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15章)

当李隆基愤怒地质问哥舒翰还在等什么时,哥舒翰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哥舒翰虽然年纪大了,但头脑依旧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也知道手下军队的弱点:它是拼凑出来的大军,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也远远不如安禄山的铁骑军。用它牵制叛军绰绰有余,但若要和安禄山决战,则远远不够!
因此,他的战略就是两个字——等待!等待朔方军团兵围范阳,等待安禄山叛军自行崩溃!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哥舒翰心有灵犀。当他得知李隆基命令哥舒翰出关东征时,当即向李隆基上疏说,眼下是最为关键的时刻,陕郡四千兵不过是个诱饵,那里一定设好了伏击圈。哥舒翰一旦出关东征,八百里秦川将再无屏障。如此一来,长安势必倾覆,战局将急转直下,大唐将面临不测之险!
末了,郭子仪说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潼关出兵,有战必败!”
但是,被局部的胜利和杨国忠的谗言冲昏了头脑的李隆基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年不理解高仙芝为什么撤退,现在同样不理解哥舒翰为什么不出关!
他在兴庆宫里咆哮:“朕已经等了半年了,还要让朕等多久!”
他的咆哮一直传到了潼关。
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是李隆基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如今,他又要犯下第二个错误。对大唐命运来说,这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
他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去潼关,传达同一个旨意:马上出关,光复洛阳!
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带着大军出征东方。他已经预感到了黑暗的未来。没有胜利,没有光明,有的只是深不见底的毁灭。他手抚自己苍老的胸膛,放声恸哭!
关闭了将近六个月的潼关,缓缓打开了城门。金属铠甲在日光中熠熠生辉,大军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近二十万大军鱼贯而出,大踏步走向死亡。
在他们身后,是大唐的心脏,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壮丽的雄城——长安。失去潼关的保护后,长安如同一朵裸露在敌人魔爪下的鲜花,随时面临被蹂躏的命运!
哥舒翰率大军出关后,驻扎于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叛军依山傍水精心布阵,只等唐军闯入伏击区。
六月初八,决战正式打响了!
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庞忠等人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还有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叛军故意示弱,队伍不整,唐军果然中计,一路前行,被诱进了狭隘的山道。突然,山上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军在隘道上根本没有周转余地,死伤无数,遭到重创。
哥舒翰拼命发起冲锋,就是无法突围。午后刮起了大风,叛军把几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堵住了峡谷的东出口。刹那间,烈焰熏天,滚滚浓烟向唐军扑来,队伍开始互相冲撞,只能胡乱放箭。直到日落时分,弩箭用尽,才发现竟是自相残杀,没伤到敌人分毫。
这时,安禄山的精锐骑兵绕到唐军背后,从背后杀出,前后夹击,发起冲锋。唐军根本发挥不了人多的威力,乱作一团,溃散逃命,光是掉进黄河淹死的就达几万人。好不容易挤上运粮船逃命的士兵,由于严重超载,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黄河河底。剩余的唐军把军械捆绑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黄河对岸,但最终上岸的仅有十分之一。
潼关城外挖有三条堑壕,均宽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军纷纷坠落其中,很快就填满深沟。后面的人踏着战友的身体,跌跌撞撞跑回潼关。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原本的二十万大军,如今竟然只剩八千人!
哥舒翰试图重新守住潼关,继续与叛军周旋。然而,不待哥舒翰反应过来,叛军就向唐军直扑过来。哥舒翰手下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就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几十名唐军将领,一起押往洛阳,潼关彻底失守了!
每天薄暮时分,潼关的烽火台就会点燃火炬。火光一直照映到三十里外,那里的烽火台见到潼关的火光,也会点燃火炬。
这样,每三十里为一站,点点烽火从潼关一直延伸到长安。在夜色中,就像一条细长的火龙。
这就是平安火。只要长安能看见远方烽火,就说明潼关安然无恙。但在六月初九这一天,平安火再也没有亮起来!从潼关到长安的天空,一片漆黑!
李隆基站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望台上,久久地望着东方。太阳早已沉入大地,月亮孤悬空中,星光黯淡,四野萧索,且始终没有火光!
这是哥舒翰出关东征的第六天,潼关忽然沉默不语,就像被大地吞噬了一般。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没有谁会比李隆基更清楚的了!
虽是夏夜,李隆基却感到了冰一样的寒意。寒意深入四肢百骸,深入五脏六腑,深入血液骨髓,渐渐转变为石头般沉重的恐惧。
在过去的六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
他不会知道,峡谷里到处是面目模糊的死尸。二十万唐军全部崩溃,只有八千人逃出战场!
他只知道,潼关失守了,阻挡叛军六个月的潼关铁门再也不存在了!
他只知道,杀人如麻的叛军即将冲向长安!长安激将成为叛军刀俎下的鱼肉!(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唐玄宗致命错误,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致使唐军大败,丢失了长安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哥舒翰正在京城养病,并没有在外执掌军队.公元755年2月,哥舒翰在回京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由于洗澡导致了突然中风,就一直留在京师养病.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本也不会让他领兵对方安 ...

  • 潼关之战,二十万唐军覆灭,罪魁祸首是唐玄宗,还是哥舒翰?

    安史之乱爆发后, 以范阳.卢龙两镇边军为核心组成的安史叛军,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唐将封常清临时募集市井之徒组成新兵,与之相抗,被叛军连续击败,东都洛阳失陷. 公元756年6月,潼关之战,坐拥河西陇 ...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大唐一代名将的人生悲剧

    大唐天宝十二载(753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指挥唐军再次击败吐蕃,夺取了黄河九曲之地.这一地区是黄河的上游,在青海湖的正南面.这是青藏高原上唐军能占据的最后一片肥沃土壤,再往上走,将是广袤无边的不毛之 ...

  • 函谷关

    函谷关 文/朱鸿 函谷关地理复杂,历史复杂,自商周以来,它就反复惊世,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显然难以透彻认识它.近乎30年,函谷关一直在我的想象和理解之中. 既是长期谋划,又是俄顷冲动,终于选在冬日,我冒 ...

  • 吐蕃的克星,大唐悍将哥舒翰,为什么带领正规军却打不过安禄山?

    安史之乱,哥舒翰率精锐部队正面对抗安禄山叛军,为什么打不过? 哥舒翰可以说是吐蕃的克星,在其任职陇右节度副使之时,曾多次击败吐蕃的进攻,公元749年,哥舒翰带兵成功攻下石堡城,虽说损失有些大,也算是大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15章:少华提拔

    第315章 少华提拔 姚勇继续道:"梁书记,您在江中时,企图伤害你的背后势力,非常狡猾."梁健问:"你指的是什么?" 姚勇:"这次我们一共逮捕了十余个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我是不是很坏《莉姐》第315章

    第315章 我是不是很坏 "你给我住口!",我刚才一直没动,此刻,我一把拉开了他的手,说:"你再说一句!",罗天立见我强硬起来,心想他虽然现在不需要我多大忙了,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