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不到”到“买不了”——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总结与二季度市场预测
政策已对二手房交易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延伸到一手房。
3月份地方调控频率有增无减,共有41个省市出台了67次调控,其中涉及限购限贷的调整有33次。随着调控砝码不断增多加重,政策成效也不断地从量变向质变转化,一旦政策叠加效应完全显现,市场必定迎来剧烈变局。
具体来看,3月份一线城市迎来了8次调控收紧,北京“一步到位”,限贷加码、社保年限认定加严、商住房需求被控至冰点;原来的“漏网之鱼”广州也向北京看齐,执行“认房又认贷”,非户籍购房的社保门槛提高至5年。有16个二线城市出台了调控政策,调控形式比较多,但大多均在意料之中,以新加入限购行列的青岛、长沙、石家庄为例,调控“萧规曹随”,均为非本地户籍社保年限均要求交缴满1年并限购1套。三、四线调控是新的亮点,月内共计23次调控升级,特别是一线城市周边“一步登天”,譬如北京的河北涿州、沧州、保定涞水县、张家口崇礼区启动限购,廊坊扩大限购范围,环上海的嘉兴、嘉善升级限购限贷力度,而环深圳的佛山、东莞限购升级,中山重启限购;其中也有些特别“冤”的城市,如甘肃天水、江苏镇江,安徽临泉县更是其中典型,国家级贫困县也开始执行限价政策。
市场表现方面,3月份谈不上供求两旺,但还是处于相对正常的范围。重点城市供求规模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同比不及去年同期,整体仍维持供不应求的局势,月内仅深圳、无锡、福州、苏州等6城供求比大于1,主要由于限购导致成交萎缩所致,深圳2月无供应,3月供应放量,供求比达到1.51。土地市场方面,由于不少城市仍在制定年度供地计划,土地成交规模持续回落,为近一年单月新低,不过随着热点城市地块成交比例增加,土拍溢价率出现回升,月内广州、南京、杭州等多市频出地王,三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也升至80.6%的高位。
不过随着政策效应的不断叠加,调控影响也会更多的显露出来。目前几乎所有政策都是奔着需求端去,市场之前主要是供应太少,买房都得托人“开后门”,但如今的政策是要让“买不到”变成“买不了”,主要形式有这样三种:
其一是“没有资格买”,主要是指限购类政策,外来人口更多、投资性需求占比更大的城市,受限购调控影响也更大。典型如社保年限“三改五”的广州,再如3月加入限购行列的涿州、沧州、嘉善“环一线”等城市如此。
其二是“没有能力买”,主要是指限贷类政策,譬如北京、杭州、长沙等一、二线城市均在3月进一步升级了此类调控政策,以北京为例,在严厉的“认房又认贷”资格认定下,名下无房者购房也有可能首付8成。
其三是”没有机会炒”,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限售”,地方政府对于房屋交易进行“限购、限贷、限价、限钱(资金来源)”还不够,还要延缓“炒房周期”,限制购房后的第二次上市时间,目前已有厦门、福州、青岛、广州等城市已经执行了相关政策,要求购买商品住宅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另一类是限制“商住房”交易,典型如北京的商住房调控,不仅禁止将新建商住房出售给个人,对于目前的存量商住房,也只可出售给企业或有住宅购房资格的个人,这让原来的投资客群们懵掉了。
随着政策的不断升级,市场会渐渐地从最早的“买不到”,变成“无法买”、“不能买”、“不想买”。并且这一类政策已经对二手房交易产生了巨大影响,每批政策的出台,都会伴随着大量的二手房“违约”,并且在房产交易的“连环套”情况下,这些违约还会影响到更多的二手房交易,甚至会进一步延伸到一手房。这一影响可能是不少人还没有注意到的。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一季度“政策向左、市场向右”的局面会持续下去,政策叠加效应到一定阶段之后,量变必然会产生质变,也许市场剧变就在一夜之间。当然各个城市之间还是会有一定差异,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成都、重庆、长沙、贵阳这些房价上升幅度不大,政策压力还好的城市,二季度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不过二季度其他城市都要做好应对变局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