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庆历|晏殊|宋仁宗|宋真宗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自一人一边听着新出的曲子,一边喝着一杯美酒,忽觉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还是去年一样的天气、旧日里的亭台水榭,不知西边渐渐落下的夕阳何时才能再次升起,重新挥洒万丈光芒温暖大地人间?枝头那可爱的花儿啊,却总是要凋零的,想让它永远绽放,却让人无计可施。眼见着去年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而我只能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世人皆谓这是一首伤春惜时之作,但若你真只是这么想,那就把这首诗读肤浅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晏殊这个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五岁便会写诗,十四岁就被宋真宗看中以神童入试,直接赐进士出身。据传,晏殊赐同进士出身后的第三天,皇帝考学子们诗词,晏殊一看皇帝出的题自己都做过,于是给皇帝说,这些题目自己都见过,如果再做对其他学子不公平,宋真宗当时就被晏殊的质朴和真诚感动了,直接让晏殊出任秘书省正事,并在秘阁继续博览群书。

皇帝有一次要给太子挑选讲师了,宋真宗知道其他官员就知道玩耍,只有晏殊天天抱着书本,热爱读书,所以宋真宗直接点名晏殊当太子的老师,就在这时候,晏殊出来说话了,他对宋真宗说,并不是自己不喜欢玩乐玩耍,而是没有钱,出不了门,如果有钱,自己也是喜欢玩耍的。就这样先是成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皇帝宋仁宗陪读,其实也是实际上的老师。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让宰相独揽大权的计划落空。却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而违背了刘太后的旨意而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年),36岁的晏殊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时,晏殊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兴学”。

明道元年(1032年),41岁的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

1037年,晏殊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后被提为三司使时,刚好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提出合理建议,加强军备实力,帮助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年),深受皇帝爱戴的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这是晏殊已经51岁。但好景不长,庆历四年(1044年),晏殊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到了孙甫、蔡襄等人的弹劾,由此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

和元年(1054)六月,也就是晏殊去世的前一年,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这时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第二年二月,晏殊病情加重,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宋仁宗还特意为其停朝两日,亲自哀悼,而事实上,8年后,宋仁宗自己也驾鹤西去了。

欧阳修评价他的文采“文章为天下所宗”,后人称其是“宰相词人”。晏殊的一生,尤其是官场,虽然有一个很好地开头,但由于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即使有宋仁宗这颗大树依傍,也依然屡遭贬谪。

命运坎坷之人,往往比常人更为敏感。因此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但实际上,是晏殊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无限感慨。人生在世,不正如眼前的暮春之景一样,是那么的可爱,又那么的无可奈何。宇宙浩瀚,人生短暂,计划更是赶不上变化,很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但只要尽心尽力,方能无愧于心。最后成功与否,功过是非,自然另当别论。看透了这些,便能怡然自得的在小园独自徘徊,欣赏暮春里最后的美景。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