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实验室」| 饥饿动物 x 声学粘合剂

今天来体验一下我们「声音实验室」的栏主「抖腿治疗专家」的《练习曲iii》,写给荷兰的小号手Marco Blaauw。Blaauw曾经与众多大神合作过,包括作曲家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与画家里希特 (Richter),他现在是德国当代音乐乐团Ensemble Musikfabrik的其中一员。

前方高能预警!(因为这是「赫有声」成立以来最为先锋的音乐。)
Tianyu Zou《练习曲iii》
感觉如何???
也许你听了之后很难受,好像这根本就是在「胡闹」。乐曲声音冗杂,仿佛一个口齿不清醉汉的呕吐物。你甚至不觉得这是「音乐」。
这的确不是刻板的车尔尼写给钢琴小白的练习曲,也不是浪漫的肖邦在法国贵妇的音乐沙龙里的炫技练习曲,更不是通灵的德彪西笔下的带有异国趣味的练习曲。抖腿的练习曲里,小号的声音听起来被机械地处理过,演奏家被刻画成一个野蛮的动物。
从中文「师承」的角度,这首曲子让我想到皮耶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的《铁路练习曲》(Etude aux chemins de fer)。那是1948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三年。正当「未来主义」(Futurism) 思潮在油画界走下坡路的时候,音乐界的「未来主义」迎来了的新一波浪潮:舍费尔提出了「具象音乐」(Musique concrète) 的作曲法与美学概念。
Umberto Boccioni 《States of Mind I: The Farewells》
「具象音乐」的素材源于自然界,器具,环境等一切声源。作曲家砍掉了「和演奏家合作」这个「中间环节」,不再给传统乐器写音乐,而直接通过麦克风录制自然界的声音,然后经过剪辑,播放变速,声音异化,磁带运行,从电子音乐层面予之加工成为一部新作品。《铁路练习曲》就是这样一首「蒙太奇」式的电子音乐,其中你可以听到火车笛声、人声、敲打铁器的声音以及自然界中的「偶然」音效。

皮耶尔·舍费尔《铁路练习曲》
《铁路练习曲》 仿佛已经预示到了二战后的重建与新时代商业的繁荣,其中的录音编辑技术也被后来高效的流行音乐产业纷纷效仿,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采样」技术 (Sampling)就来源于此。而在严肃音乐界,「具象音乐」的发展也并没有终结,德国作曲家赫尔穆特·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器乐具象音乐」(Musique concrète instrumentale)。如果说「具象音乐」是对传统乐器的全盘否定,「器乐具象音乐」则是其再一次的涅槃。这次重生,给传统扩充了新的音响,原来被认为是「错误」或是「噪声」的听感得到了解放。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拉亨曼在1970年写的钢琴独奏《刮葫 (Guero)》,它肯定能让你摆脱对钢琴独奏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赫尔穆特·拉亨曼《刮葫》
这里,钢琴摇身一变,仿佛大尺度地变形成了「刮葫」(一种打击乐器),而传统钢琴通透的音色一去不复返。也许你会问,既然要表现刮葫的声音,为什么不直接拿刮葫演奏?问题是,单一的刮葫完全奏不出这种钢琴化的「像刮葫」的新音响。而「像刮葫」也仅仅是表层的现象,对于更深层的音乐美学的讨论因篇幅有限以后我会在合适的文章里再介绍。
刮葫
粗略地说,「器乐具象音乐」(Musique concrète instrumentale) 其实就是运用传统「器乐」表现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其他状态」的声音,是一个解构再重组的过程。
那么我们再回到抖脚的《练习曲iii》,就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号独奏「不像小号」。在第一小节中,小号手的确是用C这个音的指法演奏(见下图高音谱表的菱形音符),但是他却是要求用「分裂音」这种特殊的技巧吹由C的指法所能产生的「白色噪音」(见第一个音上方的标识'White Noise')。而因为这种音效极其不稳定,一个渐强至ff的力度记号就可以轻易地增强它的复杂听感;与此同时,通过失真器的电子处理(见下方蓝线标识DISTORTION),小号在瞬间被赋予了有着重金属摇滚音乐的能量。
到此,这个「乐思」并未结束,失真的「白色噪音」之后,小号手马上转换发声的方式,直接用声带(Vocalization)通过小号的金属体发声意文的辅音[rrr] (谱面的第二行);接着,气流声通过相同的力度记号于[khrrr]的发音处一触即发,产生爆破感,继而爆破声又瞬间被电子混响器放大(见最下方灰线标识REVERB),此「乐思」终结于魔幻般的气流回响中。
这一切仅仅发生在音乐的前12秒(第一小节)。从谱面上也不难看出,每个层次的音色都被合理地在声学层面「粘合」在了一起。比如第二行的「声带振动」声与第一行的「白色噪音」,第四行的混响器与第三行的失真器都形成了好似传统古典音乐中「问答式」的对位,而它们却又是一气呵成的。与此类似的清晰的乐思贯穿于整首曲子中,所以即使你觉得这首曲子把小号手变成一头「饥饿的野兽」,作曲家也是有意为之的,并不是在「乱写」。
小号手 Marco Blaauw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当人们失去视觉时,就会关注到更多听觉上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更进一步,也许消除了对传统小号声的执念,你是否也能体验到「噪声」的趣味,甚至「层次感」呢?
当然,以上描述仅仅涉及到「术」的层面,凤毛麟角而已。关于这首《练习曲iii》的「道」层面到底要表现什么,请你抛弃执念,佛系地再「品」几次,然后在我们的群内说说感想?(加群方式见文末)
至少我觉得它和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作品有类似的通感:
森山大道 摄
最后郑重地介绍一下抖腿治疗专家的原名:Tianyu Zou。
毕业的季节,祝他前程似锦。

赫有声将开设音乐与艺术欣赏微信群,感兴趣的请在后台输入『加群』。


声音实验室」(英文名:「Sonolab」
赫有声的抖腿治疗专家和大家一起品玩有趣却富有争议性的当代音乐。
抖腿治疗专家
即兴音乐表演者,咖啡师,青年作曲者。喜食鲑鱼籽。
B站:Lachsfress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