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芦”道“溪”,漫谈漳州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平和县芦溪镇
说“芦”道“溪”
漫谈漳州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
---平和县芦溪镇
黄 武 疆
中国叫做“芦溪”地名有很多,比较知名有江西省有“芦溪县”,漳州市平和县的“芦溪镇”,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表明,以“芦溪”为行政区地名,平和县芦溪镇为最早,有一千多年历史,江西芦溪县的县(区)名至今不到四十年,四川三台县芦溪镇(乡)也不过几十年历史,如果政府做一次重名须改名的活动,平和最具有保留使用“芦溪”地名的优先权!其实,地名也没那么值钱,就是叫习惯了就好,单从字面看,芦溪也就是很普通的名字罢了,如果深研此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芦溪”地名就价值连城了。
(本文写于2015年)
(一)
芦溪镇位于平和县西北部,东临霞寨镇、山格镇,西南靠秀峰、长乐,北接南靖县书洋镇,西北与永定县湖坑镇、下洋镇毗邻。全镇总面积311平方公里,是厦门岛(132.5平方公里)的2.4倍,比东山县(220.18平方公里)还要大90多平方公里,辖地面积之大,居漳州市之首。
芦溪地理位置图
据光绪《漳州府志〃兵纪》记载:…. 陈元光在创置州郡伊始,便奏请朝廷在州的四境建立四个行台。“一在泉之游仙乡松州堡,上游直抵苦草镇;一在漳之安仁乡南诏堡,下游直抵潮之揭阳县;一在长乐里佛潭桥,直抵沙澳里太母山而止;一在新安里太峰山回入芦溪堡,上游直抵太平镇(今永定一带)而止。”根据以上史料说明在“开漳”之时,已有“芦溪堡”的军事行台。根据1994年版《平和县志》“隶属”,平和全境在唐初以前属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潮州)、绥安县;唐、宋,平和属于漳浦县辖地;元代,划漳浦清宁里(今平和)、新安里(今平和、云霄)合龙溪县部分地区(今南靖)置南胜县,芦溪属清宁里七图。清康熙年间划为芦溪、山岗、小溪(今小芦溪)诸社,乾隆年间划为芦溪约及坪回约部分地,总辖32乡(村);光绪年间县有4个市,小溪(即小芦溪)居一;民国15年芦溪设区,民国23年并于第一(崎岭)区,本境划为芦溪、山岗、漳汀、蕉坑等乡;民国28年并为芦溪、双槐(按:山格之双田、双坑及芦溪之东槐等兼辖地)2乡;民国30年2乡皆划为乙级乡;民国31年撤区,属县辖;民国33年双槐并归芦溪乡,民国37年复置芦溪区。1949年6月解放,为平和县最早解放区,成立平和县第一区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底,改称第七区,领13个乡;1954年冠地名称芦溪区;1958年上半年撤区,境划秀芦、曲岗、漳峰、芦溪、东槐5大乡,下半年并建芦溪人民公社,1984年底改称芦溪乡;1992改为芦溪镇,现领属1个社区、17个行政村:东溪居委会、东槐村、村坑村、新村村、蕉路村、芦丰村、树林村、连益村、连新村、连城村、双峰村、梨坑村、华峰村、秀芦村、西新村、漳汀村、九曲村、山岗村,有23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四万多。
芦苇,芦溪地名的来历
芦溪流域乡村小景
人类起地名大多与自然植物、山川河流相关,“芦溪”地名就是先民以自然植物与山川河流相结合而起的。据说当年来自中原的先民们(早期芦溪先民有叶、陈、郑、温、汪、翁、詹、张、黄、余、官、胡、林、李、赖、曾、钟、杨等数十个姓氏)或开疆拓土、或躲避战乱,跋山涉水逃往南方,来到一个叫做“清宁里”的地界,发现此处河流清澈,众人手捧溪水解渴,果然清冽甘甜,忽然发现远处山涧漂浮着白色的芦苇花,疲惫的人们很感动得留下眼泪,这很像中原故里黄河的芦苇花呀,于是他们溯溪而上,到达一片宽阔的芦苇坡,就择地在芦苇溪边结庐而居(今芦溪的传统村落多依山傍水),便将这条飘着芦苇花的溪流起名为“芦溪”,自此一千多年,“芦溪”的地名未曾变过。
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叶金凤女士回芦溪寻根谒祖
广东、台湾、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的“官氏”祖籍地在漳州府平和县青草湖,青草湖地名及官氏祖坟还在,但今日的芦溪已无”官姓“村落
芦溪岸边的芦苇花
(二)
这条以“芦”命名的溪流自然离不开芦苇,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芦苇的应用。一、编制成日用品。数百年来,芦溪的先民们继承中原的生产工艺将苇秆编制成草席、草帽、草扇、草垫;也是造“粗纸”、“草席”的主要原料,旧时,著名的“芦溪粗纸”“芦溪草席”是这样做出来的,以前的窗帘也是芦苇秆编制成,那种自然朴实、带有淡淡的芦苇香是现代人难以体会的。二、成为建筑材料。芦苇秆也应用在民居建筑上,芦溪先民将毛竹竹片、芦苇杆,作为竹筋夹在夯土墙之中,大大增强墙体的稳固性,历经几百年仍十分牢固。三、成为治病名药。芦苇全身都是宝,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在平和芦溪还有一种由芦苇丛中(寄生植物)长出来的花叫做“官真花”,也叫土灵芝草,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芦苇用途很广
芦苇制纸工艺
芦溪粗纸
由芦得名的“溪”,到底是怎么样的溪呢?这条长满芦苇的溪流主要由四条小支流汇成,主源头发端于大坪双尖山北麓,它自东南流向西北,流经东槐村、新村、蕉芦村,形成芦溪主流,北支流源自版寮山流向连城村、连新村、连益村、树林村汇入芦溪,西北支流源自平和永定交界处仙洞山,向东南流经西新村、秀芦村,汇入芦溪漳汀段,另外一条小支流“双峰溪”源于霞寨镇五美村,自东南流向东北汇入芦溪。这四条支流从不同方向汇入芦溪流域,芦溪又经九曲十八弯流向九曲村(芦溪下游的九曲村或因此而得名),过了九曲村进入秀峰乡、长乐乡、九峰镇,最后奔向韩江,注入南海。
芦溪中上游(福峙楼楼前)成为天然沐场
芦溪中游芦丰村桥头榕树下
发源于博平岭南脉仙洞山的“小芦溪(秀芦溪)”
但愿这样清澈的溪流能永续长流
稻田已成为平和县的稀缺品
芦溪稻田
(三)
每一条水系都会形成一种区域文化,特别是这条闽南地区唯一的韩江支流,必然也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它就是“芦溪文化”或者叫“平和文化”。首先说说芦溪口音的河洛话(闽南语),开口一句“汝系呢郎(你是什么人)”纯粹的芦溪腔,百分百断定是芦溪人,是平和县境内最特殊的强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有别于其他闽南语的腔调呢?笔者分析,芦溪处于群山之中,西北隔千米高山是永定客家话,北边是客家语系的南靖书洋,南面是秀峰长乐也是客家语系,唯独东南面的霞寨是闽南语系,但是千米高山阻隔了也两镇之间的语言交流融合,三面被客家语系包围的芦溪话即没有客家话融合,也很少受其它口音闽南语影响,于是保留了七、八百年前宋、元时期的原生态语言风貌;另外“芦溪腔”的听感很像广东的“潮州腔”,是否受韩江水系口音影响呢?这些都值得语言学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世界民居雕刻博物馆---绳武楼
百年大计,技术精湛,让现代人汗颜!
世界最年轻的单元式土围楼---下黄顺兴楼
居住着大坪黄氏分支的宗族,保留典型的土楼生活原貌
芦溪东槐先民的建筑艺术奇葩
---番仔楼(华侨回乡建造)
芦溪流域最引人注目就是古村落,在弯弯曲曲的溪边坐落着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围楼,它们坐落在溪山田野间,错落有致,像似一幅幅田园风光画作。从东边的东槐村沿溪流而下,有番仔楼、科山楼、八角楼、新寨、崎阳楼、聚德楼,新村的新楼、国光楼,蕉芦村的丰满楼、福庆楼、福峙楼、植璧楼、绳武楼,芦丰村的丰作厥宁楼;西北边的秀芦溪流域有新楼仔、石门,北边三连(连城、连益、连新)流域有上楼、居仁楼、溪坪楼、下汪楼、下黄楼等,东南边有双峰村的白楼、天星楼等,华峰村、山岗村、漳汀村及芦溪下游的九曲村尚有数十座较为完整的围楼古村落。芦溪古村落的特点就是依溪而建,楼在水边。聚落中的生土楼多是单元式结构,楼内的装饰精美,墙面多贴青砖,多采用泥雕、石雕、木雕装饰,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的绳武楼了,这座位于蕉路的圆形生土楼,历经嘉庆至光绪五朝,终于建成,长达一百多年。楼中共有二十四个开间,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富丽精工,精美绝伦。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壁橱、门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诗画结合,动静相宜,被专家称为“世界民居雕刻博物馆”。
芦溪晒烟
霜冻的高山芥菜才能制成香脆可口的芦溪咸菜
世界最好的酸菜---芦溪咸菜(酸菜)
“芦溪红”,妇女坐月子的上等补品
芦溪酿酒坊
桥与楼的美景
丰富的溪流、山地资源也形成芦溪流域特色的乡土经济。一、芦溪晒烟,是本地主要经济作物,有着四百年的种植历史,其品质优良,色味俱佳,畅销闽粤地区;二、芦溪咸菜,风味独特,酸甘嫩香,是闻名遐迩的特产,以霜冻芥菜为原料点腌制而成;三、芦溪红酒,芦溪山高水冷、天寒地冻特殊条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芦溪先民继承中原地区以米酿酒的工艺并加以创新,经过数百年的经验的积淀,制酒技术日益精湛。每年夏收冬藏时期,家家户户都酿制别具特色的芦溪红酒,酿酒、饮酒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酒驱寒暖身、强身建体、款待客人相当盛行,逐渐形成特色的芦溪酒文化。
明朝大理寺卿陈扬美祖祠
清澈甘甜的芦溪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芦溪人民。这里人才辈出,历史人物有:明朝农民起义领袖詹师傅、明朝大理寺卿陈扬美、明朝文学家赖继谨、清朝画家叶肇基,“平和暴动”革命烈士叶锦章;现代杰出人才有:微电子专家叶以正,氟碳工程师叶名逊,核专家叶长源,法学专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风水易经大师叶礼教等;政界精英有:陈燧坤,陈有源,叶大亮,叶国桢,詹龙盘,叶新规,叶亚树,叶安福,叶连福,叶海天,温良德,王玉英,叶顺煌,汪海军,叶芦生……等;当代商界名流有:中国生物柴油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叶活动,福建九峰企业董事长叶济德,福建绳武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林青,中宝(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陈军辉,厦门永鹭达纸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永安,厦门湘亿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双艺,昆山加美润滑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文贤,厦门市豪骐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长征,以及叶德水、叶佳明、叶雄坤……等一批批优秀的商业人士;文化艺术界杰出名家:“水中画”、书画家创始人叶永青,作家叶庚成(福建省作协),书画家叶火全,雕刻家汪冠玉,油画家叶碧峰、叶若海……等。芦溪人才辈出,本文篇幅有限,仅列举一小部分,遗漏多多,敬请留言补充。
“芦草长青,溪流不尽”,道不完的“芦”与“溪”,读不尽这方乡土,希望更多的人来感受这块芬芳泥土的气息。
不久的将来,这座楼里又会走出许多人才
芦草长青,溪流不尽!
黃武疆(平和縣蘆溪鎮旅遊整體規劃主筆者之一)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