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刘尔明作品
三月三的反思
刘尔明(山西)
春风融融,杨柳返清,不觉中农历三月三又至,我出差到临县黄河岸边的古渡口克虎镇。当地的朋友一定要邀我赶隔河可望的白云山庙会,盛情难却。只好依了。
朋友告知我,今年三月三白云山庙会热闹空前,胜过往年,秦、晋、陇、蒙诸省远道游客早几天就云集于佳县城和白云山,古刹内外,山上山下戏剧团、马戏团、杂剧团、电影、录像等有十几家,为古会助兴。
早饭后,我俩踏上沙滩,走向渡口,一路上满载乘客的大小汽车穿梭而过,远远即可望见七八只古老渡船横着搁在河边。人山人海围拢着渡船,拥挤着抢先登船渡河。我向一老船工打听后得知,这几天从克虎镇西渡黄河赶庙会者,每日不下两千人。冷落了两年之后的三月三日克虎渡又喧闹起来。面对奔腾,咆哮黄河水,眼盯着一个个混浊的旋窝,倾刻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三年前(一九八六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临县方面的人从克虎镇乘船去赶白云山庙会。一渡船行至河心。浪触船翻,落水者171人,殉身死难者125人,造成了成千古黄河惨案。事后两年的三月三,临县方面赶庙会的人很是少了。人们大概是心有余悸,可警记两年后,人们似乎又忘记了前车之鉴。
乘船过河后,成群结队的人拥上白云山,“神路”上的人磨肩接踵。我曾两次来过白云山,古刹胜景早已浏览,此次旧地重游,故不急于登山,于是拣了个顾客少的茶水摊坐下来和朋友饮茶,少歇后方登山。
随着人流拥上“神路”,身旁挨着一位近六十岁的村妇,手攀着铁护拦,一手拉着十多岁的一小女孩,低着头,含着泪,有气无力,一步一停地踏着石梯。我心中诧异:无论是游景览胜者,还是求神问卜者,大都心旷神凝、喜形于色,惟这女人有别,她一定有难言之隐痛罢!……怜悯心和尊老爱幼心驱使着我,我不由伸出了双手扶着她。朋友见我如此,也自觉地携着小女孩,我俩帮这一老一小走完了“神路”的险要处。老人家自然是多谢:“今天可遇着了好人,多亏了你俩……”。再往上走,路比较平缓,我们边走边谈。
原来她是临县西山某地人,自幼“命苦”极了,17岁出嫁,20岁死了男人,留一两岁男孩,她为改嫁后人家不亲孩子,硬是悽苦度日,拉扯大孩子,为儿子成了亲。她儿子的“命”亦苦似其母,婚后三年才生一女孩,之后多年再无生育,三年前的今天(三月三)是她让儿子和儿媳来白云山求神,要神灵保佑得一子,谁料祸从天降,黄河沉船,儿、媳俩双双丧生,尸遗未归……今年是儿、媳死后三周年。为祭奠亲人他拉着小孙女前一天来到克虎镇,奶孙俩在黄河岸边嚎啕跪哭,痛不欲生,向黄河要她的亲人。
听着村妇的哭诉,我心胸一阵阵地难过,游山兴致一扫而光,安慰她几句后,便和朋友到“白云旅社”来歇脚。本想躺在床上冷静一点,可脑子里怎么也静不下来:村妇的儿、媳俩为求子而丧身,她一家的悲苦实则归结于封建迷信,可她直至现在仍执迷不悟,还来求神问卜,希望寄托于神灵。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矣!
下午五时半欲动身下山,朋友说正殿近两年修缮一新,变化不小,一定要去,于是又登上正殿,果见新塑神像个个栩栩如生,壁画、匾额金壁辉煌。求神、敬香者还很多,真武大殿的地上跪着很多人,香烟缭绕,气氛肃穆。大殿的右角跪着村妇和孙女,村妇颔首弓腰,头将要触着地面,如痴似呆,孙女亦低着头小声地抽泣着……;我心里不由又是一阵悲酸……
写于一九八九年农历三月
注释:此文发表于《吕梁报》1989年4月27日第四版(文艺版)头条,后被《湫虹》转载。
【作者简介】刘尔明,男,汉族,1950年12月生,出身农家,山西临县人。中学高级教师,执教为业。退休前多半年月从事县教研室中语教研工作。热衷旅游,祖国的不少名山大川留有足迹。酷爱文学,喜欢在文字间寻找乐趣。在岗时,缘于职业,撰写数十篇教学、教研论文发表于国家、省、地教育报刊。离岗后偶忽写作,亦有数十篇散文、游记、诗歌见诸于县、市、省文刊。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