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古玉的神韵,不知道的快收藏起来
商代玉器一方面在题材的拓展上开创了史 无 前 例的局面——大凡人、神、牲畜、龙、虎、鸟虫等各种形形色色的肖生形象,均可进入丰富多彩的佩饰类玉器领域;而另一方面,青铜的出现引 领了玉器雕琢的技术革命,较前代更为先进的工具使王室玉工有了进一步施展技艺的可能。
商代玉器集前代玉雕工艺之大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中期玉器融合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特征 : 鸟、龙等动物形玉器吸收了红山玉器的精华,巧妙运用圆雕和线条装饰,活灵活现 ; 璧、琮等礼器利用良渚文化的装饰技法,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 ; 象征性武 器工具延续了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风格,简洁肃穆。
商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俏色玉器,表明其玉匠在色泽方面臻于高水平。能琢制成生动的圆雕作品,同时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有意识的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间。巧色玉亦称俏色玉,及玉匠利用玉石的天赋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使作品的造型与色泽达到完 美的地步。
商代玉器在艺术方面,无论是造型、钻孔、雕琢、镶嵌、抛光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动物造型多以圆雕呈现,同时捕捉雕琢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夸张头部及五官的艺术手法展开创作,使作品及形象生动又显得稳重庄重。
殷商时期已将“玉”与“美石”区分开来,因而和阗玉均在高 级别的大墓出土。有意识地使用、收藏和阗玉,应该是在殷商时期。更早的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公元前4600~前4400年),曾发现过一件类似于和阗玉质的器物,这是一个孤例,不能成为和阗玉使用的上限标准。
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 央集权国家。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壁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
商代的玉器制造业以夏代为基础,充分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包括铭刻工艺与俏色工艺。铭刻工艺就是在玉器上雕刻铭文。以前的玉器有刻纹而无文字,商后期文字已发展成熟,它们或刻在龟甲兽骨,或刻在鼎器上,也有的刻在玉器之上。目前出土的玉器上刻的文字内容有先王、人名、地名、职官、 祭祀、历法等,有以玉载书性质。至此,后世玉雕中所有工艺已具备,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俏色工艺,是巧妙地利用一块玉料上天然颜色的不同,来表现人或动植物某些形体特征的雕琢工艺。玉料上常见有天然的它种颜色的斑块或条纹, 我们通常称之为“瑕”,瑕是玉材的毛病,玉匠面对有瑕的玉材作造型设计时,若能巧妙地加以取舍配置,使其为表现主题服务,就会变害为利,这需要设计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安阳殷墟出土好几件巧用玉料色泽的俏色作品,不只是极为成功,更是巧夺天工。在此以前多认为俏色玉器出现较晚, 最早见于唐朝,金元才多见,商后期俏色玉器的发现将我国俏色工艺出现的时间提早了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