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民挖到一宝贝,考古专家和法律专家开始争抢,最后判给谁?

前言:从史书文献记载可知,陕西宝鸡市岐山地区是周朝发源地,并在这儿留下很深的历史痕迹。直到如今,渭河北岸的岐山县、扶风县、眉县被统称为周原。从公元前58年开始,周原就不断出现各种有价值的文化,比如大克鼎、墙盘等,所以这里也被叫做“青铜之乡”。

那么周原为何有那么多文物,难道是曾有王朝王公贵族在此居住或者盗墓贼在这儿埋了地下宝?关于这个问题,专家给出的解释是,西周王朝后期,因暴动、入侵、迁都等重大事件的发生,许多有钱有身份的人为出逃方面,将这些贵重的青铜器给就地掩埋。本来想着等哪儿天安全了再来取,只是没想到周王朝迁都后就没机会再回来,从而给后世留下了青铜器宝藏。

上世纪70年代,陕西岐山县一位叫董宏哲的农民和其他村民取土时挖到了宝,扒拉开土以后,看到一件冒着绿光的青铜器。因为周原一带经常出土青铜器,所以村民们都知道是宝,于是全部上前围观,后决定继续挖宝。然而董宏哲制止了大家继续挖宝的举动,同时劝说大家之前考古专家做过这方面的宣传,地下挖出的东西属于国宝,若是私藏则是触犯法律的。

阻止了大家的挖宝行为后,董宏哲又向上面汇报。专家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先后清理出37件青铜器。这批青铜虽然沉睡千年,可看着它们完整的堆放在一起,就好像昨天刚刚才被埋放到地下的一样。在这三十多件的青铜文物中,有个存在感不是很强的小个子,看着像水瓢,专家却极力称赞说是“中国青铜法典”,属于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官方命名为“青铜匜”。

这件青铜匜单看材质、外表,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它的高价值源于它身上的一段铭文,上面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份法律判决书。因此,不仅考古专家对青铜匜青睐有加,就连法律行业专家也对它高看一眼。只是这37件珍贵青铜器一经出土,也引起了“争夺”之风。

当时陕西省想把这批文物带回省里,可县里又不舍得把这宝物拱手让人。双方争论不下,最后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双方各退一步,选择将文物暂存于董宏哲家中。

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放在董宏哲的家也不安全,所以村大队每天要派五个村民轮流看管。只是时间长了,这雇人的经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最终省里妥协,先将文物运到县文化馆保存。当年拉走国宝的时候,县里还搞了个表彰大会,给发现国宝的董宏哲奖励了一把铁锨和奖状。如今,这批珍贵的青铜国宝市价超过亿元,但献宝的董宏哲依然很淡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