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十四)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八卦而小成”,就是说八卦只是“小成”,不能完全包括天下的万事万物。因此,需要变为六十四卦。

“引而伸之”,与《系辞传下》“因而重之”的意思相同,讲的是八卦变为六十四卦的问题。

“触类而长之”,讲的则是六十四卦变成三百八十四爻的问题。

“天下之能事毕矣”,是讲“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意义。它与“成变化而行鬼神”、“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实际上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这一段的“八卦而小成”,是《易》的初级阶段,与蓍对应,相当于数的天一到地十,即所谓“数满于十”、“十是数的小成”阶段。但伸之、长之,也就是“因而重之”之后,八卦变为六十四卦,便发展为高级阶段了。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阴爻各半。而《周易》占筮,阳爻用九,阴爻用六。乾卦说的用九,坤卦说的用六,即指此。因此在用数说爻时,就以九代表阳,以六代表阴。

而阳爻阴爻都是“揲四”而成,故阳爻的策数为三十六,阴的策数为二十四,则三百八十四爻总策数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与盈数万相当。即六十四卦相当于数的发展“至万则大盈”阶段,因此,就能包括天下的万事万物了,所以说是“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

“显”、“神”都是动词,“道”是客观的规律,“德行”指人的德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能将隐藏在客观世界中的规律显示出来,也能把表现在人身上的德行显示出来。

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酬酢”即应对。古时饮酒,有一定的礼节。主人先向宾敬酒,这叫“献”;宾回敬主人,这叫“酢”;主人再回敬这叫“酬”。

“可与祐神”的“祐”,是助的意思。“神”即“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指的是与物质相对的精神,而不是指鬼神。以上为第二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策”即蓍,也就是筹、码的意思。“期”是一周、一年的意思。在《易经》的占筮中,乾卦使用的蓍草有二百一十六根,坤卦使用的蓍草有一百四十四根。乾、坤两卦所用蓍草共三百六十根,正好与一年的日期相当。这与“乾、坤其《易》之缊邪”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易》就是讲乾、坤的。从屯、蒙到既济、未济,不过是乾、坤的发展。因此《易经》只在乾卦讲“用九”,在坤卦讲“用六”,也只有乾、坤两卦才有《文言》。同样,在讲筮法时,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也只讲乾、坤两卦,别的卦都不讲。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二篇之策”即《易》的上下经所有的卦总共用的策。全《易》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有一百九十二,阴爻也是一百九十二。阳一百九十二乘以三十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一百九十二乘以二十四,得四千六百零八策。两数相加,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约当万物之数。

“万物”的“万”,是概指,而不是实指。《左传》闵公元年说:“万,盈数也。”这表明在古人看来“万”是大数。“万物”也就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易》的上下经所用策数与万物之数相当,这表明《易》可以“冒天下之道”、“弥纶天地之道”。

总之,本章是讲蓍的。蓍在《易经》中非常重要,学《易经》,不懂蓍是不行的。过去,人们只讲卦,而忽略了蓍,这是不对的。以上为第三节。

第九章 【原文】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详解】

按:关于这一章的传文,疑今通行本《系辞传》的文字既有阙文,又有增文。增文为“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之下的“《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ト者尚其占”这么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所说的“四焉”都算不上是圣人之道,且剔除它,前后文意紧密相连。因此,这段文字当属后人误增的,应予删除。其详,见本章详解第二节“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句下的解说。

本章总的讲“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实际上这是孔子在说了筮法以后讲ト筮的效用。以下逐句加以说明。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这句话实际是讲ト筮。大衍之数的变化能产生八卦,孔子将这看成是“神”在起作用。

所谓“神”,并不是鬼神,而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事实上,占筮时,“分而为二以象两”的“分而为二”是信手分的,两部分蓍草各有多少根并不一定。因此,再经过“挂一”、“揲四”、“归奇”之后得出七、八、九、六就不一定,得出的爻是阴是阳也就不一定。“神之所为”就是这么回事,没有什么神秘。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这段话意思是说,君子将有所作为,将到哪儿去,问于卜筮,它就告诉你。并且马上就答应,就像响之应声一样,不管多远多深,都能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不是天下最精微的,谁能做到这样?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相关推荐

  • 《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

          <周易·說卦傳>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兑,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 ...

  • 读《易经》必须先读《系辞》,《系辞》第一章就有三个重点

    我们从2020年10月21日开始,已经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十多篇读解<易经>的文章.我们发布这些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跟大家分享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尤其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对&l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四)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易>之序是什么?韩康伯讲是"<易>象之次序".说得倒是不错,但不很清楚.我看说的是卦的次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是同人九五爻辞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二)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关于"大衍之数",通行本<周易·系辞传>为"大衍之数五十".京房为之解释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五)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讲的是占筮时用数的变化.这段话意思是说,按照这个方法运算,就能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六)

    第十章 [原文]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之德圆而神 ...

  • 3000《周易全解》之系辞(十八)

    第十一章 [原文]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十)

    "变而通之以尽利." 在<易经>中,变化.发展有"变"有"通"."穷则变,变则通","变"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四)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这句话引的是困卦六三爻辞,意思是说,既受困于坚石,又坐在带刺的蒺藜上面.可见处境之窘迫. 子曰:"非 ...

  • 《周易全解》之系辞(十八)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