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大禹渡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旭光下的黄河大禹渡烟波万顷,汽垫船飞驰在浑绿的河面上,船后掠起迷蒙的水雾和扇面形的波纹,向远处扩散开去。导游小姐介绍说:大家乘坐的豪华汽垫船水陆两用,有“水上飞机”之称,其实现在船已经悬离水面在黄河上飞翔了。我透过舷窗朝外看,果真有点儿飘飞的感觉,只是看不到船底离河面有多少距离。惊异中,汽垫船已驰上河心一大片裸露的滩地,但是照样行进着,看来的确是水陆两用悬浮飞驰的。

摊地上长有大片茂密的芦苇和蒲草,足有一人多高。同行者有的拍照,有的拨开蒲草进去。诗人张不代、司机安利民出来时均有收获,手中各捧一束咖啡色的蒲棒,衣裤也沾上了斑斑点点的絮花。众人在说笑,我则眺望着大禹渡北岸起伏的山峦,回想二十年前那次大禹渡之行。

1990年5月,我与张不代率山西诗人采风团行走中条山、黄河,曾在大禹渡留下过匆匆踪迹。我们乘船游弋于黄河渡口,参观引黄电灌站二级提水工程,瞻仰曾经见证了大禹治水的龙头神柏……我即兴创作了《这段黄河》、《引黄》、《黄河母子》等一组诗歌。那次行程也听到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如世人皆知的大禹在此观察山形水势,率众劈开神门、鬼门、人门最终疏通黄河洪患的传说,还有大禹所骑的神马在山坡上留下一对诺大的蹄印等。在我看来,大禹既是中国历史上治水平患的伟大英雄,也是开启中国奴隶制社会大门的一代帝王,后人对大禹加以神化、仙化,便有了大禹半神半人的神话形象和神奇迷离的传说故事。古时大禹渡的命名、禹王庙的修建,便是大禹神话传说在这片土地上的遗珍。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痴迷于华夏远古渺茫而奇丽的神话传说,开始创构四卷本的《华夏创世神歌》,最后一卷便是《大禹治水》。我在《序歌》中如是描绘大禹形象:

“看沧海横流/跋涉着一个巨神/黑发黧面,青衣泥足/手挥神锸,雷鸣电掣;玄龟负壤堙起座座山岳/应龙曳尾异开条条沟壑/苍生跟随于后/耒锸闪闪疏送滔滔洪波……一个中流砥柱般的巨神——大禹/半神半人,亦神亦史/治水救世十三载/托起华夏九州泱泱古国!”

再访大禹渡,我仍心系大禹。

沿着盘山公路徒步攀登,可见半坡上竖有一尊浅驼色的石质大禹雕像。造型取了大禹治水的形象,头顶斗笠,手握耒锸,腿若砥柱,脚踩波涛,凝眉俯视挥臂调遣黄河之水滚滚东流,眉宇间透出一副征服自然山水和一统天下的豪气。这正是我心目中形神兼备的大禹。

作为大禹渡主要人文景点的禹王庙,是当地政府几年前重修扩建的。禹王庙最早建于何年?已难考证了。芮城县志载:“禹导河,息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庙于峪上,遂名彼渡为大禹渡,以显圣迹,永不忘也。”禹王庙内仍存有清道光四年所立的《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碑记》,印证了此庙的沧桑历史。

一行人登上陡峭的九十九层石阶,来到气势恢弘的禹王庙大殿。引人注目且耐人寻味的,当数大殿东西墙上绘制的大型浮雕壁画,绘有大禹率领民众在风浪洪涛中搏斗,以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情景。导游手指神柏树下大禹相遇老翁的画面介绍:一个过路的老人来到树下,大禹恭敬地奉上一碗水,老人却将碗打了一个缺口,水从缺口流出。老人边走边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想治水患,破碗藏计谋。”大禹从中得到了启示,改变了其父一味筑堤堙洪的做法,而采取堵疏结合治水取得了成功。这个传说连同壁画上众人与洪水相搏的画面,透露和包蕴了深刻的内涵,大禹从民众中汲取了智慧,英雄与奴隶一起平息洪患创造了历史。我在神话史诗《大禹治水》中,同样赋予了大禹这种精神内核,设计了大禹出世以“苍生一万支耒锸”化为骨骼、“苍生一万声呼救”化为血脉;面对滔天洪水大禹抽出自己的肋骨化作耒锸,于是大禹这一神性英雄便拥有了民众的意志和力量,放逐十万狂澜取得了治水成功。

当然神话传说往往是繁复驳杂的,在胎记上便带有、或在流传过程中添加了浓厚的神异色彩。就在这座禹王山上,我们刚才观瞻了观音庙和高可擎天的圣水观音铜像,据传大禹疏治黄河还得到过观音菩萨的点化。其实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佛教文化远未传到中国,大禹也就不可能与观音菩萨相遇,这显然是后人进行的附会与渲染。不过神话传说毕竟不是学术研究,百姓游客是不会较真的。

站在禹王庙大院的龙头神柏前,我与作家陈为人注目良久惊叹不已。太原晋祠圣母殿旁的周柏距今两千多年,龙头神柏比其更为古老足有四千多岁了,却依然树干挺硕,虬枝参天,郁郁苍苍地屹立在禹王山上,呼吸着天地灵气黄河风涛,犹如大禹日夜守望着治理过的黄河青山。禹王庙两侧书有一幅楹联:“古柏擎天壮留晋豫英雄气;奇勋纬地德铸炎黄民族魂。”我仔细体味,对大禹这一神性英雄的精神风范满怀景仰之情。

告别大禹渡,回望新中国建造的大型引黄电灌站,成排的引水管道从河床沿着斜坡一层层铺至山顶,滚滚黄河水被引上了数百米高的黄土塬,浇灌万顷良田,养育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在当年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地方,当代黄河儿女唱响了征服山水的壮歌!

载《山西政协报》2011年4月27日

作者简介:梁志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任太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城市文学》主编,太原诗词学会会长。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出版诗集《行走的向日葵》《俯首人间》,万行史诗《华夏创世神歌》等20余种,及5卷本《梁志宏文集》。诗歌曾获《诗刊》年度作品奖、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等。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微信:sczb0972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新课标语文90秒:杜甫《禹庙》,一诗多题——古诗词考前冲刺(2)

    杜甫<禹庙>,一诗多题 --古诗词考前冲刺(2) 禹庙 唐·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①.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③ (注)①禹庙:大 ...

  • 【山西老建筑-芮城:大禹渡】

    大禹渡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一处集精美绝仑的黄河文化.文物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这里有古老的合 ...

  • 大禹治水途中栓马的神柏?高达14.6米!

    大禹治水 山西传说 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父亲鲧治水大为失败. 禹从父亲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率领民众改"堵"为"疏",历经13年最终治水成功. 有着三过 ...

  • 厚夫专栏◎散文:禹迹陕北

    禹迹陕北  文/厚夫 儿时,有个问题经常困惑于脑际.我在想,家乡的祖先们为什么当年起出"禹居"这个别扭的村名,而不像别的村子那般简单明了.直至长大,闻了些书香,浏览了许多世事后,方 ...

  • “话说济水” 征文 | 话说济水文化的时代价值 | 作者:侯仰军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再访河南鹤壁李家大院

         鹤壁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亩: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 ...

  • 再访河北涉县王金庄古村落

           日前.从河南林州返回河北途中沿太行高速来到涉县王金庄村,这个村子我有10多年没有来过了,走进该村几乎找不到昔日的那种散发着幽幽古韵的感觉了,昔日集群成片的古石村落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取代,只 ...

  • 再访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

    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2018年秋天我曾去过一次,近两年听说这里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值春暖花开,疫情也基本好转,再次驱车前往王边溪谷画家村,疫情期间的大门依然封住着,沿着门口左边的一条小路走了进去,一步一 ...

  • 路过王端宇 再访老槐树

    ​王端宇村的西南角,有一株五百余年的老槐树,2017年,我曾来过,拍了古槐照片,配了文字,发在了新浪博客. 五一放假,去城西寻访"麻风村旧址",经过王端宇村,就想着再去看看古槐,就 ...

  • 再访台山,寻找一座水中的碉楼

    台山有山有海,有温泉有瀑布,有田野有碉楼--虽然台山也属于珠三角,但却风格迥异.我很喜欢在稻谷青翠或者金黄的时候,开着车去台山转悠,时不时会遇见一座矗立在田野之中的碉楼,也时不时会遇见那些村口有水塘和 ...

  • 俄罗斯汉学 || 再访俄乡第一课 ——《彼得堡记忆》之一

    与我们一起开启国际汉学研究之旅吧 1 暮色苍茫中,我们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67大型喷气式客机徐徐降落在莫斯科谢列缅契耶沃国际机场. 天下着小雨,从舷窗向外望去,停机坪上一架架大型客机,大部分机 ...

  • 【中州作家】于杭:再访三松堂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4] 再访三松堂 河南南阳        于杭 三松堂我是去过一次的,只是记忆中有些遗憾和凌乱. 记得那是2017年的8月,我参加北京大学一个短训班,课余的一个傍 ...

  • 深入正岩茶腹地,再访慧苑坑,今年的岩茶品质如何?看细节就知道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没剩两天就到五一了,最近感觉,武夷山的人逐渐变多起来. 尤其是到了景区内,更是明显. 除了三三两两,携老扶幼的游客, ...

  • 再访北海公园(2):濠濮间、画舫斋

    北海东岸有两组"园中园"濠濮间.画舫斋,濠濮间以前就看过,画舫斋以前没有开放,现在对游客开放了. 来之前特地找出清华出的那套<北京古建筑地图>,看书中对濠濮间.画舫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