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闲看: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中庭:庭院中间。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 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 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劳动生活情事来写,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其新鲜活跳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象,更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阅读理解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答: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4、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

特点:幽静、优美、和谐。意象:雨中的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

​5、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闲”。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气息。

6.首句点明山村的独特风味,显示出山村 幽静 的特点。

7.次句显示出山居之“深”,作者是如何体验山行的趣味的?

答:小雨之中,诗人沿着村间小路缓步而行,路旁茂林修竹,青葱可爱;一条小溪拦路,正愁无以为渡,猛抬头,“路转溪桥忽见”。

8.第三句转而写 村中蚕事。

9.田家少闲月,请赏析诗中一个“闲”字的妙处:

答: 闲着的是“庭中栀子花”,人呢?无一个闲,都忙着,忙得有声,忙得有劲,忙得生机盎然。

(0)

相关推荐

  •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雨过山村·王建

    <雨过山村>   [中唐·王建·七绝]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此诗作年不详.顾名思义这是一首诗人雨中路过山村留下的诗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八首《雨过山村》(王建)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雨过山村 [中唐·王建·七言绝句]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 ...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即景生情,妙趣横生

    众生皆苦,度人度我.总是会在繁忙之后,忽然察觉自身若有所失,或许是丢失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又或许只是未曾把握的闲情逸致.不曾得到,何来失去?原来,矫情的还是人心.只是午夜梦回,黯然神伤的,仍是昨天擦肩而 ...

  • 古诗词 | 又到栀子花肥

    前几天早上出门,路过菜市,遇见一位挎着篮子卖栀子花的大姐,于是买了一把,带到办公室去,插进新买的玻璃花瓶中,香得周围空气都是甜的. 实在是太香,就把这香又分给同事们,她们也各自把花插在办公桌上,这么一 ...

  • 闲人说“闲”

    中国的汉字是我们祖先的独创,它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拼音文字走得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在我担任中学语文老师期间,天天都在汉语文字的释义上花功夫,例如在教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必然要讲到古代诗人创作时的 ...

  • 解读王建《雨过山村》:鸡鸣蚕涌农家忙,烟雨山村栀花香,羡慕吗

    唐朝有一位诗人,所写题材十分广泛,从乡村农家.边塞战争到皇宫怨女,写了大量诗歌.虽也做些小官,但却一生贫困. 王建,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35年,享年67岁,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王建的一生经 ...

  • 《田家· 啾啾雀满树》唐·王建

    ​田家  唐·王建 啾啾雀满树,霭霭东坡雨. ​田家夜无食,水中摘禾黍. ​​​ 赏析 ​前两句描写环境."啾啾(jiūjiū)",象声词,这里用来描摹麻雀的叫声."霭霭 ...

  • 《田家行》唐·王建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 ...

  • 二年级语文(上)学习攻略,第二单元《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预习卡+课课练+单元考点清单~

    二年级语文(上)学习攻略,第二单元《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预习卡+课课练+单元考点清单~

  •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释田家:农民. ...

  • 《田家·父耕原上田》唐·聂夷中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释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官家:旧 ...

  • 《咏田家》唐·聂夷中

    咏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 注释粜(tiào):出卖谷物. 眼前疮(chuāng):指眼前的困难 ...

  • 邻居家茶花满树花蕾,秋季以后常施这种肥,开花似月季

    现在很多的茶花都还在孕育花蕾中,这个时候的养护管理也是很关键,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肥,并经常给它晒晒太阳,才能利于生长发育.今天看到邻居家的茶花满树都是花蕾,叶子也油绿光亮,开花期肯定非常的漂亮.邻居说 ...

  • 女明星的家都堆满化妆品?满树樱花+狗狗乐园的她家真是独树一帜!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转载授权和合作咨询请发邮件至2848447305@qq.com联系小妹.] 今天是大年初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送&q ...

  • 【榜上诗家】徐荣峰||满树红枫赤染,葱莲白首成霜。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徐荣峰.网名双阳河畔.上海市人,大学文化.从事诗歌创作数十年,作品散见<中华文艺>.<当代作家联盟>.<大森林文学>. ...

  • 《山家五月满树金》枇杷20211101

    祝建永老师书画课堂 河北省石家庄市老年大学 授课教师:祝建永 1.中淡墨勾画枝条走向,点画叶片.赭黄色点画枇杷果子. 2.勾画枝条叶脉,点画白头翁. 3.点染整理小鸟颜色.赭墨整理树干.花青墨渲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