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手:万病至简对治核心原理
中医济世度人,更是如此。唯以至简,方可度人。
万病至简,精述如下:
人由各种功能构成【吃喝拉撒和思考等等】,功能由能量推动,功能的本质是能量变动的体现。能量的最本质特征是“热”。
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的热能。太阳运行一圈的轨迹产生温度的变化,因而产生功能的变化:热则升,寒则降,相应部位就产生功能的生长化收藏。“病”就是功能的太过和不足。
器质性疾病为有形的病理产物,来源于功能性疾病的无形能量变化累积,量变到质变。所以器质性疾病也包含在功能性疾病里。
功能太过本质是“热能太过——热”,病机就是热升太过,也叫不降。功能不足本质是“热能不足——寒”,病机就是热降太过,也叫不升。
万病至简,只有“寒、热”两个病因;只有“不升”和“不降”两个病机。寒病治以热药温升,热病治以寒药凉降。只要懂寒热,调升降,万病就都可以治疗了。
实现功能的基础有三个:推动功能的“热能”,承载热能的“水”,运行水的“通道”。疾病的病因就在这三个物理基础上产生,变化。
所谓辨证,就是辨别“热能”“水分”“通道”三者的能量状态和关系。如何协调三者相互作用,身体本身具备完美的协调能力!让身体自主即可。
热能去寒,水能降温,热和水都能扩张充盈通道,所以,治疗身体的疾病只要三个处方即可:
加热【助升】,加水【助降】,加热水【疏通通道】。
加热:小柴胡加姜附汤;
加水:生脉熟地枸杞饮;
加热加水:加味生脉理中汤
最后再简说病根。既然功能就是能量的体现,能量来源于心【情绪、思考】,那么,疾病的实质根源则在于“心”。所以对治方法如下:
扪心自问,心胸不闷;病由心生,心生万法!
若心不病,身病自消。
三七生:
原理甚是。略补充一条以供参考:
寒热水火之间还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不只是温度、湿度,还包括身体对寒热(阴阳)承受的度,只有精确地把握好这个度(量),或补或泻才能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度,补泻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素问》所谓“补泻反则病益笃”,《灵枢》所谓“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是也。
悠然子:
谢谢先生指点!原则只能至简略说,具体操作上还是有标准的,附文如下:论养阴【完整的至简论是一个系统体系,以一组文章各个方面构建,《论养阴》也只是一个点而已,不代表全局。所以,看文之后,朋友们还请谨慎用方,有足够了解了才学习体会处方的效果为宜】
A 看见补阳了 就说耗阴 不可以
B 看见补阴了 就说耗阳 不可以——貌似很正确 实际是伪论
补阳一段时间后,出现阴虚的症状,于是就有人会说“一味补阳现在伤阴了吧?”以此来否定补阳的正确性,就像早期贫穷应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了就相应的改为“和谐发展”,不能因为现在不适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认为以前是错误的,不能因为现在有不适补阳案例,就说以前宣扬补阳是不对的,毕竟,至今为止阳虚为主病例还是大多数的。即使有阴虚,大多数同时还是伴有阳虚的。
这里首先有一个阳为主导还是阴为主导的问题,谁主导就先扶助谁 先扶阳后,相对的阴虚了。但是总体能量是上升的,就不能以“耗”来形容【这里还有一个“壮火食气 少火生气”的区别,大量用阳成本大过收益就亏本,小量用阳成本小收益大就是有利可图。所以,不可以单独以补阳或者补阴就会“耗”来形容,还要结合量的不同(成本)】这时候只要后续补阴,就可以阴阳持平【症状消除】 阴阳就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 然后又可以补阳提升,打破平衡【症状就又出现】——从这个角度讲,中医治病不完全讲究平衡 有时候甚至要主动打破平衡【没症状时服药助阳或者正确养生导致阳气渐足 引发症状的发生 实为能量渐足 排病】追求更高水平的平衡——而不能只追求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解除就终止补能量助阳。
阴为主导的核心理念是: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所以要泄阳为主
——表面看来都是追求平衡,实际方向相反!初学者最易为此迷惑 误入歧途而不知。
阳为主导不拒绝养阴,但是养阴之后必然跟随补阳,方药中补阴必然不会纯阴,而是会加入干姜帮助脾胃的阳气,帮助对阴的吸收运化。
很多饮食观点推荐下午晚上多吃些滋阴菜式,如海带,白萝卜,秋梨,百合,水鸭汤等——这就是纯阴无阳,没有考虑护卫阳气。而是以“清火”为目的,就会导致阳气更虚,低水平平衡。
阳为主导的养阴,是为了涵养阳气,所以用收藏而不是消泄阳气的药 依据酸甘化阴的原理用。
甘寒润【党参、麦冬、熟地、甘草】——补水
酸收【五味子、枸杞】——锁水
辛温【干姜、陈皮】——煮水化水,让本性静敛的水变成活水,让冷水变热水。
阳性药有助于食欲,有碍于睡眠——所以,补阳药过量的标准为妨碍睡眠
阴性药有助于睡眠 有碍于食欲——所以 补阴药过量的标准为妨碍食欲。
所以 一般情况下:
养阴药应该在食欲改善,有食欲的前提下服用,没有食欲,先用补阳药增加食欲。
补阳药应该在睡眠改善,易入睡的前提下服用,难以入睡,先用补阴药改善睡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伤寒杂病论》就象庐山一样,如果在医理中很难破译他的精髓,需要在外面用易经思维看,才能体现出他真正的内涵,易经是很接近生活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常听母亲说,这个人有出息了,吃香的喝辣的;说某个人不顺真命苦,古人是崇阳的思想,辛辣为阳,苦味阴。易经三个爻为一个经卦,两个经卦重叠生成六爻卦,一个卦为六个爻,张仲景理论用六经,为什么易经与伤寒论都不侧重五行生克学说呢?值得深思,现在我们详细阐述六经的理论,六经分三阳经与三阴经,三阳分别为少阳太阳阳明,三阴分别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中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开为阳合为阴,枢为两者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