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15)
秋葵纹玉带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方形镑长6.7厘米 宽4.1厘米长条形镑长4.3厘米 宽 1.8厘米桃形挎长4.1厘米 宽4.3 厘米铊尾长8.7厘米 宽4.2厘米 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捕墓出土玉质。呈青白色。共二十块带板,其中长方形镑八块,长条形镑四块,桃形胯六块,铊尾两块。采用透雕手法作秋葵纹,花叶相映,层次分明。按《明史·舆服志》载,"凡束带,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与一品同"。徐捕世袭魏国公,可享用玉/带。
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带环葵形镑长8.8厘米 宽7.9厘米葵形镑长7.6厘米 宽7.6 厘米半葵形镑长3厘米 宽4.5 厘米诧尾长8.4厘米 宽4.2厘米
1970年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玉质。选用新疆和阗白玉雕琢而成,质地坚硬,色白如凝脂。共十四块,葵形镑四块,其中两块有突出的环扣,半葵形镑八块,诧尾两块,葵形镑和锌尾均用透雕技法雕出云龙纹。每块玉带板均镶包金托,金托背有穿孔,可缝缀在革带上。
云龙纹金带明(公元1368一1644 年)长方形铸长7.6厘米 宽5.9厘米长条形销长6厘米 宽2.6厘米│桃形跨长6厘米 宽6.1厘米淘尾长10厘米 宽6.1厘米 1987 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金质。共二十块,其中长方形镜八块,长条形镑四块,桃形镑六块,诧尾两块。均用锤镍方法做出云龙纹,并在细部用錾刻方法完善加工。龙张口吐舌,身躯弯曲转折,游动于火焰形云纹之中。其中两块为正面龙形象,形神威武。这条金带为南京明朝考古发现的最精美的一副。
狮蛮纹琥追带明(公元1368—1644 年)长方形镑长6.5厘米 宽4.8厘米长条形镑长4.9厘米 宽2.2厘米桃形跨长5厘米 宽4.锌尾长7.5厘米 宽4.7厘米 198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
琥珀质。呈暗红色。共二十块,其中长方形镑八块,长条形镑四块,桃形镑六块,锭尾两块。采用减地浮雕方法雕出狮蛮纹,每块带板上的图案均不相同。狮子张口瞪目,或踞或跃,身体两侧绕以火焰形云纹,威风凛凛。蛮王头顶小髻,身着左衽短衣,足蹬短靴,手持火珠,身姿灵活,戏舞狮子。在狮蛮主体纹样之外,还雕有火珠、宝锭、珊瑚等杂宝辅助纹样。这条狮蛮纹琥珀带在明朝考古中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