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花鸟,在他笔下充溢着动人的情韵
郭克先生是德艺双馨型美术教育家、画家。善良、坦诚、正直和诲人不倦、用心激励后学,是他一贯的品性。他不仅拥有素描、油画等异域绘画艺术的创作才能,而且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艺术等领域也多有建树,这是诸多后学所不及的。
郭克:原名郭克宽,1925年生,甘肃天水人。1950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专业,1951年起在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任教。1987年评聘为教授。中国花鸟画技法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西南大学中国花鸟画教研室主任、校教育工会副主席、校务委员;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学科组副组长、校教授评审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重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重庆缙云书画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重庆国画院艺术顾问、重庆文史馆顾问。
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贡献甲级终生津贴。1993年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2009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2009年获西南大学突出贡献奖。
诗与画有许多相通处,诗论与画论也有许多相通处,这似乎是古今中外的不移之论。古希腊西蒙尼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北宋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新诗的一代大师艾青也写下过这样的诗行:
画家和诗人
有共同的眼睛
通过灵魂的窗子
向世界寻求意境
郭克花鸟画在海内外都拥有影响。他的作品严谨朴实,注重笔墨韵味,画风清新细腻,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珍藏。
郭克的作品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在艺术之途上,画家从不停步,从不终止他神圣的跋涉。读到新作《雨荷》,加强了我的这一印象。《雨荷》中,数张荷叶,因珠雨而显晶莹;一片细雨,因荷花而送芬芳,融精巧雅情于一体。写荷以雨,给人遐思,使人有目嚼荷色、耳饮雨声之感。他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画诗。他是绘画领域的抒情诗人。
郭克花鸟画神韵皆足,没有匠气,这是他重视诗书画的“内养”的外化。画家不能无文学修养,否则意涵无韵;画家不能无书法艺术,否则无婉转生姿之笔法与机动调度之气性。郭克提出“中国画应有文化”,无疑是一个高明的主张。他自幼不但熟读《芥子园画谱》,也熟读《唐诗三百首》。
除了古诗,他还喜欢读新诗,陶醉于现代诗韵的享受里。他儿时即常到家乡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石窟观摩,那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的七千多尊造像,是郭克翻开传统文化这本大书的第一页。他早年习王字,后习文征明、赵、柳字,悉习体会,得其精要,尤以行书最能代表他的风格。
这些画外功夫,是著名画家郭克的成功基石。他的画,不但内蕴深厚,而且讲求章法,对诗书画印的位置也苦心经营,显示了将局部意象组成艺术整体、将诗书画印多种艺术构成和谐生命的高强手腕,使他的作品具有高雅气质。
古论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郭克的画品和他的人品密不可分。他品格高尚,诚实坦率,乐于助人。每遇不平,总要仗义执言,因此为人所重。
诸葛武侯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静不能成其学,非学无以广其才。”此言甚是。在学术上,郭克不屑穿行于利市之中,得失于众口之际。一股脱俗之气,发而为画。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不能读懂郭克对藤蔓的难解之情。
数不清的藤蔓,瘦弱的藤蔓,不被人重的藤蔓,悄无声息地为果叶输送养料,支持红花绿叶的迎风摇曳,这种无私奉献的形象,向人们诉说着画家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寻求。这是欣赏郭克花鸟画的最重要的奥秘,对于画界同仁也不无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