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羞辱:把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头像埋在台阶下,人人可踩踏
奥古斯都头像
大英博物馆的罗马展厅中有一尊青铜头像,它刻画的人物就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恺撒·奥古斯都,即屋大维。这尊青铜头像虽然已经失去了光泽,长满了绿锈,但是依旧难掩罗马皇帝的威严,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这尊铜像去追忆罗马帝国的伟大吧。
一、从革命者到皇帝
凯撒·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出生于公元前63年,作为恺撒的甥孙,屋大维一直希望自己可以为这位罗马共和国的英雄效力。屋大维曾希望加入恺撒的部下,参加在非洲的战役,但由于他母亲的抗议而放弃。最终,母亲同意屋大维去伊比利亚半岛与恺撒会合,恺撒计划在那里与庞培的军队作战,但是屋大维生病了,无法立刻前行。屋大维从病中恢复后就去了前线,却遭遇了海难。在与几个同伴上岸后,他越过敌对的领土,来到了恺撒的营地,这给他的叔祖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之后,恺撒允许这个年轻人与他共用马车。回到罗马后,恺撒指定屋大维为主要受益人。
屋大维的雕像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44年,恺撒被人刺杀,屋大维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毅然决然选择前往意大利。恺撒在世时并没有合法的子嗣,因此屋大维就成了他的继承人。根据恺撒的遗嘱,屋大维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和三分之二的财富。这使屋大维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恺撒曾经忠心耿耿的部下们,这为年轻的屋大维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刺杀恺撒
公元前44年5月6日,屋大维抵达罗马,此时的局势已经被马克·安东尼控制住了。安东尼的政治声望不断提升,这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演讲家西塞罗便开始发表演说攻击安东尼,称其为共和国的敌人。屋大维被视作对抗安东尼的最佳人员,他在公元前43年1月被元老院选为元老,屋大维也乐于与安东尼竞争。但安东尼和屋大维都是恺撒派的代表,两人的部下不愿意自相残杀,因此双方达成了和解。公元前43年10月,在一次会议上,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的成立得到了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从而合法化,后三头同盟的目的是对抗曾经刺杀恺撒的凶手卷土重来。
后三头同盟成立后,三个人相互配合、共享权力,共同打击威胁罗马共和国的敌人,在一段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和平。然而好景不长,后三头同盟最终还是分裂,展开了竞争。公元前36年,雷必达争夺西西里岛失败,最终不得不向屋大维投降,雷必达保全了性命并获得了祭司学院院长的职位,但这意味着后三头同盟瓦解,只剩下屋大维和安东尼两个人共享权力。此时的安东尼身处东方,与埃及艳后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此时有传言说安东尼要在东方自立为王,屋大维也利用这种流言来将自己的敌对行为合法化。最终在亚克兴海角之战中,安东尼战败身死,埃及艳后也随之自杀。埃及成了罗马的行省,而屋大维也成为了唯一的统治者。
马克·安东尼剧照
胜利之初,屋大维不断向元老院和人民示好,同时维护罗马的共和传统,表现出他并不渴望独裁或君主制。进军罗马时,屋大维被元老院选为执政官。公元前27年,屋大维试图将全部权力归还给罗马元老院,并放弃对罗马各省及军队的控制,然而许多现役士兵和退伍老兵依旧忠诚于他,他在国家内的影响力依旧是无与伦比的。鉴于这种情况,元老院提出希望屋大维再次接管行省,屋大维“勉强”再次接受了10年任期,来治理那些混乱的省份。在这10年间,屋大维积累了更多的权力,并控制了大部分罗马军团。最终,元老院给屋大维授予了奥古斯都和第一公民的头衔,就这样,盖乌斯·屋大维成为了恺撒·奥古斯都,罗马共和国也变成了罗马帝国。
罗马元老院
二、从人到神
“奥古斯都”这个头衔意味“神圣者”,这确认了屋大维在政治上的无上特权。虽然如今公认此时的罗马共和国已经转变为罗马帝国,但是屋大维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表面形式,他的统治恩威并施、灵活多变,这也使他成为后世各位杰出统治者的榜样。在他的统治下,罗马取得很大的发展:新的道路得以铺设,建立了更高效的邮递系统,这保障了帝国中央对各行省地区的有效控制;罗马的军事实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军队是罗马帝国免受外敌侵扰并进一步扩大版图的基础。在他统治的40年中,罗马摆脱了内战的困扰,政治稳定,国内几乎从未发生动乱,国家进入了稳定且繁荣的时期。
罗马军团
奥古斯都并不希望罗马人民将自己视作一位暴君或者夺权者,于是他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宣称,希望成为人民所爱戴的统治者,甚至希望被视作神明。树立雕像便是奥古斯都采取的措施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罗马境内纷纷树立起奥古斯都的青铜雕像。雕像上刻画的是这位皇帝30多岁时的容貌,年轻、英俊,又不失威严。雕像注视着远方,似乎可以看透每一个对视者的内心,甚至可以看透未来。通过树立雕像,奥古斯都在罗马每个人的心中塑造了一种至高无上、永驻青春的形象。他的宣传是极为有效的,罗马人民对奥古斯都保持着宗教般的狂热,欧洲各地都曾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镇,奥古斯都成为了将庞大的罗马帝国联系起来的纽带。在奥古斯都去世后,元老院宣布他为神,所有罗马人都应敬拜他。
三、光芒背后的阴影
虽然在罗马境内树立起众多奥古斯都铜像,但是大英博物馆中这尊头像的故事却是独特的,它讲述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的另一面,它映射出光芒背后的阴影。
这尊头像原本是伫立在罗马帝国最南端的青铜雕像的一部分,位于今天埃及与苏丹之间的地区。公元前25年,苏丹麦罗埃王国在女王坎迪斯的带领下接连攻克埃及南部的数个罗马城市,这尊雕像也成为了麦罗埃王国的战利品被带了回去。麦罗埃人修建神庙以庆祝胜利,并将雕像的头颅砍下埋在了神庙的台阶之下。这无疑是一种刻意的羞辱,以后每个踏上台阶进入神庙的人都可以将罗马皇帝踩在脚下。战后,坎迪斯派使者去协商和平条款,奥古斯都亲自处理此事,使者的所有条件几乎都得到了承认,罗马帝国以极高的代价维持了自己的和平。而这段屈辱的故事则被奥古斯都掩埋在历史之中,就如同自己的头像一样。
麦罗埃金字塔群
文史君说
伟大的罗马帝国虽然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但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无论是这尊头像所尘封的麦罗埃与罗马之战,亦或是爆发于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战役,再或是之后罗马与日耳曼诸部落之间的战役,都是以罗马的失败而告终。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罗马帝国的光辉,罗马帝国始终是欧洲人民心中的共同记忆,查理曼、奥托一世、拿破仑,都希望继承罗马帝国的衣钵。从这一点来看,对罗马帝国永恒不灭的形象的塑造,奥古斯都及其后代罗马皇帝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英]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余燕译,新星出版社,2014年。
[英]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