最后再来听一首王羽佳演绎的《鸳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