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厥(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属于中医的“蛔厥”。汉·张仲景首论,为寒热错杂证。蛔虫,《黄帝内经》称长虫、蛟蜕。《素问·咳论》日:“胃咳之状,咳而吐,吐则长虫出。”《灵枢·厥病篇》:“肠中有虫瘕及蛟蜕。”

【病因病机】蛔厥为肠内蛔虫进入胆道而发病。多由饮食不洁或因驱蛔不当而诱发,即“脏寒蛔上人膈”。

胆为中清之府,附于肝,内藏胆汁,其脉布胸、腹。蛔虫为饮食不洁或脏腑气虚而生。《景岳全书·诸虫》说:“虫能为患者,终是脏气之弱,行化之迟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非独湿热已也。然以数者之中,又唯生冷生虫为最。”蛔虫有喜团聚好钻窜之性,聚而成团,阻于肠中,使之阻塞不通,起窜入胆道则现是症。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湿热内蕴,水谷停滞,虫聚易成。《症因脉治·虫积腹痛》:“脾为太阴,专主于腹,喜燥恶湿,若脾胃湿热,则水谷停留,湿热化生,虫积易成腹痛矣。”

本病属寒热错杂证。《伤寒论·厥阴病论》日:“蜕(蛔)厥者,其人当吐蜕。”《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日:“厥阴者,为阴尽阳生之脏,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其胃热(上热)肠寒(下寒),蛔虫上窜胆道而成本证。《金匮

要略·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蜕虫病脉证治》日:“蜕厥者,其人当吐蜕,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蜕上入膈,故烦,其人当自吐蜕。”《诸病源候论·九虫病》日:“蛔虫者,或因脏腹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病有休息,亦攻心痛。”

临床症见胃脘嘈杂,脘腹剧痛,呈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常向右肩及臂部放射,痛发时辗转不安,甚者汗出、肢冷而厥,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不欲食,缓解时如常人,常伴恶心、呕吐、吐蛔。《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日:“脏气寒,则蜕不安。其宫而动,脏气虚则鱿求食而出,是以其证必吐回蜕。”

【辨证用药】本病为寒热错杂证,治当调理寒热,疏积祛滞,温脏安蛔。方用张仲景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加川楝子、郁金、茵陈、厚朴、大黄等。因寒致厥者,用温脏安蛔仲景乌梅丸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l椒、桂枝、人参、黄柏)加川楝子、槟榔、使君子等。《金匮要略》说:“蜕厥者,乌梅丸主之。”

四逆散方中甘草甘温健脾益气;柴胡透邪升阳疏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配伍升降调气;白芍益阴疏肝,与柴胡合用疏肝理脾;川楝子、郁金、厚朴疏肝理气止痛;茵陈、大黄利湿祛热。

乌梅丸,《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指出:“方中(乌梅丸)大酸、大辛、大苦,信为治虫之要剂也。”乌梅酸苦温,有杀虫驱蛔安动之功;川椒、细辛味辛性温,温脏祛寒而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下蛔清热。清·柯琴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能下”(《名医方论》)。干姜、桂枝、附子温脏而祛下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与温中药相配伍有益气温中以治下焦虚寒、养血通脉、调和阴阳而除四肢厥冷;桂枝、川楝子缓急止痛;槟榔、使君子、川楝子驱蛔杀虫。

【典型医案】孙某,男,28岁。主诉患胆道蛔虫病l年,加重1周。

1年前始患胆道蛔虫病,经治缓解。2个月前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1周前出现腹痛攻心。经查诊断为胆道蛔虫症,并打针、输液等,而症状不见缓解。遂来求治。

症见腹痛攻心,心烦呕吐,睡卧不宁,弓腰捧腹,辗转不安,表情痛苦,舌质淡苔薄,脉弦。

此乃蛔虫内扰,阻塞肠中,窜人胆道,攻胁剧痛。证为蛔厥。治用温脏安蛔驱虫法。方用张仲景乌梅丸加减。    。

处方:乌梅15克,细辛5克,干姜l5克,黄连l0克,当归30克,附子5克(先煎),川椒15克,桂枝l5克,黄柏l5克,白芍l5克,川楝子15克。水煎服。

服药2剂后症状全消。随访半年,未复发。

【附方】

四逆散(《伤寒论》)见“肝风”。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

(0)

相关推荐

  • 肠蛔虫病是什么 并发症多中医治疗较温和

    肠蛔虫病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症状呢?肠蛔虫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 ...

  • 胆道蛔虫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胆道蛔虫病是由于肠道蛔虫上蹿钻入胆道引起的常见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中上腹剑突下区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学"蛔厥& ...

  • 脏厥与蛔厥的鉴别

    第338条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 ...

  • 【群医话名方】乌梅丸,你会怎么用?

    乌 梅 丸 一.概述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方用量: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用 ...

  • 『诊疗手册』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 蛔厥(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属于中医的"蛔厥".汉·张仲景首论,为寒热错杂证.蛔虫,<黄帝内经>称长虫.蛟蜕.<素问·咳论>日:"胃咳之状,咳而吐,吐则长虫出.&q ...

  • 适用于小儿胆道蛔虫病

    [处方]香醋30-50克,冷开水30-50克. [制法]把香醋对入等量冷开水,备用. [功能主治]适用于小儿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每次顿服香醋饮约30-50克. [摘录]< ...

  • 蛔厥病腹痛案 – 经方派

    <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 ...

  • 『常用便方』外科: 治胆道蛔虫病便方系列

    治胆道蛔虫病便方胆道蛔虫病,以突然阵发性上腹剧痛,绞痛时伴频繁恶心呕吐或吐蛔虫为主要特征,系蛔虫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所致.方1[组成]生姜适量.[用法]捣取汁,每服10 毫升,温开水冲服,开始半小时 ...

  • 胆道疾病-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 一.病因和病理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由于饥饿.胃酸降低或驱虫不当等因素,蛔虫可钻入胆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蛔虫病 蛔虫将肠道的细菌带入胆道,造成胆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化 ...

  • ​巧用乌梅丸治蛔厥

    ​巧用乌梅丸治蛔厥 出处:<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 松馆之女,已出嫁有年,忽苦胸痛,回娘家调治,愈治愈剧,甚则厥逆.痛时咬卧处橱门铜环,邀余诊之.诊其脉,乍大乍小,舌红唇红. ...

  • 柴前连梅煎的临床应用:蛔厥

    导读:柴前连梅煎见于吴鹤皋<医方考>,具有宣肺通阳,疏肝滋阴,清热敛降的功用.主治留邪滞气,寒热错杂,郁火伤阴所引致的病证.后世医家以之治疗劳风咳嗽,"用之神效".作者 ...

  • 乌梅丸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

    乌梅丸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炮附子川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