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彦钧与道教关系(三)
三、结语
我们从阿炳生平经历来看,阿炳一生没有离开道院,八岁进雷尊殿当小道士,十二岁随父华清和参加斋事活动,十六岁父亲去世接管雷尊殿成为当家道士,三十五岁双目完全失明,失明前住持道院忏务,即便失明后仍以当家道士身份主持雷尊殿斋事。据火神殿当家道士尤墨坪之子尤武忠道长述说,有时火神殿斋事也时常请阿炳出场做法行乐。其对道教音乐的专注、热爱技艺的高超,为所有同道所敬。
雷尊殿
阿炳音乐的成功修为,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斋醮科仪音乐中得到锻炼,融入其心,心领神会,正如当初杨荫浏先生询问阿炳《二泉映月》曲调,阿炳随口说道,此曲是道教音乐中唢呐的变奏曲。阿炳对道教音乐的执迷,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继承发扬发展道乐,终究真正成为仙乐道人。从清末到民国是无锡道教音乐的辉煌时期,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许多道人都是无锡天韵社梵音组成员,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乐队组合,涌现过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天才音乐家阿炳等杰出代表。阿炳音乐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些道乐高手互相切磋中吸取丰富的音乐素养。而阿炳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同样为大家所称道,殊如阿炳用铁筷子击方砖练成鼓艺超群的击鼓手,顶着寒风练习吹笛,还有学习用说书的方式体会道教经忏中的吟唱等等,不失任何时机的信息取经,使阿炳在音乐路上越走越宽,技艺越来越精。
道教音乐——非遗传人水仙道院邓坚强等
在纪念阿炳逝世七十周年之际,回想聆听阿炳留给我们神曲仙乐,真正能体会到赵沨先生所言“阿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仅是他的音乐始终感人,他刻苦勤奋始终感人,他执着追求道乐的毅力始终感人,他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变化精神始终感人。
在纪念阿炳逝世七十周年之际,我们高兴的看到“一和山房”雷尊殿修复竣工。这是在告慰华彦钧道长在天之灵。无锡市水仙道院也设立了道教音乐博物馆,无锡道教音乐博物馆于2010年4月开馆,馆内不但设立了道教音乐历史渊源、类别、主要价值等固定展示陈列室,还专门开辟了“生态展示”展览,再现了无锡道教音乐的独特风貌。作为道门中的我也想趁此机会告慰华彦钧道长,这里有供奉您的牌位和神像,这里已建成以您为核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道教音乐馆”(馆藏有您当年亲自抚摸弹奏过的三弦),我还想告慰华彦钧道长,为弘扬中华道教文化继承先辈音乐修养,我们已经有十多位无锡道教音乐的继承人。
水仙道院
无锡道教音乐馆
时值2020年,正是阿炳(华彦钧)先生羽化七十周年,在无锡阿炳故居原是无锡洞虚宫的雷尊殿,是华彦钧(阿炳)出生、学道,成长、生活、创作音乐和羽化的地方。阿炳(华彦钧)先生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而阿炳用的最多的乐器,仍是那把家传的红木胡琴,经常拉的乐曲,也仍是那首象征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二泉映月》——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他将此曲视为自己的眼珠一样重要。他仍在不断地修改它,对乐思、节奏加以润色,他要在自己的遭遇上再追加上一段遭遇:音乐的遭遇!同样,他也想在痛苦上再追加一种痛苦:音乐的痛苦。坊间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也以其不屈的精神使道教音乐的神韵通过二胡的悠扬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间。
二胡
END作者简介:
李伟峰,道号李受亭,无锡市道教协会秘书长,水仙道院道长,南京大学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