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是兄弟,今年决定做夫妻”
男人和女人有没有友谊?这件事一直是争议话题。
曾经有位女性朋友跟我说,她一直觉得有个男生和她是哥们,没想到后面他居然跟自己表白,顿时觉得特别恶心。
于是怒斥道:“我当你是兄弟,结果你只是想睡我!”
其实两个人之间最好是相处之前就说清楚,如果准备交往,那就做好交往的准备,如果只是吃吃喝喝的朋友,那就最好不要一对一打交道,一群人混在一起比较好。
以及,异性朋友,是少年人的特权。
这几个人之间就不会恋爱
人到中年就别交异性朋友了,维护好过去有的稳定的熟人关系就好了,跟陌生人从认识到交心很累的,还危险。
今天给大家拆解一个兄弟变夫妻的故事,这个故事收录在《醒世恒言》,小回目叫做《刘小官雌雄兄弟》。
标题有点八卦,有那么一点吸引眼球的意思,但里面有好多做好人的道理,我们仔细拆解一下。
贫困老兵
明朝正德年间,天津武清有个地方叫做河西务(今天的武清河西务镇),紧邻运河,特别繁荣,一度有三品大员驻扎,有“京东第一镇”的美称。
河西务有个老人家名叫刘德。
年纪六十有徐,并无弟兄子女。自己有几间房屋,数十亩田地,门首又开一个小酒店儿。
刘德老两口子过日子,有地,有酒店,经济条件就还不错,没有孩子,也就没有嫁妆陪嫁的压力,所以他们不太攒钱。
刘公平昔好善,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凡来吃酒的,偶然身边银钱缺少,他也不十分计较。
有的饭店有这样的周济人的设计
周济穷人倒也罢了,刘德也不愿意收富人的小费,咱们在武侠片里看到的“剩下的不用找了”,在刘德这里是不收的,他该多少钱就收多少钱。
或有人多把与他,他便勾了自己价银,徐下的定然退还,分毫不肯苟取。
他有一番理论:
“我身没有子嗣,多因前生不曾修得善果,所以今世罚做无把之鬼,岂可又为恁样欺心的事!倘然命里不该时,错得了一分到手,或是变出些事端,或是染患些疾病,反用去几钱,却不到折便宜?不若退还了,何等安逸。”
刘德觉得自己没有孩子是因为前生没有积德行善,所以他要买卖公平,要做好事,他动了这个心思之后,很快就成了一位长者。
长者不仅仅是年长,而且是性情宽厚,不欺负人,愿意帮助别人,这才是长者。
比如戏曲文学作品里的鲁肃鲁萌萌
古代和今天,老年人面临的风险不一样,刘德那个时代,老年人最大的开销是安葬成本——棺材、地、办丧事都需要钱,还有就是病老之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退休金,所以要么有几个儿子,要么要有些产业才好。
古代老年人不用太担心的是医疗费,那年代没有心脏支架、合金关节、手术的费用,这是今天老年人的销金窟、无底洞。
有一天刮起了风雪,眼看着外面不会有什么客人来了,刘德和老伴就自己烫点酒来喝。
吃了一回,起身走到门首看雪。只见远远一人背着包裹,同个小厮迎风冒雪而来。
雪天还要走路的,不是有急事,就是没钱人。
看看至近,那人扑的一交,跌在雪里,挣扎不起。小厮便向前去搀扶。年小力微,两个一拖、反向下边跌去,都滚做一个肉饺儿。抓了好一回,方才得起。
这几个动作看着生动,细细琢磨心酸。
老头衣衫褴褛,斜打着绑腿,这是步兵的打法,穿着八搭麻鞋,这也是旅人和士兵经常穿的鞋子,《水浒传》里面宋江听说父亲死了,就跟石勇要了一双八搭麻鞋,就是为了走远路,但是冬天穿这个,太冷了。
小孩儿倒是长得挺清秀,穿着一双高腰布棉靴,看起来是父子俩,小的搀扶着老的,进了刘德的店,刘德赶紧招待对方坐下。
暖一壶热酒,切一盘牛肉,两碟小菜,两副杯箸,做一盘儿托过来摆在桌上。小厮捧过壶来,斟上一杯,双手递与父亲,然后筛与自己。
这孩子还小,但是知道照顾父亲,难得。
刘公见他年幼,有些礼数,便问道:“这位是令郎么?”那老儿道:“正是小犬。”刘公道;“今年几岁了?”答道:“乳名申儿,十二岁了。”
属猴的,老年人之间,寒暄聊天称赞对方的儿子是非常得体的。
又问道;“客官尊姓?是往哪里去的?恁般风雪中行走。”那老儿答道:“老汉方勇,是京师龙虎卫军士,原籍山东济宁。今要回去取讨军庄盘缠;不想下起雪来。”
好可怜!龙虎卫归京城左军都督府,明初也是精兵,但是现在却弄得跟要饭的差不多。
这就是朱元璋定的制度,不同的部队的供给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不是由朝廷统筹,此外,士兵的收入也是各方面凑起来的,比如方勇这个老汉,他从济宁入伍,那他家附近的乡亲们就要凑一笔钱给他当津贴,他每过几年就要从北京走到山东,去拿这笔钱,再背回来……
这制度太坑人了,路上的花销刨去,还要把铜子儿换成好携带的银子,你说还能剩下什么?
一个国家的士兵跟要饭的似的,这个国家的防务肯定也就完了,大明最后亡于流寇外侮,一点都不冤。
这样的强兵,后来就都是各地总兵的家丁和私兵了
有句话叫隔行如隔山,河西务也有关防,水旱码头,这里的兵是有油水的,刘德没见过这么穷的兵,就问老方:
“济宁离此尚远,如何不寻个脚力,却受这般辛苦?”
“老汉是个穷军,那里雇得起脚力!只得慢慢的捱去罢了。”
刘公一看,老方只吃小菜,不碰牛肉。
问道:“长官父子想都是奉斋么?”
答道:“我们当军的人,吃什么斋!”
刘公道:“既不奉斋,如何不吃些肉儿?”
答道:“实不相瞒,身边盘缠短少,吃小菜饭儿,还恐走不到家。若用了这大菜,便去了几日的口粮,怎生得到家里?”
冯梦龙是明朝人,公开出版物里写大明军士兵饿肚子的故事,很不老实,但是当年也没有人办他,把他弄起来啊,封号啊啥的,都没有。
刘公见他说恁样穷乏,公中惨然,便道:“这般大雪,腹内得些酒肉,还可挡得风寒,你只管用,我这里不算账罢了。”
老军道:“主人家休得取笑!那有吃了东西,不算账之理?”
刘公道:“不瞒长官说;在下这里,比别家不同。若过往客官,偶然银子缺少,在下就肯奉承。长官既没有盘缠,只算我请你罢了。”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叫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说的就是刘老爷子的行为。
老方和老刘年纪差不多,大家各有各的烦恼。
老刘有产业,但是没儿子;老方有个儿子,但是要这么奔波辛苦,还没有钱,肉都舍不得吃一口。
老军见他当真;便道:“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不当人子”,西游记里也经常用,就是“羞杀人了”“做人没有立场了”“太不好意思了”的意思。
刘公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小东西,值得几何,怎说这奉酬的话!”老汉方才举著。
刘公又盛过两碗饭来,道:“一发吃饱了好行路。”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
刘公又叫妈妈点两杯热茶来吃了。
老军要走,就从腰间取出银子,要给刘公钱,这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总觉得刘公请客这件事,有点善良美好得不真实。
刘公赶紧拦住:“你别,说好了我请你的,你再拿钱,倒像是我设了个圈套卖牛肉给你吃了。”
老军便住了手,千恩万谢,背上了包裹,作辞起身。
下着雪呢,走什么走?
对面看不出人儿。被寒风一吹,倒退下几步。
小厮道:“爹,这般大雪,如何行走?”老军道:“便是没奈何,且捱到前途,觅个宿店歇罢。”小厮眼中便流下泪来。
刘公家是酒店,不是客栈,不过但凡做生意,一定能帮你想办法的。
但是老方吃了人家刘公的请,不好意思再住人家的店了,善良的普通人都怕受人家的恩惠,觉得亏欠了别人不好。
当长者光有做善事的心还不够,还得足够细心,要察言观色,知道人家的难处在哪里。
刘公心中不忍,说道:“长官,这般风寒大雪,著甚要紧,受此苦楚!我家空房床铺尽有,何不就此安歇,等天晴了走,也未迟。”
老军道:“若得如此,甚好,只是打搅不当。”刘公道:“说那里话题!谁人是顶著房子走的?快快进来,不要打湿了身上。”
空房里有炕席、有稻草,刘公怕稻草不够,还又加了新的。我们看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下马就跟伙计要上房,这都是不差钱的人。
穷人出门,都是自己带铺盖卷,一直到90年代,外出打工的人还有好多自己背被子的,今天的被子,百八十就能买一床,说不要了就不要了,这是工业社会的奇迹。
刘公已将店面关好,同妈妈向火,看见老军出房,便叫道:“方长官,你若冷时,有火在此,烘一烘暖活也好。”老军道:“好到好,只是奶奶在那里,恐不稳便。”刘公道:“都是老人家了,不妨得。”
你看,方申儿是个好孩子,他爸爸也是一个好老头,都是知道礼数的,看见人家有女眷,就不到火边去,刘公说都是老人了,不妨事,他才近前。
老汉方才同小厮走过来,坐于火边。那时比前又加识熟,便称号来,说:“近河,怎么只有老夫妻两位?想是令郎们另居么?”
这一句话,把刘公问难过了:
“我们老两口六十四岁了,没有儿子……”
“啊,过继一个来服侍你们呢?”
“我也看见过别人家的养子,不替他家当家,反而惹父母生气,还不如没有儿子清净,我也物色过,但是哪能那么容易有中意的呢,要是有令郎——”
刘公看看申儿这孩子:
“有令郎这么好的孩子,该多好啊。”
俩人聊了聊天,老方要了个灯火,带着儿子去休息了,临睡前对儿子说:
“儿,今日天幸得这样好人。若没有他时,也要冻死了。明日莫管天晴下雪,蚤些走罢。打搅他,心上不安。”小厮道:“爹说得是!”
到了后半夜,老方病倒了。
养父养母
老方受了风寒,到了后半夜,觉得嗓子里火辣辣的,用今天的话说,扁桃体发炎了,跟孩子要热水喝。
在客店里,孩子才十一二岁,上哪里弄热水,几次出去看看,等着店主刘公醒,一早晨听见刘公咳嗽,方申儿赶紧走出来。
“小官儿,怎么起得这么早?”
小厮道:“告公公得知,不想爹爹昨夜忽然发起热来,口中不住吁喘,要讨口水吃,故此起得早些。”
不好意思说要热水。
刘公道:“嗳呀!想是他昨日受些寒了。这冷水怎么吃得?待我烧汤与你。”
汤,就是开水,古代人感冒了,喝开水是第一选择,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过,烧开七遍的水是治病的。水不贵,但是柴火贵,所以舍得烧喝开水的只有小康以上的家庭,再不然就是病人。
小厮道:“怎好又劳公公?”刘公便教他妈妈烧起一大壶滚汤。刘公送到房里,小厮扶起来吃了两碗。老军睁著眼观看,见刘公在旁,谢道;“难为你老人家!怎生报答?”刘公走近前道;“休恁般说。你且安心自在,盖热了发出些汗便好了。”
不能治病,但是我们可以照顾病人、安慰病人,人不舒服了,哪怕听一句暖话,也是好的。
小厮放倒下与他盖好,见那被儿单薄,说道:“可知道著了寒!如何这被恁薄?怎能发的汗出?”
妈妈在门外听见,即去取出一条被絮来道:“老官儿,有被在此,你与他盖好了。这般冷天气,不是当耍的。”
老两口都是好人。
少顷,梳洗过,又走进来,问:“可有汗么?”小厮道:“我才摸时,并无一些汗气。”刘公道:“若没汗时,这寒气是感的重的了,须请个太医来用药,表他的汗出来方好。不然,这风寒怎能勾发泄?”
这里的太医,就是医生,不是真的去太医院请大夫。
刘公知道这孩子还小,而且出门在外举目无亲,刘公就负担起了照顾病人的责任,他图老方什么呢?没有,就是俩字——心安。
做一个好人的幸福感,是对好人最大的回报了。
小厮道:“公公,身伴无钱,将何请医服药?”刘公道:“不消你费心,有我在此。”小厮听说,即便叩头道:“多蒙公公厚恩,救我父亲。今生若不能补报,死当为犬马偿恩!”刘公连忙扶起道:“快不要如此,既在此安宿,我便是亲人了,起忍坐视!你自去房中服侍,老汉与你迎医。”
刘公也六十多了,跑前跑后的。
其日雪止天齐,街上的积雪被车马践踏,尽为泥泞,有一尺多深。刘公穿个木屐,出街望了一望,复身进门。小厮看刘公转来,只道不去了,噙著两行泪珠,方欲上前叩问,只见刘公从后屋牵出个驴儿骑了,出门而去。小厮方才放心。
方申儿老实孩子,怯生生的,就怕刘公怕麻烦,不管他爸爸了。
太医住得不远,一会儿也骑了一个小驴过来了,进门来看老军:
老军已是神思昏迷,一毫人事不省。
太医诊脉完毕,摇了摇头:
“这是个双感伤寒,风邪以入于奏理。伤寒书上有两句歌云:'两感伤寒不需治,阴阳毒过七朝期。’此乃不治之症。别个医家,便要说还可以救得。学生是老实的不敢相欺。”
传统医学说的伤寒跟今天的伤寒意思不一样,可能就是老头转成肺炎了,没有抗生素和退烧药的时代,真真的就是九死一生。
方申儿哭了,跪下恳求医生:
“先生可怜我父子是个异乡之人,怎生用帖药救得性命,决不忘恩!”
太医扶起道:“不是我做难,其实病已犯实,教我也无奈。”
刘公道:“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著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
申儿的哀求是一片纯孝,但是医生也并不是蒙人钱财的坏医生,他明确跟家属交底;刘公的表态,那是真的把老方当家里人一样看待的,就是请医生大胆试试。
在今天的医院里,这样的对话仍然每天都在进行。
医生想了想,开了一帖药,告诉他们说,倘若发下来汗,再去叫他开药,如果发不下来,那就不用再看了。
刘公接了药,便去封出一百文钱,递与太医道:“些少药资,全为利市。”太医必不肯受而去。
太医知道刘公在接济老方,于是也没有收钱,好人身边还会有别的好人,他们会报团取暖、彼此为友。
刘公夫妻两口,亲自把药煎好,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扶起吃了,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小厮在旁守候。
刘公因此事忙乱一朝,把店中生意都耽搁了,连饭也没功夫去煮。直到午上,方吃早膳。刘公去唤小厮吃饭。那小厮见父亲病重,心中荒急,哪里要吃。在三劝慰,才吃了半碗。
为什么我要留这么多细节?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悬念,标题剧透了——方申儿是个女孩子,为了走路方便,女扮男装。
所以她个子小小的,说话怯怯的,声音细细的,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再想想老方的衣衫褴褛,再想想方申儿的那双高腰靴子罢!这是穷爹对女儿最后的疼爱了。
看看到晚,摸那老军身上,病无一些汗粒。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七日,呜呼哀哉。
现在,这个十二岁的女孩子,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流落在异乡了,她还面临着一个大开销——坟地和棺材。
方申儿是这么跟刘公说的,本来母亲死了,就没钱埋葬,才准备去济宁老家拿盘缠,现在父亲也没了,她没钱发送父亲,更没法把他带回老家去。
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恩,不识恩人肯见允否?
不敢说要棺材,但是找块坟地,应该是做得到的。
刘公一听,赶紧安慰他:“哪能让他草席一卷入土啊,我这就给你拿钱,咱们置办棺材。”
“我怎么报答……”
“别说这个,帮助死者安葬这是大功德,我呀,不图你这孩子的报答。”
买办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备更饭祭奠,焚化纸钱,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就抬到屋后空地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碑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
多温柔的刘公。
诸事停当,小厮向刘公夫妇拜谢。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教你回去,访问亲族,来搬丧回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不知你的意下何如?”
刘公安排得妥当,这是对的,十二岁的孩子,出门被拐了怎么办?被抢了怎么办?
申儿跪下,对刘公说:
“我要给您报恩,父亲葬在这里,也就不回济宁了,您二老没有儿女,我就在这里当仆人,未来我大几岁了,把我母亲的灵柩迁过来跟父亲合葬,等您二位百老归山了,我也守着我父母,也守着您二老,您看如何?”
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
申儿拜见了爹妈,刘公想了想,老方也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如果让申儿姓刘,方家不是也无后了么,于是他就给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刘方,那意思,也姓刘来也姓方,未来比如刘方生俩儿子,有一个姓方也可以还宗。
捡了个哥
刘方跟着养父母,一起生活了两年,这一年的深秋,河西务起了暴风雨。
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船之人,飘溺己去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只叫'救人’!
这种生活在河边的人,对落水的人是会主动施救的,但是要下水救人,太难了。
眼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
这种办法其实到今天还用,好处是简单易行,坏处是容易伤到落水的人。
有一个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钓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
刘方在旁边看见,就动了恻隐之心。她当年是被刘公救下的,如果没有刘公,她父亲早就死了,自己不知道会流落到哪里,现在看见这个少年,她有心要搭救,赶紧回家,告诉父母,想要接这个少年回家调养。
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刘妈妈道:'何不就同 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怎敢擅便?’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著那少年观看。
有的人有心,但是没有救人的实力,有的人有实力,但是爱看别人的笑话,说便宜话。
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扎著,我扶你到家去将息。’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年老力衰,全不济事。
他家缺壮小伙子。
旁边转过一个轩趷剌的后生道:'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
轩趷剌,就是长手大脚的瘦高个。
对不起串台了!
这个瘦高个小伙子叫什么,故事里没有说,他是个热心人,但是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看见刘公决定救人,他第一个就出来出力——也是一个好人。
还是那句话,好人身边会有好多好人相助。
少年舍不得那个竹箱,说不出话来,努嘴想要拿上。
刘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了。’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
众人闪在两边,让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得了便搀扶回家。这样人,真个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有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是天报他了。”
这就是当好人的福报啊,有人这样理解你,善待你。
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老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认做那少年的亲族。以后见土人纷纷传说,方才晓得,无不赞叹其义。
但是也有差劲的,比如:
还有没肚子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
回到家,大手大脚的小伙子放下少年就走了,刘公:
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尽著少年痛饮,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
第二天,少年缓过来了,感谢刘公的救命之恩。
这个小伙子叫刘奇,是山东张秋人。
张秋,哈利波特的初恋……
张秋不是产大葱的章丘,当年是运河上的一个重镇,很繁荣,有句话叫“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和张秋,都是繁荣地方。
刘奇是一个少爷,他爹是一个官员,参加三考,就是考核选官,但是不幸遇到瘟疫,刘奇失去了父母,只好火化了父母的遗体,带着骨灰回乡,那个竹箱子,就是父母的骨灰。
刘奇在刘公店里养伤,趁机就教刘方念书识字,刘方没念过书,但是学得很快,刘公看见刘奇和刘方友善,非常高兴,这样有半年工夫,刘奇伤好了,就准备带着父母的骨灰还乡。
刘公知道,为人子女,送父母归葬是大事,虽然不舍,也是祝福,于是——
叫刘方到后边牵出那小驴儿来,对刘奇道: “此驴畜养己久,老汉又无远行,少有用处,你就乘他去罢,省得路上雇倩。这包里内是一床被窝,几件粗布衣裳,以防路上风寒。”
这个小驴就是请太医的时候用的驴子,刘公年老,小驴用来代步,其实是不可少的,但是他担心刘奇走不动路,还是把驴给了刘奇。
今天我们看见好多各种诈骗,什么投资骗局,裸聊骗局,刘公这样的人,好像什么骗局都不怕,因为他不贪小便宜,这就是无欲则刚。
又在袖中摸一包银子交与道: “这三两银子,将就盘缠,亦可到得家了。但事完之后,即来走走,万勿爽信。”刘奇见了许多厚赠,泣拜道:“小子受公公如此厚恩,今生料不能报,俟来世为犬马以酬万一。”刘公道:“何出此言!”
刘奇回到了张秋老家,才发现去年那暴雨洪水,也可能是台风,把老家的田地房屋全都摧毁了。
人畜庐舍荡尽无遗。举目遥望时,几十里田地,绝无人烟。
亲人死了,老宅子没了,地契都没了,地界也没了,你说这地是你的,都没凭据了——
刘奇想了想,就算把父母葬在荒地上,如何生活呢?想来想去,还是回河西务去,和刘公生活在一起好了。
见了父母之死,见了家园的荒芜,刘奇回到河西务,眼看走到老店门口,看见刘方拿着书正在看……
大概齐啊,就是这样
这是天底下最美的画卷了吧,刘方和刘公刘妈妈,就是刘奇最后的亲人了。而刘方跟着刘奇学了半年,就能看书,可见刘奇教得得法,刘方也是冰雪聪明。
把书撇下,忙来接住生口,牵入家中,卸了行李,作揖道:“爹妈日夜在此念兄,来得正好!”
刘方是感受过善意和爱的孩子,她根本不会考虑这个捡来的哥哥会不会分她的家产,分她的爱,再一个,她和刘奇同住同眠半年,心里也觉得,未来应该嫁给他。
刘奇说了家乡的情况,求刘公给一块空地,让他埋葬父母的骨灰,同时希望拜认刘公为父。
刘公坚决推辞,他觉得不好意思,人家刘奇是个少爷,他只是一个商人。
刘奇道:“若公公不屑以某为子,便是不允之意了。”即便请刘公夫妇上坐,拜为父子,将骸骨也葬于屋后地上。
这个就比较方便了,他就姓刘,也不用改姓。兄弟俩一起经营酒店,孝顺老头老太太。
大家一起过了一年多开心日子,没想到刘公老两口年老病重了。两个孩子精心照顾,但是医药无用——
“我夫妇老年孤孑,自谓必作无祀之鬼,不意天地怜念,赐汝二人与我为嗣。名虽义子,情胜嫡血。我死无遗恨矣!但我去世之后,汝二人务要同心经业,共守此薄产,我于九泉亦得瞑目。”
多好的老人家!
要是俗人看,他们辛苦挣来的家业,落在两个陌生人之手了,一个跟了他们三年,一个跟了一年半。
但是他们心怀感激,觉得两个好孩子给他们带来了好多快乐,好多温暖。
老两口子平静善终。
发家致富
入殓之后,兄弟商议筑起一个大坟,要将三家父母合葬一处。
刘方遂至京中,将母柩迎来,择了吉日,以刘公夫妇葬于居中,刘奇迁父母骸骨葬于左边,刘方父母葬于右边,三坟拱列,如连珠相似。
刘奇二人自从刘公亡后,同眠同食,情好愈笃,把酒店收了,开起一个布店来。
这可能是刘奇的主意,他走南闯北,见识比较多,布店需要更多的资本,但是利润也高。
小酒家看的是菜和酒的品质,但布店就很看信誉,而刘奇和刘方这兄弟俩,本身就有一段传奇。
四方往客商来买货的,见二人少年志诚,物价公道,传播开去, 慕名来买者,挨挤不开。一二年间,挣下一个老大家业,比刘公时己多数倍。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
刘奇二十二岁,刘方十九。
年少有为 李荣浩 - 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