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威逼抗日志士许树藩妻子抱着幼子劝降,许树藩怒斥:“杀我全家也不投降,不服就打!”
14年抗战,东北的条件最艰苦;日军围剿抗日武装,对东北投降人员的条件最“丰厚”,不仅不杀,还给予高官厚禄。日军为了招降辽宁通化地区抗日英雄许树藩领导的30人抗日武装,煞费苦心派出他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前去劝降,却被严词拒绝:“宁死不降,不服就干,以卵击石也要与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许树藩1900年出生于通化县小荒沟村(今光华村),自幼父母双亡,是叔父将其抚养成人。中学毕业后,被选为小荒沟村村长,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勤快的双手,带领村民安居乐业,积攒起较高的威望。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但是他却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在爱国军人、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二十六路军司令姜中天的影响下,他对日军侵华、占领东北地区充满了仇恨,同时非常担忧国家前途,不愿意做一个亡国奴。
为此,许树藩决定以自己有限的力量组建一支抗日武装,1932年3月16日(农历),由他动员组建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成立,数百人在光华小学举行了“抗日誓师大会”。之后,许树藩带领这支队伍在桓仁、宽甸、新宾一带与日伪军英勇作战。
光华浮雕民众抗日队伍
许树藩为了抗日,真正做到了抛家舍业,三番五次过家门而不入,他对劝说他的人说:“外敌不除,何以家为?”日伪军对许树藩的“骚扰战”烦不胜烦,决定采取陈兵震慑,“安抚”为主的策略。
在日军的震慑和“利诱”之下,数百人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有人主张化整为零到深山老林配合抗联打游击,更多的人则接受日军利诱投降当了汉奸,还有一部分人则受不了艰苦的抗战条件,干脆回家当了普通百姓。
日军见“安抚”之策有效,他们便想出一个“绝招”,希望能将许树藩劝降为己所用。日军让许树藩的妻子于氏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去恨虎头进行劝降,于氏给许树藩带来日军的许诺:只要“归降”,既往不咎,还会有高官厚禄。
听到于氏劝降的话,许树藩很生气,碍于孩子的面,他不便发火,就告诉妻子说:“你们快回去吧,我是不打败日本侵略者决不回家!”并郑重让于氏带话回去:“宁死不降,不服就干,以卵击石也要与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于氏含着泪对他说:“你纵使不为自己想,难道不为年幼的孩子想想,不为养育你的叔父一家人想想吗?”许树藩眼圈红了,说了一句很“自私”却令人感动的话:“舍弃小家,为千万'大家’谋,皆知地狱苦,如下地狱能唤醒万千民众起来抗争,吾往矣!”
日军见劝降无效,1933年3月,日伪军集结重兵开始围剿辽宁民众自卫军,许树藩带领30余人转战周旋,不幸在金厂子下龙头村的白鸡腰子被包围。通化县城几十公里处的白鸡峰地区一场十分惨烈的战斗(白鸡峰战斗)打响了。
敌人参加战斗的有日军、伪军、伪警备大队,许树藩带领30名战友与他们激战了三天,弹尽粮绝后,敌人发起冲锋。许树藩带领剩下的战友们与日伪军展开近身肉搏战,日伪军几个人围着自卫军一个人打,刺刀乱捅,自卫军鲜血就像瓢泼一样顺着山坡往下淌,把大地都染得鲜红。
最终,30名自卫军无一人投降和被俘,全部壮烈牺牲(许树藩腹部中弹牺牲)。残忍的日伪军为展示战绩,把许树藩和抗日烈士的头,一个一个用铡刀铡下来,日军将他们的头颅割掉挂在城墙上示众,后来,又将烈士们的头颅和遗物移挂到通化县城的江桥边,妄图达到他们统治满洲的目的。 12天后,许树藩的头颅才被人收敛入棺埋葬。1个月后,当地爱国民众悄悄为其举行了“追悼会”。
向死而生,不向强敌低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中国的抗战为什么能坚持那么久,最终取得了胜利,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苏军进军东北消灭了关东军,也不是美国扔下的两颗原子弹打消了日本人的意志,而是中国有千千万万像许树藩一样的抗日志士前赴后继“舍小家为大家”。
纵使没有苏美介入,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