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丰硕又干瘪的旅程
站在2019年的末尾,尽享着为数不多的阳光的温暖,细数着校园里长廊下飘落的金黄,心盘点一年工作的得与失,内心涌起一阵幸福、一阵感慨,还有一阵酸楚。
2019年,与我而言是丰硕的一年。
这一年,我立足课堂,打磨出一节节精品课,在一节节重复却又不重复的课堂上,与教材为友,和学生结伴,探究真知。
3月,借漯河市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的机会,我准备《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全县做观摩课,课前反复研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吃透了教材之后,我又对比各个版本的不同,寻找到“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的突破口,自认为效果非常好,也得到老师们的好评。但在活动当天,被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批评的一无是处。当时我非常难受,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全部被否定事实,感谢贾玲老师的安慰,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行进,于是我和自己和解,安慰自己说:“送教下乡,就是别人要对我的课进行一点点剖析,指导我的课,让我突飞猛进。”
那天夜里,春寒料峭,我梳理出自己的缺陷:1.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缺少丰富的理论支撑,没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只有读足够多的教育理论书籍,看足够多的课堂实录,翻阅足够多的学科资料,才能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方能有睿智的思考、不俗的谈吐、对课也会有独到的见解。2.自己磨课还太少,能拿得出手的几节课,根本不足以让我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教育世界里生存。
于是,我开始寻找外出学习、讲课、听评课的机会。
4月,受育才学校邀请,讲了一节公开课。
5月,去侯集镇和北舞渡镇讲授《三角形的分类》
8月初,受邀到三门峡清华园学校讲授讲课并做报告,当时我选课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因为我想把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概念教学整个梳理下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8月底,我被教育局推荐为“国培计划——团体研修人员”,10月去南阳师院国培学习一周,学习期间惊喜的遇到成长学院的刘忠伟老师,他给我们讲了概念教学的相关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那天,和他攀谈,更坚定了我研课磨课的决心。
11月,漯河市一行40人去西安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提升培训,聆听几位教授的报告,更是觉得自己万分浅薄。
学习期间一个插曲让我泪流满面。当时遇到名师工作室的两位女老师,她们主动来到我的座位旁和我打招呼,询问道:“今年3月份我们听过你的课”,我立刻窘态万分,连忙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我水平有限,献丑了。”没有想到两位女老师说:“不,我们都觉得你讲的非常好,所以才记得你”。寥寥数句,仿佛沉冤终于得到昭雪,一直盘压自心里的乌云仿佛一下子被阳光劈开,当时我借故去了卫生间,泪流满面。是的,我一直记得那节课的不美好,并一直为“如何让一节课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感谢那节课的缺陷与瑕疵,让我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11月份,我在实验学校做示范课《认识周长》,并以《走向教育的高远与明亮》为题,做了自己成长经历的讲座。
我依旧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和中心校提供的不同平台,是这些平台让我的努力得到展示,是这些平台,让我一步步实现了从不熟练到娴熟,从娴熟到个人魅力展示的蜕变。
这一年,我研读教育理论书籍,让理论支撑我的课堂,在无数个寂静的、清寡的夜里,与书为友,饮酒畅谈。
3月开始,我研读张奠宙先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让我知道每备一节课都要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并要理解一节课在整个学段的意义。
4月和5月,我二次阅读华应龙老师的三本著作《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我不只是数学》,在阅读中,我学习华应龙老师的教学环节,并在脑海中无数次呈现课堂场景,加深了印象。
今年暑期,我对新课标进行重新温习,力求让自己更贴近新课标。
秋季,我开始阅读黄爱华老师的《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和贲友林老师的《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体会不同年份的贲老师,在同一节课上展示的风采和魅力。
除此之外,学校订阅的教育时报、《小学数学》我也会翻阅细读。
我知道那些浪费的时光,那些曾经不愿去学习的理论知识,都要花费我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去补充、去充实、去弥补。
这一年,我投过几篇稿,但写文章的数量相比2017年和2018年减少许多,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用于研究课例。但这只是让自己过得舒心的一个借口而已,我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玩乐、用在刷抖音,娱乐至死,这真是干瘪的一年。以后的日子,依旧要提笔书写自己的故事,做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这一年,我依旧获得了一些荣誉,河南省优秀教师、市级优质课、县级课题研究、县级观摩课等等,它们虽然是我之前工作的肯定,但也满载了我的行囊。我知道,只有放空自己,只有把一切归零,自己才能走的更远。
所以,把这一段丰硕又干瘪的旅程抛之脑后吧!余生,要更健康的生活,更努力的工作,遇见那个更美好的自己!
那些天未亮,我们已同行的日子,早已远离。
或者,干脆选择遗忘。
是的,遗忘,是不愿意面对,是逃避。
但我,依旧愿意做一只鸵鸟,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虽然我知道,只是一个人的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