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排水系统传奇:面对暴雨北京故宫不会淹,揭秘百年真相

在今年的夏天,北京城迎来了暴雨袭击!从北京首次发布洪水预警可想而知这场雨有多大!随着雨量持续加大,排水系统纷纷告急,北京城再次陷入看海模式!相信以上这一幕幕您也有所经历!不过,北京城里却有一座600多年的古建筑全身而退!是的,北京故宫真是再次惊艳了世人一把!面对如此暴雨,故宫几乎没有什么积水!!!故宫难得一见的“千龙吐水”。历经600年的考验,北京故宫的排水系统真是太威武了!!!

故宫的每一座宫殿下面,都有代表帝王的权威还有一些具有佛教意义的须弥石座,除了可以增高地势,匠人还将排水沟与龙结合起来,形成龙吐水的画面,快速排水的同时更显得皇权至上。它叫螭,传说是龙的一个儿子,喜欢水,故宫内总共有 1142 个螭首。

紫禁城外至少有三道防线:

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

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

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

故宫中有遍布各地的明沟,明沟与钱眼所有的水流先汇集到干沟,然后流向故宫内河——金水河。雨水再汇集到护城河,即外金水河。金水河在故宫排水设置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河上修了五座金水桥,也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内外连接,外金水河连接后海、太平湖等,相当于就是个大型蓄水池,将雨水排到湖中。故宫墙壁上也有一些排水口,房檐上的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再经由地面排走。

以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例,前三殿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在栏杆的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名曰“螭首”,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每逢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喷出,呈现“千龙喷水”景观,逐层下落,流到院内,使得台面无积水。台基四周设有石槽排水沟。

前三殿、后三宫都有一条南北向的御路。东西六宫等院落也都有南北向的甬道。御路、甬道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顺其地势,雨水能够直接从中间向两边排水。

古代人真的很聪明,很多工艺就算放到现在也算得上是高级的,尤其是在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很多建筑都是靠人力、靠技巧、靠脑子完成的。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排水防灾功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