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书法大师,编写的书法教材影响了几代人,水平不亚于赵子昂

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书法还是极少数人的事,对于一些书法爱好者来说,拿起毛笔写字,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时的书法字帖也很少,如果经历那个年代的话,一定会知道有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当然,学习毛笔书法的话,胡问遂先生所编著的一些字帖也是少不了的。例如他所编写的《大楷习字帖》,《七律·到韶山》,《七律·自嘲》,《常用字字帖》,《小学生字帖》等都是当时的热门字帖,为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了有益的教材。

胡问遂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写字的人很多,并且都是当地的书法名家,他的祖父是旧时代的人,写字是自然正常的了,而他的哥哥、姐姐也都喜欢书法,伯父胡之光也是一位书法名家,他从小就受到耳闻目染,非常喜爱书法,不过他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受到条件限制,就在一块块方砖上写字,根据记载,他每天要在这个方砖上写字多达百余个,而此时为他的书法练习奠定了好的基础。

年纪稍长时,在别人的介绍下,胡问遂就拜当时非常有名的书法名家沈尹默为师学习书法,沈尹默的书法成就可以用“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来概括,被誉为和于右任一起“南沈北于”之称。在先生的教诲下,胡问遂对古人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悉心研究和琢磨,从起笔、运笔、收笔,到点画、结构都仔细对照和临摹,几年下来,他先后临摹了颜真卿《告身帖》、北魏时期的《郑文公碑》、《始平公》、《魏灵藏》等书法名帖,据传,胡问遂在临摹《告身帖》就超过了数千遍,对其中的笔画、结字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胡问遂书法以楷书和行书见长,他的楷书取法于柳公权、颜真卿,得唐人之法,但最让他感到有所成就的还是北魏时期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在意态、取势等方面给了他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后的时间里,胡问遂对上述碑帖进行了有效地融合,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他的行书师法于“二王”,兼及智永、李北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的作品,在不断地临习过程中,胡问遂逐渐对魏晋、唐人及宋人的书法精髓深有感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书风。我们现在分析胡问遂的书法风格有学书之路时,感到他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专攻一体,兼学多体。胡问遂的书法成就在于他的行书,字形如行云流水,笔法严谨,外形美观,书法风格自如得体,有一种涵养和大雅之风。一方面,他把对“二王”书法作为一生学习的课程来完成,勤学不缀,另一方面,他对南北朝书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北魏时期遗留下来了很多的书法遗迹,这些不论是造像、墓志还是碑碣,都“出自天然”的艺术感受,这也是学习书法意境的有效题材,而胡问遂对此下功最深,他的书法精神便得益于此。

二是专学精研。胡问遂在学习书法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把字写得惟妙惟肖,这是精致、细心所带来的结果。他的每一个点画、笔法都与字帖中的字十分肖像。这里有一则故事说明他写字的肖像程度。有一次他和老师沈尹默一起临帖,写完后,老师说你写的要比我的像,反而我写的不像。可见胡问遂的临摹功夫真是了得。当然,临摹是一种水平和能力,但对于书法来说,这又是基础,临摹分为实临、对临和意临,他和老师虽然都在临摹,但老师的临摹却是意临,而胡问遂则是对临。

三是学习书法贵在坚持。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喜爱书法,但在书法学习上的投入却显得那么少,这里的投入主要是指学习的时间,有的人心血来潮,可能会写上几天,没有精力的时候就抛之脑后了。学习书法什么要坚持不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书法练习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熟练的过程,假如我们刚刚熟悉了一个字的写法时,就扔在一边,这样下来,就会由熟悉到陌生,倒退回去了,不仅浪费了时间,反而使书法水平也有所倒退。胡问遂日写百字并不是一种夸大其说,在对每一个点画、字形的熟练过程中,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胡问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怎么样,看了胡问遂当年学书的经历和故事后,你有没有想起,少年时代的你,是否拿起过胡问遂所编著的书法字帖进行练习临摹呢?在留言区分享一下当年学习书法的故事,一起回到那美好的少年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