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腹诊法

朱莘农(1894—1962年),擅治伤寒大症,治夹阴证尤负盛名,著有《夹阴证治》一书。创用“脐腹诊法”等为寻求“肾虚”本质,辨认体气变化,开拓治疗新路之重要方法。

脐腹诊法就是按切脐部的动脉,探查其动态变化,以了解“肾间动气”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重症外感热病(夹阴伤寒)及复杂的内伤病辨证等方面。

其主要表现为当脐筑动,简称脐跃,亦称脐旁动气。

1、脐腹诊法

患者仰卧,手足平伸,敞露脘腹。医者以手掌心平按患者当脐,作轻、重、浅、深的切按,注意辨析脐跃动态的大小、缓急、深藏、浮现等。按切时应上下左右移动,上及于脘,下及脐下三寸。

2、脐腹诊原理

祖国医学认为,当脐属肾,脐下三寸为丹田,是元气归藏之根。冲脉起于胞中,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根于肾,隶于阳明。

沈金鳌谓:“肾间动气,即下丹田,为脏腑经络之根本,呼吸之门户,三焦之源头,名曰大海,贮其精血。”

据此可知,脐腹诊法既可诊察冲脉动态,又可探知肾与其他脏腑经络之变化。故下元虚损,冲阳浮逆,或阴寒上僭等病变,脐跃即可产生变象。

《内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又云:“寒气客而脉不通,脉不通而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吴坤安云:“动气筑筑就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而连及虚里心胁而浑然振动,此气血大亏,以至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作也。”均资证明。

3、脐腹诊辨证

脐居腹部中央,腹部为三阴经脉循行之处,故脐诊应与腹诊结合运用。

常人脐跃动气均纳藏较深而冲和有力,体瘦者稍显浮露。

若见当脐筑筑,喘动应手,病本多为肾虚失纳,冲脉动逆。

脐腹柔软者,主因在虚。脐腹窒硬,少腹弦急者,则阳虚寒盛。

脐跃浮露甚而躁急者,为下虚较甚,多见阴伤。

脐跃粗大、表浅,直至于脘者,则下元空虚已甚,中气衰而不能镇护。此际如见少气、汗出、咽塞、呃逆、躁扰等任何一症者,其根元衰竭,阴阳有离别之变。尤以见于大病之后,或久泻久痢者,乃亡阴之候,病多难治。

此外,肾为阴阳之宅,与肝乙癸同源,故又常见阴阳并伤,或肾寒肝热,寒火杂见等症,当与全身症状,脉舌变化互参。

内伤杂病如胃病、咳喘、头痛、遗精、崩漏、产后病等,亦每见肾虚冲肝气逆而脐跃不已者,辨证均宜详察。

附:夹阴伤寒证治

所谓夹阴伤寒,系热病之中兼挟阴经见症,或肾虚之体复感外邪的一类病证。夹阴之名,不过区别于纯阴而已。

先生认为:肾气虚馁之体,外邪每易陷于下焦而不达,进而由虚生变,出现肾中阴阳失衡,冲气上逆,虚阳浮越等危重之象。

治疗重在扶正撤邪,调整阴阳。

如阴寒内盛者,投桂、附等温肾以托邪;肾中相火亢动者,加知母、黄柏,取滋肾丸之意,以坚阴降火;

冲阳浮逆者,宜桂枝龙骨牡蛎救逆汤加石决明、紫石英等;阴精亏耗者,予龟板、生地、熟地、紫河车等。

俾阴阳调和,肾气得充,则邪机自能外达。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陈正平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