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轼至交好友,也是著名诗僧,下笔便是千古绝句
在苏轼一生的诸多朋友中,参寥子是一个特别的人,同为诗僧,他不如佛印那样有名,作为挚友,他又不像苏轼、佛印那样有料,但人们盘点苏轼诗文,会惊讶地发现他在苏轼诗文中竟出现达100多次,如非至交,不会被苏轼如此频繁地提及。这个参寥子究竟何许人,我们来看一看。
参寥子本姓何,名昙潜,“参寥子”是其号,人称“妙总大师”,自幼出家,熟读经史古藏,酷爱写诗,曾有诗集行世。一生与苏轼来往三十年,哪怕“乌台诗案”受到牵连,也没有断交。
因为受到牵连,参寥子被剥夺僧籍,苏轼听闻,感慨之余,将好友“昙潜”之名改为“道潜”,聊表宽慰。从此“道潜”之名更为人所知。
参寥子黄州之行千里奔友,苏轼十分动容,拨出“东坡雪堂”与之同吃、同住、同饮,白日看山游水,晚上对联作诗,探讨经史典籍,极大地慰藉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寂寞低迷。一年多的时间,两人形同一人,甚至睡梦中都还在对诗。
之后苏轼无论进京升迁还是不断再贬,乃至落魄到惠州、海南,两人始终保持联系。诗文往来,交流、问候不断。直到苏轼病逝。
苏轼生前写有《参寥子赞》,对这位朋友进行过满含热忱,却又不失客观的评价,苏轼死后,参寥子写了饱含深情的《东坡先生挽词》,以诗文的形式高度评价苏轼“经纶等伊吕,辞学过班杨”,直言苏轼之才“博学无前古,雄文冠两京,笔头千字落,词力九河倾”,可谓推崇极矣。
参寥子与苏轼之间,也并非没有佳话相传,记载所及,起码有两则,都是突出参寥子诗僧本色,有横恣的诗才,而为苏轼所激赏。
其一来自《冷斋夜话》,说有一僧名唤“道潜”,曾经从姑苏到西湖,路过临平的时候,作过一首七绝《临平道中》:
苏轼恰在杭州做官,因为这首诗专门寻访,两人彼此倾心,一见如故。从此酬唱切磋,一时称密。
应该说,参寥子此绝确是好诗。风中的蒲公英、飞窜的蜻蜓、一池的荷花,一句一夏景,自然连缀成篇,语极浅近流转,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圆熟,如诗中清风。
另一个故事来自《宋稗类钞》,说是苏轼做徐州太守时,参寥子拜会,苏轼当众索墨,并遣官妓马盼盼手持纸笔以待,参寥子神思片时,便提笔挥就一绝:
题材就取眼前,诗才之迅捷,构思之新奇,不仅一座皆惊,连苏轼也表示“我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遂为此人所先”,一边连连叹息,一边大为欢喜,参寥子诗名由此疯传。
两人因诗结交,互成莫逆,不因利益,不避权贵,仅仅是雅志不相违,这种珍贵的友谊,使得苏轼晚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两人情谊,词中又是一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