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拍行说不出口的真话(一):不收你的东西,不是因为东西不对
自古以来,收藏都是名人雅士的小众行为,是吃饱穿暖思淫欲之后自然衍生出来的精神追求。近三十年来,收藏却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渐成全民化运动。究其原因,拍卖行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隔三差五见诸报端的皇家重器吸足眼球,屡创新高的天价拍品让人想入非非。收藏开始走出文人雅士品茗探古的幽居,涌立市场经济无坚不摧的逐利潮头,异化为可以日产斗金的聚宝盆。最刺激普罗大众神经的,莫过于万倍暴利的捡漏传奇了,仇焱之的鸡缸杯,可以将巴菲特的可口可乐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一个仇焱之 成神了,无数个仇焱之站出来。鸡缸杯算个毛啊!我有比鸡缸杯更珍贵的猫食碗猪嘴龙象鼻壶,还有包文拯世代相传斩掉陈世美的狗头铡。但是这些猫啊狗啊猪啊,千里迢迢赶到大拍行的海选现场,待遇统统不如一只鸡!征集人员文质彬彬的语言,永远是两句冷冰冰的“东西不对"或“不适合上拍”。 东西不对,代表的是征集人员个人判断 ,或者说拍卖行圈子内达成共识的鉴定标准。这里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你的东西本身就不靠谱,不但拍卖行不屑一顾,连稍有资历的玩家都唯恐避之不及。拍行说不对,某种程度上是给你作了免费鉴定,让你在新加坡的路上敲个警钟,说实话你其实应该感谢人家。二是你的东西可能是真的,但是超过了拍行圈子的认识范围,人家认不得你的东西,当然说不对。 相对于简单直接的“东西不对",云遮雾绕的“不适合上拍"则复杂得多。不适合上拍的浅层次原因包括几种:一是你的东西有些年份,不过是一些大路货,稍有实力的玩家大概都不会多看几眼,拍行自然不会感兴趣。二是你的东西够年份,也够档次,但不是市场热点,找不到接手的买家,拍行自然不会费力白吆喝。三是你的东西是市场追逐的精品重器,但是来历不明,文物局审核不过关,拍行肯定不会自寻麻烦。 不合适上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广大普通藏家口诛笔伐的四个字:传承有序!如果说历朝历代有清晰递藏纪录的珍宝,足以让市场上的所有异见都噤口无言,是拍行用来取信于市场的丹书铁券,那么几大拍行的成交纪录居然也堂而皇之的称为传承有序,其实质是几大拍行精心筑造的护城河,是几大拍行联手排外的垄断行为,是几大拍行缩小市场供应的暗箱操纵。如同南非戴尔比斯家族刻意掩饰钻石的丰富矿藏,精心炮制钻石的珍贵稀罕,才将一颗颗普通的石墨,打造成皇冠顶端最耀眼的明珠一样,大拍行不但成功地将几张纸片几件陶瓷几块石头推向令人瞪目结舌的亿元峰巅,还成功地实现自身圈内的反复循环反复盈利,堪称是人类商业史上教科书级别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