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焦菊隐与“中华戏专”(张帆、王甦)
四巨头合影,左起: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
诚聘优秀教师,给尖子学生开“小灶”。
“名师出高徒”,为了培养出有出息的学生,焦先生亲自出马拜访名师,诚恳地邀请他们来中华戏专任教,有时不止一次地登门造访。教戏不同于唱戏,是另外一门儿学问,不是每个好演员都会教戏,如果你教的不得要领,学生领会不到戏的诀窍,费多大劲也学不好,老师还挺累。在梨园界有许多会说戏会教戏的名家,但却很少登台。
在焦先生的努力下,中华戏专请的名师有:旦角老师——余玉琴、王瑶卿、郭际湘、孙怡云、阎岚秋、吴富琴等;老生老师——蔡荣贵、王荣山、鲍吉祥、高庆奎、马连良、李洪春、包丹庭等;武生老师——丁永利、迟月亭、沈三玉、朱玉康、诸连顺、曹玺彦等;净行老师——衲绍先、胜庆玉、陈富瑞、孙盛文、范宝亭、程永龙等;丑行老师——郭春山、陆喜才、罗文奎等;小生老师——姜顺仙、冯惠林等;老旦老师——文亮臣、刘俊峰、时青山等;武功老师——王仲元、张春瑞、刘佩水、李春益、张善亭等。焦先生本人也为学生上法文课、话剧课和文艺理论课。
有趣的是,这些名家的生活习惯,上戏时间常常和学校的上课时间有冲突,不可能都是上午来校上课。焦先生为了让孩子们学到真功夫,就打破校规,随着这些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安排上课时间,甚至有时带着学生到老师的家中上课。只要能得到真传,一切服从老师!当然,这情况并不普遍,多数老师还是按时来校上课。
焦先生本人为了当好校长教好学生,自己也敢当学生,努力成为京剧的内行。他先后向曹心泉先生学习昆曲小生,向冯惠林先生学习京剧小生,向鲍吉祥先生学习老生,他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学,态度之认真,学习之刻苦,令各位老师十分感动。焦先生通过自己学习体会到办京剧学校不可只上集体大课,必要时还得像旧科班一样一对一地教,甚至要拜师,而拜师的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
进一步焦先生又有了新的做法,就是给尖子学生开“小灶”,就是每逢周日,把部分学生请到自己家中上课,有时是专家讲,有时是焦先生亲自讲,不但讲京剧,还讲话剧,讲莎士比亚;有时让学生们听各个剧种顶尖人物的唱片,甚至还要听音乐,听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曲艺大师的玩意儿也要听,单弦、大鼓、相声全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而焦先生的夫人林素珊则负责给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这是何等的特殊待遇!
重视实践与观摩。
学校十分重视边学习边演出,每天都有演出安排,日场居多,夜场少些。戏码都会提前发布告,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也就没有戏剧。焦先生十分重视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梨园界有句口头禅: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此话千真万确。观众鼓掌叫好,那就是对演员的鼓励;观众打盹儿或抽签儿,那就是对演员的批评。旧社会,还有叫倒好、砸园子的。演员在经历了这些以后,其演技必会有大的提高。学生演出的票价很低,日场三毛五,夜场四毛,演出收入全归学校。反过来说,这票价在当时也不算最低的。梅兰芳的票价最高,才两块,谭富英一块。这是1932年的票价。这么一比,中华戏专的票价也不算低了。
重视观摩。观摩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一个演员如果不看大艺术家的高端演出,那你就永远不知天高地厚,永远是井底之蛙,也永远提高不了。于是之有句名言:“眼高手低并非贬义而是真理,如果你眼不高,手不就更低了吗?”当你看多了高水准的表演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表演水平有多么的不足,有多么的惭愧和自责。
中华戏专在焦先生的领导下,十分重视观摩课,只要有名家的好戏,学校必花钱组织观看,毫不吝啬。
中华戏专1930年成立,1941年解散。这段时间正是我国京剧界第三代、第四代演员大红大紫的时期。比如像: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谭富英、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王瑶卿、金少山、李多奎、郝寿臣、杨小楼、萧长华、孟小冬、候喜瑞、雷喜福、于连泉、马富禄、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藻、历慧良等等。这些名家的演出,学校都组织学生们观看,有些大名家的戏要看上多次,使得学生们眼界大开,学生们看过经典演出后方知艺无止境,天外有天。
严格的生活品德管理。
中华戏专对学生的管理上基本是采取“半军事化”。比如学生一律穿校服,一切行动听指挥,必须列队点名;就是进食堂吃饭也要有秩序,不可鱼贯而入,8人一桌,四菜一汤,入座后静等饭菜,不许敲盆敲碗,不许大声喧哗。外出时,有车乘车,无车列队前行;宿舍每人一床,统一的白床单,被子叠放整齐,平时不可乱躺乱坐;作息时间严格,分秒不差,不可私自外出等等。
学生们虽然都是北京人,但平时不许回家,每年放假一次,每礼拜天家长可以来校探视一次,时间有限。学生们在院子的二门里面静静等待,听到传唤,方可与家长见面,攀谈时间不可过长。凡家长送来的零食点心之类,均由学校统一保管,不可随时乱吃,学校会在适当的时间统一发放。其他钱物,每个同学都配有一个小柜子,钥匙自己保管。
尊敬老师。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场合,见到老师都必须鞠躬问好。学校提倡师哥师姐关心师弟师妹,许多大师姐都懂得帮小师弟师妹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校风极好。
学生必须讲究卫生,衣服干净整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许在校园里追跑打闹,打架骂人更是不允许。不许随地吐痰,有一次一个学生随地吐了口痰,被老师发现。当即被罚站,待痰迹干后,才可离开。学校管理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戏专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才从这所学校中走出了那么多人才。可以这样讲,我国京剧界的老一辈艺术家,基本上来自于“富连成”和“中华戏专”。今天,这些艺术家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离开了我们。
1935年秋,正值学校办得非常火的时候,也正值许多尖子学生崭露头角的时候,焦先生与学校的董事会在办学方针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旧势力不赞成焦先生在革新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那时焦先生已和翁偶虹先生为学校制定了发展的远景规划,但行不通。而就在那时焦先生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这又是一个无情的打击。一气之下,焦先生辞去了中华戏专的校长职务,赴法留学。他的校长职务由金仲荪接替,学校的校址也从木厂胡同52号搬到了沙滩的椅子胡同。1941年,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彻底停办。
焦菊隐创办中华戏专与他后来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成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华戏专培养了那么多举世瞩目的艺术人才也是大家公认的。因此,中华戏专在中国京剧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容忽略、不容低估。
(图片由张帆提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