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体轻反能入肺.

故有三拗汤以泻肺邪.

桂枝辛甘.

性热反可祛寒.

故入麻黄汤以调营卫.

然世俗相沿.

每用桂枝治风.

不若以荆防为当.

盖肺属金畏热.

尝见投桂枝者.

往往口鼻见红.

及咽痛等候也.

抑寒伤形.暑伤气.

伤形者.邪有余.则宜散.

伤气者.正不足.则宜补.

故均有发热.

而自汗气喘.体倦虚烦.及面垢前板齿燥泄泻.种种不同.

若兼感寒.则无是证矣.

宜以十味香薷.清暑益气大顺散.

分别以治.

岂得混于寒哉.

寒伤经络.身热而痛.

湿伤筋骨.身重而痛.

但湿流肢节或腰脚.脉必细或缓.

兼寒则拘挛.

兼热则肿赤.甚为呕逆.为烦满.

宜以羌活胜湿汤.

苍术平胃散分内外治之.

则又与寒迥别也.

至于燥火二症.

且甚悬绝者乎.

寒与风异治者.盖寒无汗而风有汗也.

寒与暑异治者.寒欲发汗.而暑欲止汗也.

寒与湿异治者.寒从汗解而湿不可大汗也.

寒与燥火异治者.燥宜润.得风药而愈烈.火宜降.得风药而弥炽也.

荆防汤 治伤风咳嗽

防风 荆芥 前胡 桔梗 广皮 枳壳(各一钱) 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水煎.

三拗汤 治肺风.痰喘初起无汗者.

麻黄(不去节) 杏仁(不去尖) 甘草(不炙各等分)

生姜水煎.

参苏饮 治肺寒咳嗽.

人参 紫苏 前胡 桔梗 陈皮 枳壳 葛根 半夏 茯苓 甘草(各等分) 木香(磨入一分)

枣一枚.姜一片.水煎.

香薷饮 治一切暑毒.霍乱吐泻.

香薷(三钱) 茯苓 白扁豆(炒) 浓朴(姜制)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

十味香薷散 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泻等症.

香藿(一两) 人参 陈皮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木瓜 浓朴(姜制) 扁豆(炒) 黄 芪(各半两炙)

每服一两.水煎冷服.

党参 黄芪 白术 扁豆 茯苓 陈皮 厚朴 炙甘草 香薷 木瓜

大顺散 治纳凉太过.饮冷太多.脾胃受寒.霍乱吐泻.水谷不入.脏腑不调.此舍时从症之剂也.

甘草(二两) 干姜 杏仁(去皮尖) 肉桂(去皮各四两)

上先将甘草炙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又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声为度.后入肉桂为末.每服二钱.井花水调下.沸汤点服亦得.

清暑益气汤

苍术(钱半米泔浸炒) 黄芪 (蜜炙)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术(土炒)当归 陈皮 神曲(炒) 泽泻(各五分) 干葛 青皮 甘草(炙) 黄柏 麦冬(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水煎服.

党参 黄芪 当归 炙甘草 白术 苍术 神曲 陈皮 泽泻 升麻 葛根 麦冬 五味子 黄柏

羌活胜湿汤

羌活 独活 藁本 川芎 防风(各一钱) 甘草 蔓荆子(各三分)

水煎.

平胃散

茅术(米泔浸炒) 浓朴(姜汁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三分炙)

水煎.

(0)

相关推荐

  • 丁酉年四之气发病特点及治疗要点

    2017丁酉年四之气,7,22-9,23,大暑-秋分,共60天左右.年运木运不及,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客气加临太阴湿土主气.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 ...

  • 安东柱常用方2  段英廉   七画

    七画 杨方 黄芪10g 半夏10g 红参10g 甘草7.5g 独活7.5g 防风7.5g 土芍10g 羌活7.5g 陈皮10g 白茯苓10g 柴胡10g 泽泻10g 土白术20g 川黄连3.5g 干姜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

  • 《古今医彻》汗下不解

    夫汗之不解者. 谓汗出不彻也. 汗出不彻. 则脉紧恶寒而表症仍在. 尤宜汗之者也. 然有汗愈出而愈不解者. 如汗出而肢冷.阳气衰也. 汗出而脉躁.阴气竭也. 汗出而烦满.胃液干也. 所谓汗所当汗而不解 ...

  • 《古今医彻》痉

    之为言痉也. 痉直而不柔和也. 凡病至此. 实危且迫. 仲景以有汗无汗分刚与柔. 尤当以失汗过汗分实与虚可也. 如云太阳中风. 重感寒湿则成. 盖湿伤筋则拘挛. 寒入骨则强直. 小续命汤.有汗去麻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