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气,了解一下!

追本溯源

中医理论中的气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中对气的定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Qi

中医学关于气的理论,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变化与生理功能的学说,是把宇宙中的气具体到人身上的气,体现出中医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先天(出生前)之气和后天(出生后)之气生成。

(上图为中医学中气的组成)

先天之气源于先天之精,又称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宗气,是由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又转化为水谷之气和从自然界中吸入到肺中的有益气体(中医称之为清气)二者结合形成的。

何为营气?何为卫气?

营气和卫气都来自于水谷精微。

营气是在脉中运行又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在脉外运行又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气的生理功能

#

推动与调控作用

气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

温煦与凉润作用

气不仅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凉(发挥温煦作用的气称人体之阳气),也有寒凉、柔润、制热的特性(发挥凉润作用的气称人体之阴气)。

#

防御作用

气具有护卫肌体,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同时可以驱除侵入人体的病邪。

#

固摄作用

气具有对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

中介作用

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

气的病理表现

推动与调控功能异常

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退,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障碍。

温煦与凉润功能异常

温煦功能异常导致阳气不足,见虚寒性病变——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

凉润功能异常导致阴气作用渐退,见虚热性病变——低热、盗汗(晚上睡觉无故出汗)、五心烦热(双脚心、双手心和心口的烦热表现)、脉细数等脏腑机能亢奋、精血津液代谢加快。

防御功能异常

《素问·评热病论》有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防御异常则会易染疾病,病后难愈。

固摄功能异常

固摄失常会导致三种情况:

①气不固摄血液的运行,出现出血的症状;

②气不固摄津液的输布,出现自汗(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多尿、流涎(流口水)、呕吐的症状;

③气不固摄精的贮藏,出现遗精、滑精、早泄的症状。

拓展阅读

[1]刘秀灵,赵凰宏,秦中朋,孙宁宁.中医“气”的概念和现代研究刍议[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4):23-25.

[2]李小青,沈晓东,赵丹,许峰.关于中医“气”理念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文化,2016,11(03):54-5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