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盛:老树新枝话《杀家》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刘连仑整理)

老树新枝话《杀家》

《打渔杀家》一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最早是秦腔的优秀剧目,以后川剧、汉剧、蒲剧、豫剧、晋剧等地方剧种先后把它搬上舞台。这出戏出现在京剧舞台上,至少有一百多个年头了。昔日的老生泰斗谭鑫培先生就经常贴演这个戏。《打渔杀家》戏虽不大,由于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念、做、打面面俱到,场子安排也比较紧凑,剧本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所以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令人百看不厌。在思想性方面,这个戏通过肖恩(据传是水泊梁山好汉阮氏弟兄中的某一位易名)父女不堪官府、豪绅的欺压,奋起反抗,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敢于和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所以说,这是一出极富有人民性的好戏。这出戏的作者,还对肖恩父女之间的感情、肖恩与朋友间的友爱互助及对以大教师为代表的狗仗人势的邪恶势力,进行了细腻传神的刻画。
   一出《打渔杀家》从城市演到农村,从专业演到票友,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就我所知,还没有哪一出戏比这个戏更为普及。在京剧老生这一行里,各个流派演出也颇具特色,谭派突出了肖思的刚直,马派着力刻画了肖恩的豪爽、纯朴,而麒派侧重在表现肖恩的粗犷和嫉恶如仇。

为了使这出戏更加光彩夺目,百年来也有不少艺术家对这个戏进行了不断的加工修改。譬如仅化妆方面,王瑶卿先生就曾进行过改革。《杀家》里的肖桂英原来的扮相是头戴有穗的渔婆罩,披云肩(也有不用渔婆罩的,只在额头上插个面牌),这种装束稍嫌花哨,王先生便改为头戴小草帽圈,穿蓝布女茶农。如此装扮,不但显示出肖桂英这个贫家少女的身份,而且也淡雅好看。尽管那个年代保守势力很强,但当王瑶卿与谭鑫培合演此戏时,作为当时在艺坛德高望重的谭老板,对王瑶卿的改革也大为赞赏,致使这个扮相沿袭至今。再有在表演方面,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先生演这个戏,便有很多细微之处与众不同。如逼税一场,大教师欲用锁链锁肖思时,被肖恩一掌将锁链打落在地,踩在脚下。一般演法,大教师自以为得计地哄骗肖恩说:“我说肖老头儿,你瞧见过稀稀罕儿没有,一个家雀两脑袋……。”顺势推开肖恩取走锁链。传统演法,此时肖恩只有一个“哼”字。而周先生却把“哼”字改念做“拿了去吧!”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变动,却表现出了肖恩对大教师等一群无能之辈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鄙视心情。
   下面说到我演《杀家》这出戏。我演《杀家》是从14岁开始的,从那以后,我先后跟毛世来、张君秋、王文娟、陈盛荪、杨荣环、尚小云等师友合作,在宁夏与我妹妹鸣燕及王志怡等人也曾上演此戏。开始演这个戏,我还是个初登艺坛的少年,那时候演戏谈不上体会角色,更谈不到创造,只是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演,唱念不出纰漏,身段不出差错也就成了。我真正对这个戏有所理解,还是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原来我在台上演的是老生行当,并没有深刻理解肖恩这个人物的内在活动,当然,这也是被当时的年龄所限。稍大以后,慢慢领悟到,我扮演的这个角色,原来曾是一名很有反抗精神的渔民,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由于不堪封建朝廷的欺压,最后投奔梁山,成为了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但在《杀家》这出戏里,描写的是梁山被朝廷招安以后,梁山好汉落得死的死、散的散,肖恩孤掌难鸣,且已年迈,只有隐居渔村,与独生女儿桂英惨淡度日。此时的他别无所求,只想把女儿抚养成人,自己安度晚年。因此在肖恩的头场出场时,首先必须给观众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肖恩是个渔民,但并非一般渔民,他有着身经百战、声名显赫的经历,年纪虽老,但老而不衰,精神矍铄,所以划船出场后,要显得老当益壮,脚下要矫健,动作要干净麻利,在唱完“桂英儿掌稳舵父把网撒”一句撒网拉网作气力不佳状时,不能表现得过于衰弱,一方面的确年岁已大,另一方面也是他隐居后贫困交迫、心情遭受压抑的反应,否则后面倪荣有意要试试他的膂力如何,就不会反被肖恩轻易地制服,倪荣也更念不出钦佩的“老英雄”这句台词了。

对表现肖恩从“打鱼”到“杀家”也要有个明显的思想过程。我把这个戏按起、承、转、合分为四个阶段:一,打鱼(起),从上场起,见李俊、倪荣至收船下场。这一场表现肖恩迫于生计,忍气吞声地度日,在丁郎蛮横讨税时,他只是好言对付,请求宽限,当李俊、倪荣见丁郎纠缠不休,怒不可遏欲打不平时,他还从中劝解,突出了这位落魄老英雄的忍。二,逼税(承),当丁府教师爷带领恶奴找上门来欲以武力相挟催逼渔税时,肖恩开始仍是强压怒火一再退让,不想教师爷误认为肖恩软弱可欺,竟倚仗人多;欲将肖恩锁至丁府,肖恩无奈,被迫略展武艺,将教师爷教训了一番。这时他还是不想把事情闹大,甚至匆匆赶到官府,要抢个原告,求得官府主持公道。三,受责(转),这场戏是以桂英焦急地盼望爹爹归来开始的,在,桂英的一段[西皮原板]唱腔中,剧本同时安排了一段短短的幕后戏--肖恩被责打轰出公堂,这为肖恩的思想发展注入了催化剂。豪绅的压榨,官府的欺侮,天下乌鸦一船黑的现状,再次点燃了他奋起反抗的怒火,肖恩决意杀掉仗势欺人的豪绅恶棍。所以,当肖恩挨打后在“乱锤”的锣鼓中抖髯上场时,应是怒不可遏,他的复仇情绪在这里推向高潮,这是全剧中的重点场子。在这场戏里,肖恩做了义无反顾的选择,而又与年幼无知的女儿产生了矛盾。女儿不愿意离家,又不敢过江杀人,使肖恩左右为难,这段反映父女之间感情的戏,是比较动人的。四,杀家(合),这是全剧的煞尾戏,很干净,不拖泥带水,至于有人后边按演收监、投亲、法场、团圆,那就是全部《庆顶珠》了。
   我以前演这出戏,基本上遵循老的演法,个别唱念大同小异,并无大的突破。在1985年上海举行的南北京剧艺术家合作盛会上,我与童芷苓演出这个戏,才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动,尤其是“杀家”前的一场戏。这年下半年,一天我接到芷苓从上海的来信,她邀请我与她一起到武汉进行教学演出,因我的祖籍就在湖北,无形中就使我对去武汉产生了兴趣,另外,那里还有我的学生罗会明(湖北京剧团演员),教学演出我义不容辞,我当即回信表示同意。过了几天,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音像公司、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演出公司五家联合将在上海举行南北京剧表演艺术家交流演出,又派人来家邀请我参加,盛情难却,我也答应了。不久,童芷苓来北京参加荀慧生先生的纪念活动,抽时间我们便一块儿商量-起合作的剧目,其中就有《打渔杀家》这出戏,阵容也初步定了下来,角色是我饰肖恩,芷苓饰肖桂英,著名丑角孙正阳饰教师爷,由名鼓师高明亮司鼓,操琴为查长生和魏国勇,一个是梅派专家,一个是杨宝忠先生的得意高足。
   《杀家》这出戏,我和芷苓各自都演了几十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考虑到时代在不断前进,作为我们从事京剧艺术工作的,也不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要用今天的思想水平把戏往深里开掘。芷苓历来以擅于革新创造而著称,为此,在她的提议下,我们围绕杀家前后的戏,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和加工。老的'杀家'前这场戏里,写出了肖恩的嫉恶如仇和不堪受辱的刚直性格,也写出了桂英这个女孩子天真、幼稚而思想多变的内心活动,并刻画了肖恩与女儿面对杀人面生死离别父女间的骨肉之情。尽管如此,我们通过长年演出都有同感,认为老本对上述情节渲染不够,对桂英这个人物尚欠更细腻地雕琢,只是一味地表现她的胆小、幼稚,从而也影响了对肖恩的反衬。我们演出中,除尽量保留原本的精华外,还特为桂英和肖恩增加了几个唱段,以更细腻地表达这父女俩的思想感情。如肖恩到官府去抢原告,不想反被县今责打轰下公堂后,回到家中向女儿陈述被打经过,这里给桂英设计了一段八句的西皮流水唱腔,词意是:桂英见爹爹被赃官责打,顿时产生了对赃官、豪绅狼狈为奸的无比愤恨,以此,取代了老演出本中那两句很一般化的散板水词,这充分表现了桂英的爱与憎。后面,当桂英听说父亲不堪忍辱去向丁府赔罪,反要过江杀人时,这里则安排肖恩下场收拾东西,只留桂英一人在场上,为她加了一段独自沉吟的西皮散板转流水,唱词是:
   老爹爹平日里百般容忍,
   今日里受欺辱他实难吞声。
   他定要过江去报仇雪恨,
   怕只怕,怕只身难敌那狼一群。
   倘若是有差错步入险境,
   那时节插双翅也难飞腾。
   眼看他凶多吉少我乱了方寸,
   我定要拖住爹爹不放他行。
   这段唱词的增添,旨在揭示桂英为何后面一再劝解爹爹不要过江杀人的内心活动,这个水泊英雄的后代,绝非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少女,她此时所想的只有一个——疼爱爹爹,恐怕过江杀人,丁府人多势众,弄不好此去凶多吉少,这就是她“定要拖住爹爹不放他行”的根本原因。女儿一再央求劝阻爹爹:“还是不去的好……忍耐了吧……”,而肖恩却执意不肯,甚至申斥女儿:“不用你管!”这才表现出肖恩的性格执拗和倔强,这也显示出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英雄本色。在过江杀人的问题上,虽然肖恩对女儿的语气里有气、嗔、叹、怨,但这一切无不是体现着一种特有的父爱。肖恩过江杀人,绝不是一时意气用事,而是他怒火燃胸的迸发。他既要杀人,就不能不想到后果,他也十分清楚如遇不测,这将成为父女的诀别,所以他才嘱咐桂英把庆顶珠带在身旁,以便到时逃往婆家去。由于我和芷苓在表演上作了较为细腻的处理,演出时使肖恩父女的关系,在这一场里愈加亲密感人,大大增加了这出戏的悲剧气氛,进一步激起观众对丁员外之流的愤恨,和对作为劳动人民代表的肖恩父女的深切同情。在这场戏的后半部,我们也适当进行了改动,如桂英在行船中突然撒了蓬索,先是推说:“今晚风浪甚大,行船多有危险。”后又天真地问爹爹:“此番过江杀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呀?”肖恩当即答道:“杀人,还有什么假的吗?”桂英听后立刻声音颤抖地:“啊,孩儿我心中害怕,我,我不去了!”这一系列的表现,真实生动地勾勒出这个渔家少女幼稚、多变的心理状态,所以弄得肖恩又气又急又是难过。而肖恩准备拨转船头送女儿回去时,桂英却又情不自禁地道出了:“女儿舍不得爹爹你呀!”肖恩看着这个无知又可爱的女儿,心称快碎了,于是他以极为悲怆的情绪唱出了“桂英,我的儿啊!”这个“哭头”,这句以后,再转“凤点头”锣鼓,接唱四句新编的[西皮散板]:
   父本是一豪杰非同懦弱,
   难道说受欺压任凭折磨。
   过江去杀贼子为民除祸,
   站着死胜过那跪着求和。
   这几句唱腔要唱得真挚、深切,唱出肖恩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打动和告诫这个不明事理的“傻孩子”。并让她知道过江杀人,不单单是报个人之仇,更重要的是为民除害。桂英经父亲一番训教,终于理解了父亲,也增强了勇气,方才决心已定,接着唱出'父是英雄儿也不差,愿随爹爹把贼杀',这样,人物心理发展就有了层次,避免了老本中对这一段情节匆匆带过的简单化。对于杀家一场的开打,我们也请了王金璐同志帮助重新设计,不仅表现了肖恩的报仇心切和武艺高强,并把桂英在开打中刀劈教师爷改为她在慌乱中,因失手而将其杀死,以至见状吓得瘫倒在地,被肖恩扶起,父女俩走跪步下场。由此,表现了桂英初次杀人的心情。除此,在表演方面,如肖恩父女几次上船、下船的动作,我们也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节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配合相当默契。我们在塑造剧中人物的同时,也在将京剧优美的程式舞蹈动作与生活真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观众通过这出戏,能从唱腔、念白、舞蹈及武打等多方面,都能欣赏到京剧艺术独特的美。
   《打渔杀家》是出流传很广、几乎老孺皆知的传统剧目,百年来众多艺术家都在不断地对它进行充实、加工和提高。而这次我与童芷苓对这个戏的改动是比较大的,比较明显的。虽然有如此大的修改,还是得到了内外行的承认,不论在南北京剧表演艺术家交流演出盛会上,还是在武汉教学演出中,这个戏在观众强烈要求下一演再演。由此可见,传统戏不是不能改,而是如何去改。对于传统戏我认为要根据时代要求去改,要根据剧情发展去改,一切为了塑造人物、为了刻画人物服务。戏要改得更加合理,改得更加细腻感人,如果一味地为改而改,就失去了改戏的意义。
   当然,艺无止境,随着时代的步伐,我们对这个戏还应不断地加工提高,使它更臻完美。(刘连仑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