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 | 扎根在贫瘠山崖上的“赤杉” ——记我的外祖父王玉山

个子矮矮的,穿着中山装,远看背有一些弯曲,留着一撮小胡子,胡子白花花的,抽着一支烟,一个和蔼可亲的耄耋老人,仿佛一个智者的存在,这个人就是我的外祖父王玉山,他出生1937年4月6日,一个在党60年的老人,做过生产队中队长,做过大队书记,为村里通电,为村里盖学校,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奋斗着,贡献着。

外祖父一生朴素辛劳,克己奉公,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待人接物上慷慨大方,给予了很多人很大的帮助。

外祖父热心好事,每逢村里红白喜事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村里的“事业”离不开老人这个总管。他还会制药,在哪个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没有狂犬疫苗,外祖父的狂犬药治愈了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偶尔会在外祖父家里碰到去卖药的人,外祖父会把吃药的禁忌口述给买药人,少时就觉得神秘又好笑,还常常问东问西,外祖父总是不厌烦。老人自制狂犬药,并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服务大众,求药者上门,每次都是随意留几个算几个,大多数是不收费的。

听母亲说外祖父只有一个姐姐,不幸早逝,留下两儿一女,大表舅自从其母去世后,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帮其成家娶妻,对其也很是疼惜,或许,把对姐姐的爱全部倾注在了大表舅的身上吧!

外祖父1961年入党,距今整整60年,占据了生命长度的三分之二,始终坚定不移的追随着党的步伐,1964年,外祖父28岁时,成为二道渠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职期间办了很多实事,造福于民。

他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典型干部,在1965年曾反复给公社书记做工作,把农中(现乡中)的选址定在二道渠小学院内,协调学校用房,两个班的教室利用小学闲置的两个大教室,并且腾出紧挨学校的六间房子改造成寝室。1987年学校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子成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孩子们学习,教育大计,福泽千秋,为了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的学习上课,外祖父一次一次往返教育局并在村内自发筹款,从设计图纸、用石及木材水泥等,提前做好预算,筹款,用工,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在施工现场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参与劳动,群众都看在眼里,无不暗暗竖起大拇指!他终身关心教育事业,在职期间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聚餐。也就是这个他亲自筹建的学校走出了很多大学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外祖母说,二道渠土地贫瘠,没有水浇地,世世代代村民只能靠天吃饭。1988年,为了提高粮食单产,改善村民生活,县种8公司和纪委部门想在乡村选址搞粮食试验田,外祖父作为党支部书记当仁不让,积极为本村争取试验田的机会,为了更快更好的实验成功,外祖父和农业部门纪委部门天天合计盘算,耗费大量心血,最终试验田有所成效,粮食单产有所提高,村民收入有所增加。

90年代,村里还没有高压电。为了早日通电,外祖父带着村长不辞劳苦跑了很多地方,最终二道渠成为最早通电的行政村,每到夜晚整个村子灯光如昼,温馨明亮,人们干活,孩子们写作业更加得心应手。

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很多事情都不能感同身受,很多事情我只知其中的艰辛与付出但是我不知究竟是怎样的艰辛与付出,所有的事情均来自长辈的口述,陈述的时候他们都是轻描淡讲,殊不知那却是外祖父为之奋斗的一生。

外祖父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红军的故事,他讲完一段往事总是要摸摸胡子,抽一支烟,然后看看远方若有所思,你看,多可爱,这个就是真真实实的姥爷——一个年过八旬依旧容光焕发的小老头。

投稿微信:nmrwsd

孙丽娜

【作者简介】 孙丽娜,现在公安局工作,曾在内蒙古晨报,中国旅游报内蒙古记者站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