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首席技术专家饶宏谈新型电力系统

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南网科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饶宏:将在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实现全面突破:

问: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电源侧,电源开发将呈现风光新能源为主体、多种清洁能源协调发展态势。经初步测算,到2030和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分别超过25%和60%,高比例新能源特性将逐步呈现。

二、电网作为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核心枢纽作用更加显著。大电网柔性互联将进一步提升更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配电网与微电网协同发展,支撑分布式新能源高效就地消纳。

三、在负荷侧,终端能源消费“新电气化”进程加快,能效将进一步提升。电力电子装备的广泛应用在提升能效的同时将使需求侧电力电子化特征凸显。

四、规模化储能将加快发展并广泛应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需要合理配置大规模储能以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

五、电力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主体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问: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哪些挑战?

答:新型电力系统将给电网可靠供电、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在可靠供电方面,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并网后会对新能源资源评估与发电预测、电力电量平衡、大范围资源配置、规模化储能等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风光新能源高度依赖自然条件,发电设备耐受极端天气能力弱,系统保底供电和快速恢复能力面临更大挑战。

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在延续目前的复杂大电网特征的同时,由于源网荷储各环节高度电力电子化,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更加复杂。基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电力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不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

在电能供应经济性方面,新能源能量密度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低,为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系统安全与可靠供电,总体上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将上升。需推动电源侧降本增效,用户侧节能提效,电网企业履行好保底供电责任,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释放源网荷储各环节潜力,将供电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问: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会给能源电力行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答:电源侧:新型电力系统电源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新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我们初步预测,到206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70%;而煤电、气电等将由主力电源转变为辅助性的调节电源,年利用小时数将大幅下降。

用户侧:终端能源消费侧“新电气化”加快,电力用户侧能效提升需求将日渐迫切,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更为广泛,需求侧参与电网调节的内外部驱动力进一步增强。

电网侧: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对电网柔性可控提出更高要求,电网的特性也因为高度电力电子化而更加复杂,电网保障电力持续可靠供电和安全稳定难度增大。

技术产业:新能源、新型储能,中小型抽水蓄能等技术和产业将加快发展及推广应用。

总体而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关键在于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问:
为什么说科技创新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处于核心地位?

答:新型电力系统内涵丰富,包括发输配用各个环节,涉及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主体,需要综合协调处理好众多问题。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首先面临的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如何高效并网与消纳、系统功率如何实现多时间尺度的平衡、系统各环节效率如何提升降低供电成本等重大技术难题。技术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有更好的基础、更大的回旋空间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所以,我们说科技创新处于核心地位,抓住了科技创新就能抓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局的牛鼻子。

展开来说,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特征是新能源发电占据主体地位,前面已经说到,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有两个重大区别。首先是高比例新能源特征,新能源发电出力依赖风光等自然条件,随机性、波动性明显,电力系统潮流复杂多变;其次是新型电力系统采用基于电力电子变换的换流器实现能量变换,具有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这两方面的特征使得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在结构形态、系统特性存在较大差别,控制难度更大。目前的理论与技术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求,需要系统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

南方电网通过近20年不懈努力,已经在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大电网规划运行等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我相信,通过我们的持续攻关,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分析方法、控制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突破,支撑提前实现双碳目标。我们已经布局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

我们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关键在于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问: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攻克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答:为推动新能源发电由辅助电源向主体电源转变,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环节都要做出重大调整。通过梳理,我们认为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新能源高效消纳技术、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技术、数字技术与先进电力电子技术融合的大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交直流配电网与智能微网技术、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的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先进储能应用技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技术以及虚拟电厂技术。

当然,随着我们对新型电力系统内涵的认识不断加深,在科技攻关方向上将会更加明确、聚焦。

本文转载自:南方电网报
(0)

相关推荐

  • 电力系统上新 |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新型电力系统呼唤智慧风电

    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速替代化石能源,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态势.日前,本刊记者 ...

  • 电力系统上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化石能源逐渐面临枯竭,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已成为未来人类面临的 ...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多题待解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日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也特别强 ...

  • 浙江打造海量消纳新能源样板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消纳海量新能源,必须推进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在电网形态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国网浙江电力建设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被认为是探索新型电力系 ...

  • 20210427: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交流特高压吗?

    传统电力系统无法应对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低系统转动惯量("两高一低")带来的挑战,为了确保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 ...

  • 新能源占比越高,电网转型越难?

    核心阅读 未来,面临20%.30%甚至70%的不同比例新能源上网,电网需要发掘足够的可控资源,平抑新能源的周期性和波动性,才能实现电网平衡. (文丨本报记者 韩逸飞) 4月24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的& ...

  • 储能电站爆炸后,储能为什么还要加速跑?

    前不久北京储能电站爆炸一事,让储能这一公众眼中的"冷门"产业爆炸一时.有部分网友质疑储能产业的安全性,甚至直言"不要了".舆论之下,业界感受到一阵凉意:刚刚试水 ...

  • 盛万兴: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展望

    (作者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所长)工业化进程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环境呼唤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推手,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传统配电网面临挑战1)挑战之一:不断提高供电 ...

  • 国家战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发布!

    数字电网 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企业业务.管理深度融合 ...

  • 容配比正式松绑,光伏全面平价后还缺什么?

    近日,国家能源局批准实施了<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正式为容配比"松绑".提高容配比将显著提高交流侧设备的满载时间以及设备利用率,进而降低度电成本,这对于即将到来的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