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老建筑
在哈尔滨西大直街4号,就是标志着“老哈尔滨地理正中心”的红博广场转盘道旁边,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手风琴式样的建筑,这就是代表哈尔滨早期建筑艺术风格的杰出之作:国际饭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很多外来(主要是白俄)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哈尔滨完成了他们一个又一个艺术创作。其中很多不是单独属于某一类艺术派系,而是多种文化流派的综合,国际饭店,就是“新艺术”和“装饰艺术”风格的综合,其中以“新艺术”风格为主导。国际饭店始建于1936年5月,1937年6月9日竣工。由一位酷爱音乐的俄罗斯著名建筑设计师彼-谢-斯维利多夫设计,提起这位设计师的另一个作品或许你会觉得更熟悉——霁虹桥。 大楼外部造型简洁明快,有连续多层阳台组成,模拟手风琴琴键,正门两侧上方流畅的塑造线脚模拟风箱。墙面采用面砖装贴装饰,与塑造线脚有机结合。另外少量 的浮雕花来装饰,使其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是日本近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是新折衷主义的集中表现,更是30年代初期新艺术建筑风格在哈尔滨的代表作。最初 由一名无国籍外侨投资修建,但开始建起一层,因财务不足而停建。1936年6月由日本近藤林业公司把地基和图纸买下继续建造,用了一年时间于1937年6月9日建成,1937年7月对外营业,取名为“新哈尔滨旅馆”。不仅饭店大楼赚足了市民的眼球,室内设施也十分奢华。1937年的时候,每间客房配备高档欧式家具,室内设有卫生间,还安装了电话。中餐厅、西餐 厅、日本料理满足了不同国籍客人的需要。同时,酒店还设有结婚礼堂、台球厅、理发室,并为客人提供出租车服务。每天的最高房价达44元伪满洲国币,这相当 一名普通邮差3个月的工资,是哈尔滨高档的商务饭店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富甲名绅、达官显贵。1945年日本投降后,此旅馆停止营业,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以后,“松江省卫戍司令部”曾设于此。1949年7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此楼,经过维修改为宾馆,定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 从1957年至1960年间曾改名为“哈尔滨饭店”但门前牌匾未换,因此人们仍然习惯以“国旅”称呼,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后,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至今,现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来源:哈尔滨国际饭店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漫步 http://5imanbu.com/harbin , 原文地址: http://5imanbu.com/harbin/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