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我们毕其一生,都很难做到这四个字!
曾有本著名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叫《名贤集》。里面搜集到的第一句话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身边有很多很多的人拿这句儿童启蒙读物中的话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和追求。终此一生,有很多很多人根本做不到如此简单的8个字。而这8个字浓缩成4个字就是:无问西东!
在当下快节奏的价值观下,没有人是“不问前程”的,没有人是“不问西东”的!
想想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求学时的选择,尤其是高考后专业的抉择时,有几个人“不问前程”了呢?
曾经我参加了一个企业来大学里做的求职就业的演讲的讲座,我没有像影片中的吴岭澜去听泰戈尔演讲时感到的净化和震撼,而是深深的愤怒与唾弃!
那个穿的西装革履的人宣扬着:“大学要与企业挂钩,要求你的所学能在毕业后立刻转化成现实的收益。”这句话其实就是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的翻版而已。要求“立刻转化”,这很符合现如今高效快捷的吸收知识,从而快速的是自己获得财富价值的趋势。如此悲哀的教育趋势与潮舆催生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功力世俗的心。你不觉得一直都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吗:
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我们的教育体制一直在赶啊赶,从未停歇!应试教育早就使你失去了选择其他兴趣的机会,你的激情早已经消磨殆尽,你的任何情绪落实到排名的成绩单上都显得一文不值,我们不都是如此走过来的吗?
等到了大学,你就知道为什么如今丧文化如此风起云涌,想象力如此不足的大学生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无力而颓废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样子不正是大多数大学生真实的写照吗?我们在最该浪游玩耍的日子被箍在了无数的考试与作业上,到了真该发挥自己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大学时,一切都被消解与沉寂了。如此的恶性循环,究竟是我们不该咒骂教育体制还是它值得被骂?
南怀瑾曾经上课时给底下坐着的工作了很多年的成熟的成年人们说道:“现在中国的教育有点偏向了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一样东西,先问的是学了这样的东西能挣多少钱,而非学了这样的东西能带给你什么样的价值。这个风气在今后是要扭转的。”而南怀瑾已经在我上大学的2012年的时候逝世了,而他的这个期望就目前的教育风气来看,很可悲的是越来越远了。
在这个影片中,有一段很简短的对话:
梅老师说:“你文科那么好,为什么非要选择实业呢?”
学生吴岭澜说:“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业啊。”
这个对话貌似我们都经历过,似曾相识!
不就是在高考后,你们选择专业方向或者高一文理分科时是不是听过呢?你是在活自己还是活他人?活他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丢失了自己,迷失了前程,找不到方向,所谓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呗。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写的《无声告白》里小女孩莉迪亚死了,她死在了父母对她不同的期待里。小女孩想要摆脱父母对她的期待,小女孩想要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找到了,她走入了水中央,自沉于湖中自杀了。
影片中最后成为了飞行员为国而死的沈光耀,之前跪在了母亲的面前,母亲严令他放弃参军,因为母亲想让儿子过的开心与安稳,体验为人父母的快乐。沈光耀也流着泪被迫同意了。但最后他留了一本画集里写着:“妈妈,对不起!”
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一份视死如归的职业?他迷茫了,一边尸横遍野,一边是安康幸福的日子。他在摇摆,就在这时,老师吴岭澜给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一个自己当年迷茫无比怎样最终找到自己心中的方向的故事。
学生时期的吴岭澜是偶然间去图书馆听到了当时的大诗人泰戈尔讲述的关于“怎样守住对自己的真实”演讲与看到了陪同泰戈尔身边的一群卓越的文学人诸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王国维等等的脸上的从容与祥和的样子。他被震撼,他尊崇自己内心呢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吴岭澜“弃理从文”了。
听到了吴岭澜老师讲述自己年轻时的这段轶事后,沈光耀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加入了有可能朝生暮死的战斗机飞行员中去了。
他想加入的原因是空军教官说了8个字:“真心、正义、无畏、同情。”
加入了飞行员成为了战士的沈光耀在每次执行完任务后都会单独飞到一个贫民窟一样的隔离了的小村落,那里有着一群快饥饿致死的穷孩子们,给他们投下糖和包子等食物。而这一个行为的感化动力也来自于那个外籍飞行员教官鼓励学生们参加战斗的一段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就是秉承着这8个字,沈光耀一次次地去违反军队纪律去给贫民窟的孩子们送吃的,而这样的行为最后也感动了他的一群战友们一起违反军纪给孩子们投递食物。看到这里,我第一次哽咽了。(这个片子的泪点是点到为止的,可能是因为是献礼百年清华的缘故,所以泪点很散,整个影片叙事淡化,更像是一篇散文。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导演曾经16岁的时候就出版过一本散文集并且改编成了10集的电视剧。)
在沈光耀投递给食物的这些孩子们里有一个叫陈鹏的孩子,如果不是沈光耀出于好心投递的食物,他早就饿死了!他长大后成绩优异,有一个在当护士的女友叫王敏佳和一个一同长大的当医生的同学李想。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的背景出现在了文革时期。之前的吴岭澜是1920年代,后来的沈光耀是二战时期。
这个时期在影片中的展现一直在广电那里是有着严格尺度的,比如张艺谋被禁的《活着》,比如田壮壮的《蓝风筝》,再比如近期冯小刚在电影《芳华》中删除的所有文工团的人批判活雷锋刘峰这一个情节在《无问西东》里展现了。在那样的世道里,是一个如果你犯了一分的错误,很有可能被十分的批判致死的动乱时代。
王佳敏看不惯自己的中学老师许伯常被他的老婆刘淑芬打骂。于是和李想一起写了匿名的警告信用石头夹着信扔到了四合院里。刘淑芬简直是个侦探,从王佳敏喜欢“一逗到底”和结尾的“三个叹号”这一点写作习惯的蛛丝马迹里找到了“作案凶手”王敏佳。然后污蔑王佳敏勾引自己老公,气急败坏地怂恿群众殴打被批判的王佳敏脸部毁容。
而在批斗大会的另一面是李想为了能博得一个支边的名额而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也是“作案凶手”的错误。带着懊悔离开了。这时陈鹏无私而奉献的爱站了出来:“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是给你托底的人。”安置好了王佳敏后,陈鹏为核研究去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了,最终被核辐射感染到掉头发。
而带着忏悔的李想在支边时与一对青年夫妇被困在了雪山里,李想把全部的食物留给了这对夫妇后自己独自寻找救援队。在救援队赶到的一瞬间,说出了他们的位置和自己最后一句遗言:“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这句话是陈鹏把李想摁在王佳敏的“假坟”之前说的话。
而李想救助的这对夫妇后来生的孩子正是影片开头的广告公司的张果果。(影片倒叙时的第一个人物)张果果厌倦了公司里尔虞我诈的生活,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最终张果果在与父母一起去清明节给李想扫墓时,张果果似乎与自己和解了。对于成为一家陌生的四胞胎的干爹这个事情张果果一直在感到麻烦还是一种关怀之间抉择,最后选择了后者,这似乎就是从沈光耀那里传承下来的那种同情的心。
所以,在自己与世界对抗时候,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再不与自己和解,内外夹击,我们整个人的精神就会被摧毁了。
所以这个片子在讲述了4个人不同的选择,叙事的线路是并行的,不同时空里的人各有各的人生道路与困惑,最终在尊重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后选择了自己认为的人生,然后连接起来了4个不同时空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选择,所以他们才能连接。而这种选择的内在精神,就是这部片子献礼给清华大学的传承精神:
请尊崇你内心深处最最真实的想法,哪怕有千万人阻挡,哪怕明知不可为。
历史上多少人视死如归的选择了真心、无畏、正义和同情。我们一直以为我们自己的悲伤逆流成河,其实更有逆流成海的人在时间的远方与你相比,你的便不值一提了。片子里的张果果可以这样理解,是之前那3个经历了历史宏大叙事裹挟下,做出了艰难选择后所催生出的一个当代人所面对着尔虞我诈与自己内心真实选择的一个回声,那3个人的选择是张果果选择的回声,电影叙事倒叙的源起就是要讲述张果果最后为什么一边用手指在养育着与自己毫无相干的四胞胎的婴儿房的玻璃上画着童稚的画,一边说着自己如此选择的原因,是自白,也是曾经那3个人的自白,也是对当代所有人内心深处的一次叩问,一次叮咛和一次劝勉:
“你在这个世界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
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
比如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
愿你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张果果说这些话的时候叙述的很平淡,平淡到我都没太听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如果觉得很难理解,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我的周遭总会听到“我走过的桥”与“我吃过的盐”以及“我这是在教你做人”之类很多很多所谓的“为你好”的劝诫。你听着,摆出一副听神父祷告般虔诚的姿态,心中一万个不服但是他们又说的没有错,确实没错:
吴岭澜说实业在当时确实都是趋之若鹜的专业
沈光耀的母亲确实说的没错
李想确实撒了谎
张果果之前也肯定做过尔虞我诈的事情
但是,他们都需要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这个方式是什么呢?是听从别人走过的桥还是吃过的盐,世听从别人教你做人的经验,是整个社会趋之若鹜的氛围,是别人怎么样你就怎么样的选择与盲从吗?
不不不不!这个时候,片子中泰戈尔的那个诗歌可以隆重推出了: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
但又有谁知道
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
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
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
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无意义的世界里有意义的是什么呢?能使你惊醒的又是什么呢?你又迎接了什么样命运的安排呢?你啥也不知道,只是好奇这个陌生的人那一揽子奇妙的货物。就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奇的心理,你或许就可以一起跟随这个陌生人一起去叫卖,迎接下一个与你一样愿意同行的人出现,哪怕这个人与你根本不再同一个时空里。
我们毫无目击地的行走,也就无所谓迷路了。没有了迷路的焦急,所谓的迷茫还在吗?你享受的是此刻好奇带给你的欢喜,你触动的是此刻那一两句话语刺痛了你的内心,你做出决定的一瞬间,记住,你会像“蝴蝶效应”一样感动着很多与你毫无关系甚至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时空里的人。确实,世界因你而被改变!因你“只管当下,不问西东”的决绝的态度,像不像那句古代孩提时的启蒙读物《名贤集》里的第一句话呢?做到它究竟有多难呢?
要说难,确实很难,难的是影片中用了4个时空里如此交织众多的人物想要告诉你的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启蒙道理而已。
简单的是,做到它只是你内心一瞬间的选择:心之所向,知行合一。当然,知道与行动,后者更加艰难,合一就更难了。所以我们终此一生,都很难不问西东,都很难不问前程,都很难不做点半夜怕鬼敲门的损人利己的事情。
那午夜梦回的我们再一次梳理自己人生选择时再一次感到强烈迷茫时该怎么办呢?
请你想想这样3个问题:
1,既然你现在已经走到了这里,想想你选择走到了这里的原因?
2,想想你走到这里的初衷是什么?
3,想想你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原因、初衷与内心的真实,然后你对比世俗要求你的之间的距离,你接受你现在的命运亦或是反抗?
不过,
你始终要铭记的是
任何时候都不要盲从,
都不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