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8修务训诗解2帝王齐民公侯利民
《淮南子》卷18修务训诗解2帝王齐民公侯利民
题文诗:
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尊,白汗交流;
而又况赢,天下之忧,海内事乎?远重于尊.
且夫圣人,不耻身贱,愧道不行;不忧命短,
忧百姓穷.故禹治水,以身解于,阳盱之河.
汤时大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圣人忧民,
如此其明,称以无为,岂不悖哉?至无而有,
无为有为,无为有情,真情利民,以民为本,
故无不为.且古之立,帝王非以,奉养其欲;
圣人践位,非逸乐身.为天下有,以强掩弱,
以众暴寡,以诈欺愚,以勇侵怯,怀智识而,
不以相教,广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
以齐一之.一人聪明,为不足以,遍照海内,
故立三公,九卿辅翼.绝国殊俗,僻远幽间,
不被德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地无不任,
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衣寒食饥,
养老弱而,息劳倦也.若以布衣,徒步观之,
伊尹负鼎,而则干汤,吕望鼓刀,而入仕周,
百里奚鬻,管仲束缚,丘无黔突,墨无暖席.
【原文】
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赢天下之忧,而海内之事者乎?其重于尊亦远也!
且夫圣人者,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是故禹之为水,以身解于阳盱之河。汤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圣人忧民,如此其明也,而称以“无为”,岂不悖哉!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绝国殊俗、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译文】2
捧一爵酒,脸上不会显出吃力的样子,但要提起一石重的酒樽,就非得出汗不可,更何况现在是承担天下的忧虑、担负海内外的事情呢?这一副担子要比一樽酒重得多啊!
再说,作为圣人又不以自己低贱为耻辱,而倒是为不能实行“道”而惭愧;作为圣人不以自己寿命短而忧虑,而倒是忧虑人民百姓的穷苦困窘。所以夏禹治水,是拿自己的身体为牺牲,在阳盱河边祈祷神灵消除灾难;商汤时干旱,汤王在桑山之林祈祷,愿意以自己的身体为牺牲求苍天降雨。圣人忧虑人民的疾苦的事明摆在那里,还要说他们“无为”,这难道不荒谬吗?
且说古代拥立帝王,不是为了奉养其物欲;圣人登上君位,也不是为了自身的安逸享乐。这是因为天下出现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以诈骗愚、以勇侵怯、满腹经伦不肯指导别人、积财满堂不肯给济别人的现象,所以才拥立帝王来使天下团结平等;又因为天子帝王的聪明才智不足以普及遍照天下海内,所以又设置三公、九卿来辅佐帝王天子;还因为遥远异邦、偏僻地区无法承受到帝王天子的德泽,所以又分封诸侯来教诲那里的民众。以尽量做到地势无不利用、天时无不协调、官吏无不尽职、国家无不获益,所以使饥寒的百姓得以温饱,老弱病残得以供养,劳累疲倦得以休息。
如果再从平民百姓出身的人来观察,可以发现:伊尹曾以烹调技术取得商汤的重用,吕望是由操刀屠牛入仕周朝,百里奚曾多次被转卖为奴,管仲曾被捆绑拘捕过,孔子长年周游列国,家中的烟灶也没熏黑过,墨子四处奔走,炕席都从没坐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