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秋云,神飞扬 临春风,思浩荡——陆海林山水写生与创作的转换
画家陆海林先生 连云港市美术馆馆长,连云港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连云港市中国画学会会长。
陆海林写生
望秋云,神飞扬 临春风,思浩荡
——陆海林山水写生与创作转换
阿迪
写生,在中国画中,画家为了丰富提高表现手法,积累创作素材和经验,而深入大自然吸收创作源泉的艺术实践活动,是培育成熟画家审美情趣的关键所在。
画家陆海林从九十年代初就带领教师队伍外出写生,二十多年来,走遍了多少名山大川、山野乡村,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只知道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从巍巍太行到茫茫秦岭,从黄土高原的吕梁到烟雨江南的龙泉,......,陆海林的写生也由“写实写生”走向了“写意写生”。“写意写生”就是涵泳自然,中得心源。写其生意,描绘出自然山水的精神实质。这样的写生与创作已不能绝然划分清楚,两者已可结合进行。
在太行山,陆海林翻越了南太行、中太行和北太行。对话自然,深切感受——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形态的东西看起来都是简单的东西,但却是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东西。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体验山川灵性,收集素材,搜尽奇峰打草稿,最终代山川而言。他一走进太行就兴奋,进而激动,及至中太行的大峡谷,惊叹!震撼!“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几帧巨幅水墨山水半天立就。对于沉潜于卷轴几案之间的山水画家,一旦踏上了“雄壮”的太行山峦,怎能禁得住不惊喜欲狂吗?
在秦岭,陆海林在原始森林里跋涉,奇花异木、珍禽怪兽,随处可见,甚至偶遇一级保护动物“羚牛”。这里树木繁密,林荫雾重。云来雨注,山涧溪奔。此时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置身云雾缥缈之中,是人是仙?携神来之笔,以“润”千里秦岭之雄伟,甚至移来几座远山陪衬,水墨氤氲,更见高致。而他在画太行时则多用焦墨,以期苍茫。
在吕梁山,面对黄土高原的山脉,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断层构造,崇山峻岭,陆海林呵手描绘眼前的壮景。画着画着,漫天飞雪,那轻盈的雪花纷纷散落在画板上,和画家的笔墨共舞,宣纸上立刻出现了斑驳陆离的光晕光斑,山石,雪,酸枣林,刹时浑然一体,天赐奇遇。当这幅长卷完成时,已经忘记了中午饭,两脚也才知道已经冻得麻木了。陆海林不是“写景画家”,他的写生有时只是将面对山川时的灵感和瞬间涌动上来的迁想妙得记录下来的手段,凭借这个特殊的记忆,回到案头便可以温故而知新地创作。所以,有时他的写生稿不是面面俱到的构图和笔墨,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意象,一种笔墨符号。
在龙泉、林坑。树木葱茏,竹林成荫。云蒸霞蔚,山清水秀。陆海林陶醉了,因为他多年以来探寻的绘画风格、笔墨语言在此显现、提炼、升华,那就是他画作上的用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陆海林认为:不仅题材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其表现的笔墨也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保持新鲜的艺术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笔墨形式和技巧,绘画艺术也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
傅抱石说:“非写生无以积丘壑,非临古无以娴技法。”陆海林师古人尤贵师造化,从真山真水中写出真性灵,不落寻常蹊径。画中的意象都是经过画家情思的熔炼和再创造,带有画家主观情境的烙印。陆海林山水,其繁密巨构,气势开阔,意境深幽;其尺幅小稿,咫尺千里,风韵别致,意趣无尽。陆海林认为:写生要注意“取舍”。该突出的主题,即使在远处,也要表现清晰,甚至不在取景框内的他处景物,只要主题需要,也可“拿来”;不重要的景物,即使在近处,也可视而不见。情生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求“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陆海林山水构图讲究立意定景、以情写境。他在纯化自己的树法、石法、水法、墨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宾主、虚实、疏密、动静等手法,表达其所追求的独特意境和审美取向。
“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陆海林饱游饫看,敏思遐想,目忘绢素,手忘笔墨,意在笔先,翰逸神飞。穿越时空,旨在抽象出人类共有的崇高!陆海林一直在追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绘画如人,是人的感受。绘画的层次和境界就是画家的层次和境界。陆海林山水有心有物,心到物边是情,物来心上是形,即物即心,心物各一,便有了真实,其真实是内之幻也。故,陆海林山水真切、可读。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参乎造化,与造化同功。他所探索的是如何融入自然,体会诗意的山水品性,亦将之化为他倾诉与记忆的载体,无论在笔墨语言上,还是作为追求心灵的方位上,在寻寻觅觅中追寻着精神家园。
远远的山川,远远的故事,坐看云起,静观沧海,用中国的语言塑造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