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两大西亚霸主都征服不了中国

公元前326年,在打赢了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横扫了印度的西北部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达到了极点,帝王自上而下的野心和欲望终究敌不过每个底层士兵自下而上的疲倦和渴望。迫于士兵们强烈的厌战情绪,亚历山大大帝结束了他的伟大征服,却给无数的后来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在亚欧非战无不胜的马其顿方阵如果碰上正处战国时期兵强马壮的中国军队,结局会是如何?

大图模式一千七百多年后的1370年,一个来自西察合台汗国的瘸子反叛,消灭了自己所属的汗国,宣称自己为成吉思汗的后代,称霸河中地区,继而在后来短短的三十余年间征服了伊朗、阿富汗、花剌子模、两河流域、北印度等地,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当初亚历山大帝国的荣光,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者---跛子帖木儿,建立了伟大的帖木儿帝国,在当时的世界盛极一时。对于亚历山大是否当初打算征服中国这个问题,网上更多的讨论只是一种猜测,而帖木儿则是当真有征服中国的打算。但不幸的是---当然是对帖木儿本人而言,1405年,在率20万大军前往大明的途中,帖木儿在讹答剌病死,随后他的征明行动也宣告结束,因此很遗憾,我们并没有机会知道两大帝国激烈碰撞的结果。

大图模式现在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及帖木儿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地理位置上两国都地处西亚,是当时国际上名副其实的西亚霸主(当然亚历山大帝国更偏西一些,而帖木儿帝国更偏东一些),其次是兴起与衰落的历程,都是靠武力在短时间内崛起,但很快就因为领袖的去世而陷于内乱最后分裂消亡,亚历山大不用说,33岁英年早逝之后手下的将军军官们就开始内斗,最终四位将军将帝国分成了四个部分分而治之;帖木儿生前虽将长孙立为继承人,但随着他的去世,他的后代们毫无顾忌地展开了混乱血腥的内斗,邻国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也趁机入侵,虽然后来帖木儿的第四子沙哈鲁成功地收复了大部分的帝国领土,但沙哈鲁死后帖木儿帝国仍旧无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碎成一地小国。但最重要的是,两国都曾有过想要征服中国的历史纪录,曾有记录说亚历山大原本想向东征服中国,但误打误撞征服了印度:帖木儿则在晚年时领兵20万亲征明朝。

大图模式在历史上两个帝国都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产生过与中国的正面交锋,但在小编看来,其结果必然是失败,原因很简单,我们摊开地图就能知道。分开来说,虽然同是西亚霸主,尽管结果必然失败,但亚历山大帝国的劣势更大,原因不难解释。

大图模式从西亚的今伊朗处出发,要想征服中国,只有三条路可走,从上面这幅大明的版图不难看出,第一条路是翻越喜马拉雅山,路经西藏进攻中国的四川,但以古代的科技水平,将一支足以征服一整个帝国的军队运过喜马拉雅山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条路可以直接不考虑;第二条路则是途经北印度,征服整个东印度和缅甸,进而进攻云南,但是这条路在三条路线中最长,而且途经疟疾、病原虫等瘟疫蔓延的热带,当年亚历山大的士兵之所以罢工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本地瘟疫的威胁,同样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唯一较为可靠的是第三条道路,就是途经中亚从当今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甘肃发动进攻,之所以说亚历山大帝国的劣势更大就是因为它并不掌握当今中亚的河中地区,根本没法选择唯一算得上可靠的第三条路。

大图模式帖木儿帝国历史上远征大明正是走的第三条路,然而行军情况并不乐观,要知道,占新疆大多数面积的仍是各大炙热的盆地、戈壁与天山山脉,这些地区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对此帖木儿也做足了准备。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自起兵以来大小战役打过数百场,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但即使这样,帖军的补给依然十分困难,据《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所载:帖木儿遂大举伐明,募精兵二十万,以粮运不给,载谷数百车,军行至沃野,即播种之,弃异日之军食。又驱牝骆驼数吉头,如饷乏,则餐其乳以济饥。中途遇大雪,士马僵毙。

大图模式可见途中补给并不充足,也为新疆并不友好的自然气候所困。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20万帖木儿大军很难说在穿越新疆后还能剩下多少人,活下来的人也多半已经筋疲力竭,而他们将会直面明朝的嘉峪关和至少15万的西北诸卫,明朝的全国总动员能力高达110万人,远道而来的帖木儿军团必然是以卵击石。从这个角度来说,帖木儿在讹答剌病死说不定对于帝国是件幸事,一旦远征军出任何不测,不仅帖木儿大汗本人的声誉性命难保,帖木儿帝国也将陷入国力大损的境地,他的第四子沙哈鲁也就失去了唯一一次中兴帝国的资本。

华夏文明作为目前唯一传承五千多年仍未断层的古文明,其中的神秘不言而喻。虽然我们常用千年来形容中华文明,但在人们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那更久远的历史因为其本身没有文字更不可能有文字记载,所有的追溯都只能依靠考古来完成了。根据现有的记载,夏朝或许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虽然商朝文字趋于成熟显示了夏朝必然也有文字的雏形,但考古发现至今未见夏朝文字的踪迹。不仅如此,连夏朝的遗迹都仍然没有定论。相比之下,同样未见文字的三星堆也让人百思不解。

大图模式虽然三星堆没有文字记载,其文物的造型及寓意却与《山海经》不谋而合。山海经作为华夏奇书,其中记载的到底是在三星堆文明的之前而被作为文物铸造的参考,还是在其后将这些风俗加以记载,这不得而知,但随着三星堆的发掘,《山海经》记载了上古文明的说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三星堆因为暂未发现文字,所以流传已久的历史文献都难以与之印证。但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大致可以确定其文明存在的时间,在距今三四千年前便有如此精美绝伦的青铜文物,足见当时高超的青铜工艺,

大图模式虽然此次三星堆的发掘备受关注而在这之前却少有耳闻,但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发现的与收获。随着文物的不断出土,其彰显的青铜技艺让人更为坚信上古时期存在高度文明的可能。尤其是这些堪称三星堆文物标志的青铜器,无论是其造型还是纹饰及寓意都完全传承于上古文明。

大图模式尤其是“青铜神树”的发现,不仅在文物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民间同样让人心驰神往,同时也使得与之相关艺术作品甚嚣尘上。在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发现之前,这些无疑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当中。而神树的出土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除了其铸造工艺以外,树上的纹饰与组件几乎和神话传说如出一辙。而记载“神树”最为详尽的无疑是《山海经》,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枝叶还对其名称及作用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书中管这种神树称之为“扶桑”、“建木”、“扶木”等,树枝上的乌与太阳也与书中的记载不谋而合。

大图模式根据出土神树上的龙纹饰可以看出,古蜀人是以此祭祀供女巫与三界交流之用。而《山海经》中的记载也是作为连接天地的桥梁,据说黄帝等上古神人便是通过此树往来于人间与天界。新发现的商铜爬龙柱形器又再次与《山海经》密切相关,这件青铜器柱顶与柱壁上有龙与夔,龙立于柱顶,而夔则头向下依附于柱壁。两种动物历来都只存在于远古传说之中,而首次记载夔的便是《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大图模式虽然三星堆已经陆续发掘数十年,但依旧是冰山一角,随着三星堆的发掘《山海经》也必然会有更多的印证。如今人们也逐渐重新审视《山海经》的价值,许多上古遗址的发掘更需要借助《山海经》来综合探索,以往的荒诞之书或许就是远古文明的重要依据。由三星堆最新科学断代时间,大胆推测古蜀国的消失原因!聊一聊三星堆最新的断代时间问题,然后结合气候学的小冰期,我对古蜀国突然消失的原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3月23日三星堆4号坑的碳14测年数据已经出来了,断代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199年到公元前1017年之间,换算过来也就是距今大概3320年到3038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是中原文明的殷商末期。大约是商朝最后两任国君帝乙和帝辛在位的时间。

大图模式其中商朝的最后一任国君帝辛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商纣王,他在位的时期因穷兵黩武,重型后厚敛,贪恋女色从而导致灭国,公元前1047年周军出师伐商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牧野这个地方大概就是现在河南卫辉到新乡一带,此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商纣王帝辛战败,逃到了鲁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颅挂在白旗杆上示众,从此殷商成为了州的蜀国,周朝逐渐取代殷商成为中原霸主。

大图模式回顾一下那个时期的各个王朝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不难发现。殷商稳居中原,周部落从西北方向发际二者势同水火,古蜀国在成都附近偏安一隅,但群雄环伺,北有羌氏蛮族还有个新近崛起的周部落,东边则有殷商这个几百年的霸主,古蜀经济发达,以养蚕弄丝为经济支柱与东面的殷商互通有无,这一点我们从殷商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的纹饰上的一些共通的部分,我们就能够说明问题。

大图模式古蜀的这个蜀字在甲骨文之中就是一条蚕的样子,甚至有学者认为古蜀国首位称王的蚕丛氏本身就是一位养蚕的专家,传说蚕丛氏眼睛突起被人称为纵目,所以这个蜀字的甲骨文行像刚好蚕的这个上边也有一条纵目代表了蚕丛本人,话说古蜀位于北纬30度线上,通过科学对历史气候的研究表明在距今3000到4000年的时期,地球上出现过一个小冰期,北极的冰盖向南大面积延伸,当时的北方生存条件远比南方要差很多,也许这才是周部落想要从西北方向抢占中原地区的根本原因。

大图模式古书上记载的其它原因其实都是一些政治借口而已,而古蜀地区的气候并没有受到小冰期的影响,依旧温暖湿润,那个时候的长江以南到赤道地区也没有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异常炎热,全球气候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史书记载南方一直都是烟瘴之地,人类根本无法生存,这种烟瘴一直到最后的一个小冰期,也就是明朝末年持续到清朝中期的那段时间之后,江南到岭南一带才真正是人类的可居之地。由此我们其实不难看出有科学实证表明的4次小冰期,刚好对应了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朝代更迭。

大图模式第一次对应的是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第三次是唐末到五代十国。第四次是明末到清初。

大图模式可以看到这些时候也基本上都是北方民族大举入侵中原地区的时候。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些朝代的更迭也许正是因为北方实在呆不下去了才往南跑的,而南方王朝势必认为这是侵略之举,南北大战也就是不可挡了,但南方只是防御北方则事关生死,不打就要被冻死打输了那会战死,横竖是个死那不如背水一战,赢了至少还有活下来的希望,正应了那句老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遇上这种敌人中原的那些王朝的覆灭,其实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大图模式说回到三星堆所在的古蜀国,刚才我们说北方有羌氏和周部落,东边有殷商,南边则是烟瘴之地,西边是雪域高原。一直以养蚕耕作为主的国家守着一个天府之国,在群雄环伺之下跑也跑不了,自然也就注定了被灭国的可能,现在专家学者们把发现的这些坑称为祭祀坑,并推测当时的古蜀国是举全国之力进行了一次祭祀。但在我看来古蜀国也许并不是在祭祀而是亡国之前的玉石俱焚,他们把所有的财产和辎重通通焚毁,然后轻装上阵与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战争,这也许才是古蜀国突然消失的真相,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考古实证能够发掘出来,最好是能够有文字,这样的话一切疑惑也终将水落石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