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针灸治病的疗效? (金观源教授揭秘古代针灸智慧之五)
我曾于2019年岁末就“针灸的难传(学)之秘”写了以下感言:日本人渡边熙氏曾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清代医学家吴鞠通说得更清楚:“盖药必中病而后可,病重药轻,见病不愈,反生疑惑;若病轻药重,伤及无辜,又系医者之大戒”。剂量对疗效的重要性足见一斑。后人把它总结为“中药不传之秘在剂量”。那么,针灸的不传之秘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针灸的不传之秘在刺激靶点。通俗地说:针灸的不传之秘在刺激部位。前人取穴经验经常不能复制;有效刺激部位或广泛或单一,个体差异大。这些临床事实都凸显刺激部位的重要性。如果古人或前人不是刻意“不传”,用“难传”或“难学”或更为恰当,即“针灸的难传(学)之秘在刺激部位”!它可以包括以下几层涵义:一是最佳刺激部位(穴位/反映点)的选择,二是刺激部位内的最佳刺激层次(皮脉肉筋骨)或靶组织的选择,三是靶组织内感受器的激发特点与反应的把握。治疗不同疾病经常有不同的最佳刺激靶点,或者说,刺激不同的靶点经常会有不同的效应与机制。
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通常称为穴位(在十四经脉上的穴位称为经穴)。针灸刺激哪里?如何刺激?这是针灸能够取效或者取得最大效应的关键,故正确认识穴位与如何提高针灸疗效关系最为密切。
2021年6月29~30日于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04次学术讨论会,汇集针灸医学、临床研究方法学、统计学、神经科学、免疫学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以“针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科学与国际化的融合”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穴位的科学内涵及其诊疗规律,就是其中最为关注的一个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所长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穴位旁开小微刺激也有一定的疗效,对穴位的存在提出了质疑。如何全面认识穴位是针灸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朱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穴位是医者诊治患者时的发现,而不是健康人群的天然存在;穴位特异性依附于因病所牵涉的靶器官,离开相应靶器官的穴位原则上不具备特异性、甚至不具备穴位的特征......体表这些部位牵涉性出现的“感觉异变”特征称之为“穴位敏化”现象。
以上两位专家对穴位的认知,与《内经》对经脉的认知十分吻合。我在本系列文章之一【经络不是谜】中已经提出,《灵枢·经别》日:“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灵枢·经脉》在介绍“十二经脉”每条经脉循行路线后都有“是动则病......是主x所生病者”这样的描述。“是动则病”,陈述了十二经脉的出现,是在疾病发生时出现的病理现象。如果把经脉看成是由穴位(经穴)这一颗颗明珠串联而成的珠链,“是动则病......是主x所生病者”不仅表述了十二经脉的形成机制,也同时表述穴位的形成机制。“是主x所生病者”更是进一步注解了各条经穴的主治病证。
所以,以上认知对于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意义重大。自从1972年以来,我们提出应用反映点来归纳与体现穴位的这一本质(穴位形成与针灸治病的反射机制)。只有在具备这两个条件的穴位(我们称为反映点,也经常称为反应点)上刺激,才会有最大的疗效,因为只有它们与病位或病灶有联系的捷径。我在【临床针灸反射学】一书中,以“反映点、反映点、反映点”为题强调了取穴时选用反映点的重要性。反映点一般可以分内脏反映点、躯体反映点与中枢反映点三大类。
应用反映点与反射区来认识经穴或经络位置的变动,促使我们提出了临床取穴时的反映第一诀“经、穴皆可失,反映不可无”,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疗效及疗效的重复性,而且使针刺手法也变得十分简便。下表比较了三种取穴方法(一是取反映点不论是否经穴;二是取非反映点但是经穴或奇穴;三是取非反映点、非经穴、非奇穴)的常见针感强度,诱发得气或肌搐动或气至病所的现象及所需刺激强度或特殊手法,瞬时与长期疗效,以及特异效应的差异(从一个+到三个+,+号越多,作用越大,无则用-号表示)。
其实,在古代或现代针灸疗法中,反映点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或名称,如在【内经】表述为“以痛为输”;在【千金要方】称为“阿是穴”(天应穴),寻找阿是穴的方法称为“阿是之法”;位置不在十四经脉体表循行线路上则称奇穴。现代治疗各种经筋或肌肉疾病时称为“激痛点(扳机点)”,应用艾灸治疗时称为“热敏点”,应用皮肤电阻测定时称为“良导点”;还有各种压痛点、敏感点、新穴、有效点等。不论它们叫什么名称,只要符合“是动则病......是主x所生病者”。就是可以使针灸效应最大化的刺激部位或靶点。
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学习针灸治病与学习中药治病有很大的类似性。有感于“一针见效’的神奇,大多数针灸初学者都追求“特效穴”的学习,也经常会有自己的一两招“绝招”。而多年实践后,针灸师又经常有感于“百病难治”,或回归经典,“循经取穴”,或“离经叛道”,应用多样化的新针疗法,但经常发现疗效依然徘徊不前。其实,只要去真正理解穴位的上述本质,针灸疗效就会迅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体表外治法,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也很多,如即使治疗同一个病症,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或刺激工具、刺激参数的选择。即使在同一穴位(刺激靶点)上刺激,刺激的不同深度(组织层次)、角度,以及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间隔长短等都会影响疗效。所以,除了选择反映点作为刺激靶点之外,还要注重影响疗效的其他各种因素,但本文所强调的以反映点为刺激靶点,是提高针灸疗效的最关键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1)金观源:针灸靶点从阿是穴到反映点、反射区的演进[J,世界中医药(美国版),2(1):9-14,2021
(2)魏稼:“阿是”初探[J]。中医杂志,(2):23-24,1962
(3)金观源,相嘉嘉,金雷:临床针灸反射学(反映点针灸的理论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7
(4)香山科学会议第704次学术讨论会~针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科学与国际化的融合(2021年6月29~30日,北京·香山饭店)报告摘要, 北京,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