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10部刷爆朋友圈的视频之后,六大招教你如何打造爆款广告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啥是佩奇》就这样一夜之间火速刷爆朋友圈。

从最开始的一致好评,到后面开始不断涌现各路批评,甚至上纲上线到片子就是“城市精英主义对乡村的虚假想象”这样的评价,杠精们围绕这一热度,都没闲着。

不管怎样,片子火了,是既成事实,为大电影营销的目的,也达到了,相信效果已经大大超出预期。

如果回想微信时代这些年,还有哪些形成了这样的朋友圈爆款的,还真是不少:

有“旅行青蛙”这种不知道怎么一夜之间就火了的游戏;

有“窦唯演唱《魔域》主题曲”这种纯依靠个人IP打造出来的营销事件;

有“DG道歉”这样的客观新闻引起的全民公愤;

也有一段母熊带领小熊攀爬悬崖的视频走红网络,温暖了多少圈友的心;

去年,还有马蜂窝&BOSS直聘&知乎&优信二手车&拼多多的一系列世界杯广告,洗了太多球迷的脑。

企业也好,公关公司也好,都想打造这样的爆款,但款爆不爆不是自己评价的,而是它是否能在朋友圈形成燎原之势,是否能成为朋友见面的谈资,是否能成为课堂的案例,是否能经典永流传。

所以今天我们就由《啥是佩奇》的火爆,来回顾一下近些年,十部你一看就肯定还记得的刷屏的广告们,六招教你打造爆款视频广告!

这十部广告分别是:

1New Balance 李宗盛《致匠心》(后面又推出了第二部《每一步都算数》);

2iphone 陈可辛《3分钟》;

3招行visa留学信用卡《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4中国共产党宣传片《我是谁》;

5《我们的中国梦》公益广告;

6方太 《油烟情书》;

7百事可乐 六小龄童《把乐带回家之猴年世家》;

8央视《筷子》;

9Jeep《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10百雀羚一镜到底逆天广告。

绝对都是看着眼熟的爆款,总有一条曾经刷爆过你的朋友圈。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些视频广告,都有哪些共性,有哪些DNA能成为工业化打造爆款的基因呢?

思考一个问题,一定要落地,现在请你把自己当作一个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的广告总监,你需要策划这样一部商业视频广告,你会如何下手?

首先,一定是这部视频广告的主题,也就是,做什么?

1
主题:情感营销,百试不爽

大数据显示,总有一些经久不衰的能引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的主题。

01感情共鸣最强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

母子、父子关系总是我们坚强外衣下最柔软的角落。

招行visa留学信用卡《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故事,就是由母子关系切入,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家庭鲜活的现实展现。也最能挑拨到人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02覆盖面最大的:游子情结

看完《啥是佩奇》,很多网友说看哭了,扎心了。

曾经有人算过,对于与父母相隔两地的上班族,以每月回家2天来计算,一年只能回家24天。

那么除开睡眠时间和其他应酬,未来30年中,你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大约只剩下:45天。

而远在他乡的我们,这一生中能够与父母相伴的天数,也许会更少……

正是这样的游子情结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03永恒的主题:爱情

从莎士比亚到关汉卿,感情元素是不会过时的,爱情更是不变的主题,方太的《油烟情书》就是一个经典。年代久远的爱情更有优势,历史当中的人物抽离了我们现在加班啊、职场啊等等现实环境,显得纯粹。人们总以为他们会倾向于接受更时尚更喧嚣的东西,但实际上,大家更相信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真和纯粹,有诚意,够真挚,就会得到回应。

04情怀

《致匠心》,致敬的是专业、执着的匠人精神;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是不变的奋斗主题;

《我是谁》,记录的都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

这些,都是最简单最普世的价值观:奋斗、执着、坚持、奉献。

但恰恰是这些,才让年轻人们体会到向上的动力,找到情感的共鸣。


有了主题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了,也就是,这个视频广告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如何把这些宏大的命题缩小,尽量用小的切入点表现不一样的视角?

虽然“平台合作”是营销世界的新主流,但我们始终坚信一句不是很老的老话,“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无论平台多强大,都不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

2
故事:故事要美,必须藏着真切

01真实的故事本身就自带情感的力量

《把乐带回家》微电影剧本,就是取材于六小龄童本人的真实故事;

《油烟情书》这段书信爱情的原型是制作公司里一位员工的亲戚们。两位老人在下乡时相识,携手走过了 52 年感情路,片中主线与他们真实经历大致统一;

《致匠心》《用实力让情怀落地》讲述的都是李宗盛、王石、谢霆锋、刘强东自己的故事。

大多数打动人的故事,内容都不是随意捏造的,生活才是最伟大的编剧,创作者只是发现者。

02故事的架构——引人入胜的开头、若隐若现的冲突、温情反转

要用80%的时间去打磨只占20%的片头,就是因为片头太重要了。

而故事行进过程中的戏剧埋伏、冲突的制造,节奏的变化,更是制造出让观众戳心的情绪起伏的保证。

最后,就是神转折,泰国广告就靠着温情反转这一招就在国内吸粉无数。


无疑,主题和故事是任何一个视频广告致胜的关键,《猴王世家篇》总共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拍摄却只有8天;《啥是佩奇》总用时一个月,拍摄也只用了两天。就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主题、故事。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主题和故事,就是一部视频广告成功的一半。

那么,有了好的主题和故事之后,还有哪几部分能为主题和故事加持呢?

3
文案:文案必须扎心

我们来看看这些刷屏的视频广告的文案,文案的作用就一目了然。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每一步都算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Jeep:“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每一句都堪称经典,成为文艺青年们发朋友圈的必备文案。

4
制作:制作必须精良

细看上面提到的十部作品,无一不是制作精良的佳作。整体的制作水准都堪称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01审美过关

都说不怕文盲,怕美盲,“每个画面都好看“,简直是一个太高的标准了。但又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片子的最低标准。

02真诚的细节

我们看过很多广告片,尤其是国内的片子,多数可能不会像电影一样那么讲究,苦于经费少,时间短。但恰恰,一部制作精良的片子,不在有多少大制作、而在于细节的精致。

我们经常说服化道要逼格高,就是指服装服饰、化妆、道具千万要高级,还包括场景选择的准确,美术布景的可信。

尤其在场景的选择上,上面提到的10部作品中,除了两部依靠制作取胜的片子,有八部都是选择的极致生活化的场景——“番茄炒蛋”算是中国人家庭菜系的必备小菜;《三分钟》里的火车场景是多少人记忆里萦绕的画面。越是浓烈的情感,越要从细节切入,不能用力过猛,只求不经意之间刺痛你。

除此之外,还包括演员的选择、配音的选择,音乐、音效等等。

简直能再写N篇文章了。

但无论如何,所有的细节,最重要的是可信。这个可信度来源于对所有这些细节的设置的把握。观众的眼睛是可以感受到这些差距的。

20强创意的制作形式

百雀羚的一镜到底逆天广告和《油烟情书》就是在强创意方面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这两个广告都有参考借鉴其他的一些作品。

但是圣经里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意思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创新的制作形式同样是打造爆款的一大突破口。

5
拟好标题

01提问式标题

《啥是佩琪》、《我是谁》就是典型的提问式标题。

肯定句的标题只能吸引真正想学习这个主题的人,没办法勾引受众的好奇心。

而提问式的标题,则可以引发受众的好奇心,原本可能不感兴趣的知识,可能因为这点好奇心就点开了。

02否定式标题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等,我们看到太多应用否定句式的标题和文案。

心理学表明,人们对否定式的内容更容易印象深刻。


说完了内容和制作,最后就是平台的营销了。

06
借势营销

01借助品牌和艺人,自带流量属性

02注意传播时间点

陈可辛的《三分钟》是在2018年2月1日,春运第一天发布的,团聚的氛围愈加浓烈,此时发布催泪的春节广告,效果必定比平日好的多。

同样,《啥是佩奇》也恰恰选在了临近过年的时间点,在临近春节的氛围中,我也称之为文化共识里,大家内心早就想放假回家和父母团聚,啥是佩奇踩中大家一年的累点,戳中漂泊你我最柔软的 G 点。

这就是传播时间点对品牌借势的重要性。

03借新闻事件营销

央视的《筷子》的刷屏,无不归功于杜嘉班纳的危机事件。由于后者在用筷子吃披萨,有贬低中国文化的之疑,央视新闻巧妙地用这个视频回应了中国筷子的正确用法,在大家吐槽和抵制杜嘉班纳的情绪之下,瞬间引爆。

这是情绪刷屏的借势营销的典型案例。

04借力平台和KOL形成核传播

《啥是佩奇》的引爆点,就是在微博和微信两部分。做到有效的大号转发,瞬间引爆。

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将《啥是佩奇》的成功总结为:优质的内容×优秀的平台=核传播。


匆忙总结,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