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研系列(7)||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素质
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素质
幼儿教师要进行教育科研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素质,这主要是指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方法论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与方法以及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学习理论的目的,首先在于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同时提高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使我们能迅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抓住彼此间的联系。我们只有用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知道学前教育的未来走向。有些教师平时的学习只满足于某些经验的掌握,甚至“以干代学(理论)”,这是不对的。经验是实践的结晶,而理论则是经验的升华。经验一般还停留在认识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还有待于上升为理论,理论才是对事理的科学概括。经验往往是具体的,总是依附一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而理论却是“抽象科学”,它所反映的已不是个别情况下的特殊情形,而是普遍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适用性。对各种经验,也要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鉴别和评价,决定取舍,照抄照搬就会吃亏走弯路。再者,掌握了理论就能创造方法,方法是理论付之于实践时的安排和操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离开了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决不可能产生好的方法,而掌握了理论,对工作有理性的认识,安排和操作符合客观规律,就能创造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教无定法”,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都是好的方法;“教有定法”,这个“定法”就是教育科学。科学的理论撞击实践,就会爆发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的硕果,创造出方法和经验。
而相反,我们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就会表现为教研科研都无后劲,其具体表现为:
①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不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开展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困难。
②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经验,虽然一般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不见水平有多大的提高,能力不见有多大的长进,不能突破一定的水准而有所跃进。
③不太了解幼儿,在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违犯教育教学规律,工作好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有失误,也不知道从何吸取教训。
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科研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名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论:如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他强调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及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教学原则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仍有重要意义);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强调在当今条件下以教育因素的最优组合及最少的消耗来促进受教育者的最优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受教育者不断地向前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强调“活动”的重要,强调儿童的发展是儿童在与客观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强调每个儿童都有他独特的认知结构,每个儿童都以他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发现法对儿童的发展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强调强化,特别是选择性强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
另外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论: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这些理论对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理论对进行教育研究确实很重要。幼儿教师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好自己在理论方面的基础,只有这样,以后的研究才会有后劲,也只有这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上研究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