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军】原创//致青春:瑞泉中学求学琐忆

致青春:瑞泉中学求学琐忆

1963年9月,我迈入了渭南县瑞泉中学的大门。渭南县瑞泉中学创办于1938 年,得名于渭南著名风景区六姑泉。我考进这里时,校长是冯金铭(民盟渭南县主委),党支部书记是艾栋(正团职军转干部)。当时瑞中是一所完全中学,有10 个高中班,13 个初中班。我们高六六级共4个班——3个公办班(一、二、三班),1个民办班。我在二班,学号28,第一任班主任是潘允恭老师。

迈入渭南县城内的这所完全中学以后,我发现这里与我以前就读过的两所农村初中迥然不同。首先是师资硬——多数教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以我班为例:语文老师陶瑞亭西大毕业、代数老师刘志远北师大毕业、化学老师蒲先忠兰大毕业、俄语老师姜淑云哈尔滨外语学院毕业、生物老师潘允恭陕师大毕业、体育老师姜昕北师大毕业。另外多名老师都是1960年原渭南师院解散时从师院调来的,如姜淑云、李希禹、尹天相、陈超力等。其中语文老师陈超力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喜欢吹萨克斯管。其次是基础设施完善,除教室外,学校南边土崖下有个很雄伟的丁字形建筑,南北走向的是仪器室,东西走向的是实验室(左右各一)。实验室北边,是座长长的东西走向的蓝瓦房,东半部是图书室,西半部是阅览室。东南部是宽阔的大操场,设有南北百米跑道。东北部是四五排用蓝砖修筑的学生宿舍,每排三个。东南角是女生院。第三是学风浓,每天早读时间,教室内外到处都是诵读的学生——有的读语文,有的读俄语。特别是大操场,除周边及正中布满了朗读的学生外,还有许多同学沿着环形跑道,边走边读。宽阔的大操场内,呈现出一大片朗朗的读书声。这种情况,如今已很少见了。每天晚饭后,阅览室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同学们有的在看书看报,有的在看杂志等。第四是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有文艺宣传队、民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航模队、射击队、无线电发报队等。射击队和无线电发报队的教练,都是从省体委请来的。篮球队经常邀请军分区等单位来校进行比赛。1966年春,全校同学齐出动,在南塬上还搞过一次捉特务的“军事演习”。

开学伊始,班主任潘老师即指派我担任了学习委员。作为学习委员,我觉得这里对教师的要求,远没有赤水中学那样严格。最明显的例子,是教师对学生作业每天只改一半(单双号轮流),深入教室辅导也少,不少教师还生炉子自己做饭。不象赤水中学那样,学生作业历来是全收全改,教师经常扎在学生堆中,且全部在灶上吃饭。所以我们原赤水中学的同学,对这些都颇有微词,但对另外两点,却感到特别意外和高兴。一是学生负担很轻——除大扫除外,几乎没有任何劳动,不像我就读的农村初中,动辄就得拉土、抬粪、搬石头。二是每学期学生会都要组织学生到东风影院看一两次电影。特别是第二点,对我们乡下学生说来,确是件很奢侈的事。因为在农村初中就读三年,学校从未组织我们看过电影。当时在瑞中看过的一些电影,对我们后来做人、处事、立志等,启迪都很大,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珊瑚》《寂静的山林》《洪湖赤卫队》等。其中湖南花鼓戏《补锅》(与《打铜锣》同属一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它风趣幽默,欢快流畅,旋律极具特色。尤其是那位女主角,洒脱俊秀,声音甜美,不同凡响。后来得知,这台小戏曾一度被诬为“新才子佳人戏”而受过批判,但却受到了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的肯定,并在1965 年中南局文艺汇演中得过金奖。戏里那位漂亮的女主角,于八十年代在全国出了大名,出任东方歌舞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团长。她,就是鼎鼎大名的歌唱家、引领中国美声唱法的第一人——李谷一。

开学后第一个星期六,我回家刚走到东关小学门前,天就下起了大雨,只好返回学校。当晚在教室自习时,三班范清仑来到我班,和我班陈淑英聊起了俄语(他们是初中同学)。他俩叽里呱啦的俄语对话,令我惊叹不已。这时我才知晓,原来他们瑞中学生,初中时已学过三年俄语了,而我们乡里学生,这时连一个俄语字母还不认识。这使我非常担心——今后要和他们同堂上课,怎么能跟得上步子呢?另外,进城读书以来,我明显感到城里学生,个个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充满悟性,学得轻松自如。而我们农家子弟,纯朴厚道,老实本分,学习上似乎靠的全是苦功——要想取得一点进步,往往得付出几倍的努力。这两个反差,使我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于是我暗下决心,首先从俄语取得突破,不让它拖其它科目的后腿,然后全面推进,把学习抓上去。俄语有33 个字母,其中一个是卷舌音,但我大概因为先天原因,却发不出这个音。发不出这个音,很多单词及句子就读不出来。因此想把俄语学好,就得首先攻克这道难关,拿下这个拦路虎。为此我发挥自己能吃闷苦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自我训练——走路时练,排队打饭时练,晚上蒙着头在被窝里练,甚至蹲厕所时也练;上学及回家路上三十多里,走一路,练一路。后来终于能发出这个音了,尽管不是那么标准和顺畅,但读起课文来,还是不成问题的。为了学习方便,我把学过的单词、课堂用语及课文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随身携带,走到那里学到那里。早读时,我坚持把当天的单词背会、课文读熟。自习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写单词或课文,做到不仅念得熟,还要写得快。课堂上也争取发言,提高口语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逐步赶上了城里同学。到了高二时,就几乎看不出我们之间的差距了。当然,这与他们是重温旧课,也是大有关系的。

我的高中俄语课本(2016.09.02 摄)

在学好俄语的同时,我对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抓得很紧。在语文学习上,我很注重阅读和写作两项基本功训练。早读时我认真朗读,每天坚持把课文读熟,把要求背诵的篇章背会。我喜欢文言文,所以花费的精力更多,背会的文章不少。每次作文时,我都要仔细琢磨,争取写出自己的特色。如对命题作文《我的家庭》,就是以一个地主家庭的学生身份(我家本是贫农)编造而成的。另有一次,我别出心裁,以大学教授的口气写完了作文,其中有“我”和“我的学生”展开“学术讨论”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没有拘泥于一般的思维定式,多少发扬了一些“创新”精神。语文老师陶瑞亭对我这两篇作文未做点评,只是说还是按真实情况写为好。另外,陶老师还将我的作文《阶级斗争就在身边》,作为好文章在全班读过。现在回头细看这篇作文,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因为从文中的时代痕迹中,不难看出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一个高中生被扭曲了的心灵。至今我仍保存着这个作文本,因为从中可以窥见我的青葱岁月之一斑,它是一个时代的物证。那时我兜里总是装着个小本子,遇到要记的内容就记下来,回家后仔细揣摩。春节走亲戚时,我很留意各村各户的春联,看到好的春联,就把它记到小本子上。同学们见我有此爱好,就纷纷向我提供资料。记得田同寿同学,曾给我推荐过一联,说是贴在他们村饲养室大门上的,内容是:辛勤喂养牛似象,精心照料马如龙。我村常百善也给我推荐过一联,是从迷胡戏唱词中摘录出来的,上联是:猪牛羊马鸡犬,六畜兴旺我为首;下联是:麦梁稻棉油麻,五谷丰登奋当先。1964 年春节期间,我去漾田寨走亲戚,发现一户人家的春联,竟然是: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不仅形式毫不对仗,而且内容也令人费解。我左看右看,弄不清是何意思,便抄了下来。回校后问陶老师是何意思?陶老师瞥了一眼,顺口答道:“这是《诗经》里的句子,不是春联!”并未多做解释。多年后我见到了一本有关诗经的通俗读物,顺手查了一下,果然查到了!——是《国风·周南·桃夭》中的一句。翻译出来的意思是:桃枝柔嫩,随风摇曳,桃叶茂密,郁郁葱葱。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她定能使家人幸福美满。原来《桃夭》是一首女子出嫁时的祝辞,诗中以桃花、果实及茂密的桃叶,来比喻出嫁女子能使夫家子孙繁茂,兴旺发达。看来当年漾田寨的那户人家,大约是春节期间家里恰有男婚女嫁之事,为图吉祥,村里的“老学究”便将此祝辞作为婚联,写好贴在他家大门上了。

我的高中语文课本(摄于2016.09.02)

从高二开始,我就读起了数理化参考书。我选的参考书,主要是中国数理化教学研究会编写的读物。需要这些书时,可以到渭南新华书店去买;买不到时,就向西安新华书店邮购部写信求购。那时只要把想法写清,就可以收到他们的回函(图书目录);再将钱夹在信中寄去,不久便可以收到书了。虽然邮局规定信中不许夹钱,但因那时书很便宜,钱数也少,邮局根本发现不了,书店更不介意,于是我就屡屡做了。《功和能》、《曲线运动及万有引力》、《原子结构》、《高次方程》以及华罗庚的《数学归纳法》等,都是用这种方法购来的。

我的高中数理参考书(2016.09.02 摄)

假期回到农村后,劳动之余我经常抽空复习功课。为排除干扰,我曾向村支书借来了大队部的钥匙,一个人躲到那里去学习。每复习完一章,就把配套的参考书阅读一遍,把其中的习题做完。1964 年暑假,在县体育场参加县射击代表队集训时,我还带着数理化参考书,训练之余也坚持复习功课。我那时担任学习委员,对工作是很负责的。学习委员做的无非是收发作业、传达老师要求、纠正作业错误之类的杂事,但因我胆子较大,放得较开,所以同学们对我都比较认可。高一结束时,我就入了团。

我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1963 年12 月初,经自愿报名、班主任批准,我加入了学校射击队。从当月中旬开始,我们十几名队员,接受了半个月的集中训练,训练班辅导员是韦芳老师。集训教练是省体委派来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安培霞(女),兵器是五五式小口径步枪,项目是3×10。集训内容以实弹射击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当时我们背着枪在校园内走来走去,觉得很是神气。集训结束时,我被评为优秀队员,学校奖了一个笔记本。1964 年暑期,我和高六六一班宋宪民、刘文驾,以及初中部马树让4人,被选入渭南县射击代表队,当年8月在县体育场经过半个多月的集训后,参加了渭南专区第×届(记不清了)全民运动会。那届运动会在大荔县举办,我获得了小口径步枪3×10项目第三名。课外时间,我和蔡康强、董雪祥、吴刚娃等同学一起,结合物理课内容,学习安装半导体收音机。为此我买了不少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元件,进行过多次试装,终于学会了安装来复式、再生式半导体收音机。期间读了不少关于半导体的书籍资料,如《电波世界》、《半导体收音机》、《无线电》等。特别是《无线电》月刊,是每期必读的刊物。从高一开始,我就参加了学校民乐队。民乐队由音乐老师何树贤领导,我在队里学习弹三弦。民乐队除为校宣传队节目伴奏外,也常应邀为其他各班的节目伴奏。当时学校的文艺生活非常活跃,我们除在校内演出外,还在县工人俱乐部(南塘巷)、县剧院(北塘巷)、县人委礼堂(现军分区招待所) 参与过多次演出。“文革”开始后,我参加了校文艺宣传队,在渭南城区及周边县市,活动了两年多时间。

我的高中物理课本(2016.09.02 摄)

我的高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艰难困苦的。我是农村户口,没有粮票和油票,也交不起每月七元一角六分钱的灶费,所以和初中时一样,仍是背馍上学。这里不像赤水中学那样,有半灶或馏馍灶可上,所以一日三餐,全是开水泡冷馍,能就些咸菜生辣椒,或蘸些干辣椒面,就很不错了。回家背馍时,来回六十多里,全靠步行。夏天馍常发霉,我只好把馍在搪瓷缸子里多泡几次,每泡一次,就把含有霉菌的水滗出,待霉菌被冲完之后再吃。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求学生涯,简直清苦得不堪回首。因此,大约从读初一时开始,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吃商品粮的同学——只要能交起灶费,就可以上灶吃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高六六一班的吕碧霞,把户口从农村转到学校,成了商品粮户口,就找她询问了办法。后按她的指点写了份申请,交到县公安局,果然领到了准迁证。办理户口迁转手续后,我把它交给了管理员涂庄仪老师。当时我非常高兴,以为从此就吃上商品粮不用再背馍了。谁知没过几天,涂老师又把我的户口退回来了,说县公安局拒不接收。这算哪门子事情啊?弄得我左右为难,只得又把它带了回去。这下可把麻达惹大了!——公社又拒不接收我退回的户口。无奈间我父母只好“求神拜佛”,最后费了不少周折,才把户口重新安回农村。过后我很纳闷,既然不接收我的户口,为什么当初却给我开了准迁证?我的“农转非”办不成,吕碧霞的怎么就能办成?这至今都是个谜。其实,那时我大舅就在渭南专署当秘书,只要找他走一下后门,也许问题就可以解决。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压根儿就没有走后门的意识。所以当年我的“农转非”之梦,也就这样告吹了。

1966年5月,我们签了志愿、做了体检,学校为我们作了政审结论(这个结论是要和学生见面的)。正当我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准备参加7月1日的全国高考时,6月17日晚上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然播发了一条震惊全国的新闻:高考推迟,学校停课,学生一律参加“文化大革命”!于是我们这代人的求学之路便突然中断,从此跌入了人生恶梦的深渊,走上了与往届高中毕业生迥然不同的道路……等到“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已是十一年之后。这时的我,不仅已为人夫,而且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

青山遮不住,必定东流去!留给历史的,是一代人永远的叹息!

秦岭山高,渭水情长,渭南瑞中,为渭南争光。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愿学弟学妹,后来者居上!

仅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校——瑞泉中建校80周年庆典!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

刘正军,男,1947年生,渭南市华州区人,渭南瑞中高六六级学生,当过农民、民办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渭南师专,毕业后到市教育局工作,曾任副局长(兼局直属单位党总支书记)。2007年退休。《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天选出留言获赞最多的留言作者(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好、赞等),送红包(2元)!

以上好礼从2018年10月29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本平台现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刊发,周末休刊

(0)

相关推荐

  • 谭天宇:2018级俄语班的最后一课

    高考终于结束了,2018级的学生也早已离开了他们熟悉的济宁市第二中学校园,走入了自己人生中的新阶段.但是我还没有休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俄语提升自己的成绩,我还带了高一年级的课. 这是一个夏日的 ...

  • 周志贤 | 说说当年求学时的那些逸闻趣事(下)

    四 高中,我也是在凤翔中学上的.我上高中那段岁月,不巧正遇上我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极度困难时期.当时,学校已不上体育课了,大操场也开垦种了萝卜等蔬菜了.我还记得老师领我们班到凤凰头南边的老城墙根下去挖 ...

  • 忆华县咸中的外语老师业敏之

    邮箱:3125136050@qq.com 忆外语教师业敏之老师 作者 杨国超 文化大革命前,华县咸林中学教师队伍中,有一对中年夫妇教师,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俄语教师业敏之老师和她的丈夫李世昌老师. 咸 ...

  • 台东铁一日游(6)

    ​幸福总是钟爱这位小兄弟,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向他投怀送抱. 作为年轻人本该扎根山区,立足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去摸爬滚打,去多历练几年.通过反复磨砺,锻炼过硬本领,经历浴火重生的淬炼更有价值,锤炼意志,丰富 ...

  • 唐洋中学客籍老教师侍伊纲的《回唐中》感人肺腑

    我相信,讲台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侍伊纲 上世纪60年代,在唐洋中学乃至整个唐洋小街,侍伊纲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1963年8月至1971年7月八年间,侍伊纲在东台县唐 ...

  • 绿岛旅行

    绿岛旅行 汉川市水利和湖泊局  胡秋平 一位睿智的老人在海南旅行 他在美丽的石梅湾散步 脑海中搜索着一生甘苦的艰辛 他在北山设案 想把一生教学的生涯写尽 他在西岭搁笔 书写从教人生的壮丽激情 在海风的 ...

  • 七十多年前的“华州师范”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师范 作者 侯理宰 华州师范成立于1945年7月,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百废待兴,需要建设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要搞好 ...

  • 中考成绩公布,咱大荔学生都可以报哪些高中?

    中考成绩公布,咱大荔学生都可以报哪些高中?

  • “瓜菜代”那一年——回忆在瓜坡中学的求学时光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回忆在瓜坡中学的求学时光 作者:刘正军 1 1960年9月,我开始到华州公社瓜坡中学去上学. 瓜坡中学位于华州公社瓜坡管区三小大队,是1957年9月, ...

  • 我在渭南县(华县)莲花寺农业中学上学的日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秦 晋 缘>第五章   中学三年苦作舟 作者 高民智 农中印象 农中校址在华县莲花寺车站北,解放以前的私立时村竟成学校,坐北向南,占地约20多亩 ...

  •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乡村中...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乡村中学与城市中学有哪些不同?   我做老师的第四个年头,我送走了我人生的第二届毕业生,我班两位学生升入县一中,三位同学考上中专,值得说明的是,那年月中专录取线比县 ...

  • “咸林中学”求学轶事:初中学英语,高中学俄语!

    <咸林璧札记>: 咸林中学求学轶事(三) 在咸林中学上了三年初中,学了三年英语:上了三年高中,学了三年俄语.三年初中英语老师是初54丙班班主任李耀平老师,李老师是三原人,个不高,带一付近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