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5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小河西)
杜甫一家终于到达成都。据“季冬树木苍”句,可认为此诗作于农历乾元二年末。据“初月出不高”句,此诗应作于农历上元元年初。考虑这年立春日或在年后,或不矛盾。
安史之乱前,成都为蜀郡。安史之乱后,玄宗幸蜀,升为成都府。《元和郡县图志》卷31:“(天宝)十五年玄宗幸蜀,改为成都府。”杜甫初到成都时,成都最高长官是裴冕。成都府下辖多州。距成都较近的有彭州、蜀州等。此时彭州刺史为高适,蜀州刺史为李岘。
成都府(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翳(yì)《广雅》:“翳,障也。”《醉翁亭记》(宋-欧阳修):“树林阴翳。”《临终诗》(汉-孔融):“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翳翳:晦暗不明貌。《癸卯岁》(东晋-陶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桑榆:指日暮。《淮南子-天文训》:“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秋胡行》(南朝宋-颜延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天一方:《歌》(汉-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李陵录别》(魏晋):“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未卜:没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马嵬》(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大意:黄昏时暮色苍茫,晚霞映照在俺身上。一路行程山河多变,忽然来到另一方。只是遇到陌生的新人,也不知何时再见故乡。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的日子还漫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曾城: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蜀都赋》(晋-左思):“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chán)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游斜川》(东晋-陶潜):“临长流,望曾城。”
填:《赠丁翼》(魏-曹植):“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
笙簧:指笙。簧指笙中之簧片。《水经注-洛水》(北魏-郦道元):“(孙)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宴乐修堂》(陈-江总):“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信美:《登楼赋》(汉-王粲):“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使过襄阳……》(唐-宋之问):“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川梁:原意桥梁;泛指山河。《赠白马王彪》(魏-曹植):“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灯夜和殷长史》(梁-江淹):“冰鳞不能起,水鸟望川梁。”
初月:月初之月。初三、初四之月晚上八、九点落,傍晚可见。(月末之月称残月,前半夜不可见。)《子夜四时歌-春歌》(魏晋):“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争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大意:城市中华屋林立,寒冬腊月仍树木苍苍。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又歌又舞还吹拉弹唱。相信都市生活很美却无所适从,侧身把远方的山河遥望。夜幕中鸟雀各自归巢,中原啊故乡啊云雾茫茫。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繁星闪烁与月争光。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哀叹悲伤?
诗意串述:本诗20句。首8句写初到成都见“新人民”的感受。暮色苍茫中,杜甫到了成都,眼前见到的个个都是陌生的面孔。由此想到洛阳,也不知何时可以回洛阳,看到故乡那张张熟悉的面庞。大江东流日复一日,俺客居异乡才刚刚开始。(“桑榆日”既是暮色,也是暮年。“大江东流”既是所见,也兼比岁月。)接着8句写初到成都见“名都会”的感受。成都是南方陪都。一是华屋林立。二是“季冬树木苍”。毕竟是闻名的大都会,到了晚上还听到“吹萧间笙簧”。如此繁华的景象,杜甫一下子无所适从。回望东北的山川,只看到“鸟雀夜各归”,而远在中原的故乡呢?眼前只是云雾茫茫。末4句为第三层。自我宽慰。一年半前,自己还是皇帝近臣。今天却羁旅他乡。但“自古有羁旅”,俺有什么可哀伤的?精彩的是在自我宽慰时,杜甫来了句“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这是在写景吗?星月争光与你羁旅有啥关系?这其中的缘由杜甫不会讲明白,只能任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全诗既有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空间景物,也有由薄暮至黄昏至星月争辉的时光流逝。明白如话。舒缓平和。情景交融。准确表达了初到成都喜忧交错的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