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我的人生: 虚构与真实

留美学子】第2317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导语

极光文学系列讲座、海外作家群星璀璨,已经完成十八场精彩演讲。

如同极光的炫灿横空出世,短短数月间,已成为北美华文作家创作“云讲堂”,最靓丽的风景线。

发起人·总策划·顾月华女士寄语

2020年我们都在孤独中生活,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文学是人们最好的慰藉。我开始召唤优秀的文友共襄盛举,想不到如水到渠成般的顺利。

我们是一群性格比较相投的文友,我们默默地在这个工程中分担了所有细节,象一颗颗小小的镙丝钉,把一幢幢空中的楼阁稳妥地搭建起来。

左起:顾月华、胡桃、陈䂀、南希

然而我们背后是海外华人作家的精英们,他们认真地把自己的才思和经验倾囊相授,美不胜收的极光文学系列讲座,创造和搭建成海外文学的高端品牌形象。

系列精彩演讲已横空出世

第十七道极光

虚构和非虚构

我的写作和我的人生

演讲者: 海云

顾月华 整理·总结

【留美学子】陈屹视线编辑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晚上,由顾月华策划、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联合举办,由陈曦、纽约桃花、南希和顾月华为主的工作团队,在云会隆重推出:极光系列的第十七道极光。

第十七次讲座由三位重要女作家组成,主持人是李秀臻,主讲人海云和嘉宾施玮。

第十七次讲座由三位重要女作家组成,主持人是李秀臻,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毕业,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硕士。现任纽约文华作家协会会长,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理事及永久会员。2020年华美族移民文学奖副召集人。新闻记者出身,资深编辑。(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郊点杂志总编辑、现任纽约华文作协网站主编。)作品收入多本文集,曾获海外华文著述奖报导写作类首奖等等,著有《风云华人》,合编有《纵横北美》《纽约风情》……等散文集。

主持人 李秀臻

李秀臻在介绍海云时,也介绍了她们的认识过程。

谢谢极光文学系列讲座策划人顾月华老师、和作家海云的邀请,今天我很荣幸在这儿为大家服务,做一点串场的工作。

我一方面感到特别荣幸和高兴来效劳,一方面也感到战战兢兢,因为极光讲座名家云集,场场精彩,每次都是非常成功的文学盛宴,待会儿我如有表现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但我可以保证,今天的主讲人和嘉宾准备了很丰富的内容。大家一定会很有收获!

接下来介绍一下主讲人海云,大家也许对她已很熟悉了。

海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作家,江苏南京人。1987年留学美国。内华达大学酒店管理学士,加州州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现为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主席,是海外文轩纯文学网站和文学组织的创建人。

演讲者海云

海云的作品《生命的回旋》获中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金色的天堂》获美国汉新文学奖散文类第一名;长篇小说《冰雹》获得第三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最佳影视奖,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长篇小说《金陵公子》获得2017年台湾侨联会文艺创作奖小说类第一名。

多篇散文、随笔、诗歌和小说在中国《读者》《家庭》《小说选刊》《台港文学》《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和美国《世界日报》《侨胞》《国际日报》《汉新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海内外报刊上发表。长篇小说《归去来兮》被改编成三十几电视连续剧剧本;短篇小说《父子的信》和《母女日记》被翻译成英文,收集在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英文短篇小说国际会议的文集中。

201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陵公子》和中短篇小说集《自在飞花轻似梦》。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海云儿童文学中篇小说集《兄妹姐弟》,2019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海云子女教育散文随笔集《养儿育女大不同》。

李秀臻说我认识海云大概是三年前我接任纽约作协会长之后,从微信圈,从会友文集的稿件等等,发现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热爱笔耕、把生活过得多姿多采的作家。我很喜欢阅读她的文章,她的散文题材极广,不论谈情说理,她的观察力敏锐,感受力强,下笔独到之余,不经意流露出难能可贵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她更是写小说的高手,我常常一开始起读就欲罢不能,被当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她并勇于创新、挑战不同的议题写成小说,也是很能刺激读者阅读兴趣的事。

多年前,海云把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推及至创办了一个纯文学网站——海外文轩,邀集许多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相当受欢迎。两年前我曾邀请她在法拉盛图书馆演讲,主题是:“网路文学与传统文学——高科技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兼谈海外文轩”。我看到她在台上大方沉稳,腹有诗书,侃侃而谈的风范。(也看到她的科学家老公,为她处理power point、帮她照相、顾前顾后的体贴举动。非常幸福。) 现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聆听这位才女——海云告诉我们:“虚构和非虚构,我的写作和我的人生。”了解她怎么达到今天的写作成就。

海云主讲题目:    

虚构和非虚构,我的写作和我的人生

海云开门见山,谈到文学创作中虚构和非虚构问题,她的观点是虚构和非虚构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来自想像,后者来自事实。小说、科幻、神话、童话、戏剧……这些都属于虚构,报道、散文、传记、史记……都属于非虚构。

关于写实的散文,海云认为它还是包含了作者本人的角度,很多时候并非符合事实,那倒底算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呢?不是她要讨论的话题。

她的写作包括了虚构的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大量的非虚构文章书籍。她回想她的个世纪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如梦如幻般地充满了虚构和非虚构的虚实相间。

花样年华的海云

海云童年时,父母离异,她随外科医生的父亲生活,海云这样描述她的家属生活: “一上手术台就忘了时间,顾不上我,所以,动小手术比如切阑尾,他会把我放在一个高凳子上。高凳子就在手术台的旁边,我可以看他为病人开刀;如果是大手术,两三个钟头以上地,他就会把我锁在他的医院宿舍里,我的娱乐除了翻他书架上的书,那大多是医学书,我会找他的外科手术图谱看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名称等等,看的无聊了,就会坐在宿舍后窗台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马路上的车水马龙,我会想象自己也是街道上自由自在行走的人,或者乘车去看爱我疼我地外婆;或者跟偶尔停留在窗台上的小鸟说说话……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开始虚构故事的开端?但我确实会自己编一些故事情节,甚至还会幻想有一位哥哥,照顾我爱护我陪我玩……让自己感觉飞出了被锁住的那个房间。”

海云父亲在做手术·带领学生们学习

这种灵魂世界的飞翔渐渐在她上学后落在白纸上。

读小学的时候,海云的作文写出了两种风格的典型案例,写父亲时的她把她父亲开阑尾炎的步骤写的一点不差,引发老师怀疑她是不是抄袭父亲的医学书?她又用文字编出理想中的妈妈,一名解放军军医,穿着绿色的军装,飒爽英姿……其实,那根本不是我现实中的母亲,是虚构的母亲和非虚构的父亲。

中学时代的海云开始参加作文竞赛,正式开始了这位未来大作家进一步的虚构写作。她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标题就叫《金铃》,从一把金色的小铃铛的描述开始,写的是却是一个年龄与她自己相仿的女孩子,写她的顽皮、天真、她夫慈母爱的完美家庭……而那几乎所有的完美都是海云想要而欠缺的,那篇小说得了区里作文竞赛奖,也因此引起了她的语文老师的注意。

不久,市里作文竞赛,要求在一个小时之内写一篇文章,海云在最后十分钟,犹如神助,下笔流畅地写满了在卷子上,直到交卷的铃声响,我画了句号,抬起头,才发现老师一直站在她身边看着她的卷子上的文字,并且希望她能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去考大学的新闻系。

海云功课好,上了高中后越来越对理科兴趣缺缺,那时她迷上戏剧,会大段大段地背诵《汉姆莱特》里的台词,又读了《基督山恩仇记》,“复仇”对海云来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多年见不到母亲的思念,渐渐地变成了一种怨恨,也虚构着自己化身成复仇的王子和基督山……

那会儿父亲还禁止她看电影,电影《红楼梦》《梁山伯祝英台》甚至日本的电影《望乡》《追捕》之类的,都是她想看而看不到的,中学时代她得了好几个奖,也都是与文科有关的,作文比赛奖、普通话比赛奖、英语演讲奖等等,等到语文老师家访找她父亲,建议海云转文科班,父亲起初是不答应的,她和父亲的文理科拉锯战,几乎持续了整个高中年代,直到高考前三个月,她父亲才同意她改考理科大学为外语院校,如外国语学院学英美文学。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大学学的是英文专业的海云,却又迷上了朦胧诗,白岛、舒婷、顾城……在大学里海云成立诗社,出诗集,她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的是诗歌:

思念

作者: 海云 1984年

思念像彩霞

在蓝天中一连

就成斑斓的一片

玫瑰色的云

映红了山峦

映红了天际

也映红了一张富有表情的脸

很想把这彩色

打成一个绚丽的领结

别在你青春的心上

一阵风

掀起了衣襟

舔吻着我的脖颈

风中的杨柳

婆娑地起舞

还有摇曳的思绪

和你润湿的爱的低语

你想让风传情与我吗?

抱着我的心在风中旋转

只是、只是你在哪里?

做英语口译的年代

海云在中国的大学生生活那会儿也像是处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除了沉迷朦胧诗,几乎把大学图书馆里的外国文学巨著都生吞活剥了。

十七岁时,她喜欢上一个拉小提琴的男生,却和一位在北方读大学的工科生通着书信,信里汇集了所有书中和脑中以为的爱情辞藻……多年后她才明白这种喜欢一个人,却说不出口并自动与其拉远距离;同时却与另一个人保持一种假象的关系,来自她特殊的童年。

那时因为想取悦父亲,便把自己真实的想念母亲的情感压抑在心里,对别人询问妈妈呢?回答她死了,脸上的无情和隐藏在心中的痛,成了习惯,以至于成人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直到中年,拿起笔,才找到情感可以自由输出的出口,那是她后来悟出来的真相。

大学时的一个暑假,海云住在父亲医院的宿舍里,闷热难耐,提起笔,坐在电风扇的热风里, 开始写小说。

那篇小说写了两个男生与一位女孩子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女孩子青梅竹马长大的男孩,下乡插队去了,女孩子与之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女孩考进大学后,遇到了第一次让她心动的人,但是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相互表白,直到男生患重病去世,给女孩子写了一封信,女孩读着信才知道他和她彼此深爱过,痛哭失声……

现在她再回想这篇小说,才明白虚构和非虚构早已在她的生命中起了怎样的化学作用,也才明白自己生命中的结症的来龙去脉。

海云在中国读了三年大学英文口译,也见识了外事行业为她打开的国际视野,1987年,她赴美留学,三年后才完成美国的本科学习,内华达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就职在硅谷的一家星级酒店里做客服部的经理。

做翻译的时代

又是三年后,她转到硅谷高科技公司任职,这期间,结婚、生子、读MBA,家庭和事业的忙碌,几乎让海云的生活彻底忘了什么是虚构?她切切实实地生活在她的非虚构人生段中,除了如饥似渴地在读企业管理金融研究生外,她完完全全被英语世界包围着,白日在硅谷大中小高科技公司里尽心尽力的工作,从中型公司的财务部主管到跨国国际大公司的全球金融风险高管,文学只在有些的黑夜里,以美国图书馆里那一个小角落里的中文书籍,包括很多台湾和香港的作家们的畅销书,廖辉英、龙应台、白先勇、金庸、倪匡、梁凤仪、亦舒……带给海云一缕阳光般的温暖。

酒店客服部经理和财务部主管

就这样,人到中年。不知不觉中,一种危机感如影随形出现了,就在她感觉快要窒息、快要沉入黑暗之中之际,她抓到了一根漂浮到我眼前的稻草:

“一本中文杂志,看着上面的征稿启事,我坐在硅谷高科技的办公室里,关上门,写了一篇有关中年危机的散文,开始,我是用英文写的,中文丢掉十几年了,那会儿似乎刚刚开始连梦中都使用英文在对话,英文相对更加流利顺手,可写完总觉得不是很尽人意,就用笔试着用中文再写一遍,可是很多中文字都想不起来怎么写了?也是天意,手边正好有一张华人办的银行给的免费中文软件的disk, 下载至电脑里,花了两个钟头自己学会怎么用,会用了才发现忘记的中文文字,一打拼音就全出来了。

那篇文章登在当时施玮作主编的《海外校园》杂志上,施玮今天做我的这场演讲会的嘉宾,我也觉得她是最合适的,我至今都深深感谢她那一通电话,依稀记得我当年在IBM工作的那间办公室,我拿着电话,头仰着看着天花板,和她聊着,过往如电影镜头在我的眼前一一浮现……”

留洋这许多年,第一篇磕磕巴巴用母语写成的一篇文章,得到了一位主编的认可,并且再次印成了铅字,这大大激发了我内心压抑多年的写作激情,这股激情如火山般的喷薄而出。

一篇散文已不能承载这样巨大的能量,海云开始用小说的形式来抒写这十几年的生活,第一篇短篇小说《出轨的中年女人》就这样开始在网路上连载,一万多字的小说,可能还有点儿标题党的嫌疑吧,更可能是那种中年危机的感觉在当时我们这一辈留学人中、在硅谷很多人感同身受,一下子海云拥有了不少读者,读者在后面催促我“下面呢?写啊?何时更新啊?”

当海云写完了女人的中年危机,更想写男人的中年危机,一万字的小说怎能说得清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挣扎和无奈呢?长篇小说《冰雹》应运而生,她一生中的第一个长篇小说的写作,让她真正开始审视人性,男人和女人,以及每个人身上的缺失、缺陷和缺憾,让她看到生命中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的种种,明白什么叫灰色地带,知道不完美的魅力……当年《冰雹》甚至在美国和加拿大网路上掀起的热潮。

《冰雹》之后海云并没有休息,她马不停蹄写了《放手》《归去来兮》另两部长篇小说,这三部小可以视为她的硅谷三部曲,都是说的硅谷华裔精英的故事,是她生活工作在硅谷近二十年的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文学结晶,她的创作热情至此如火山爆发喷涌不断,在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她也创作了不少中短篇小说,比如《飞花轻梦》《从将军到奴隶》《欧文和他的美国妻》等等,还写了大量的非虚构的散文、随笔,尤其是养儿育女的一些文字,前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养儿育女大不同》。

海云在东部写了另一个长篇《金陵公子》这部书,光找出版社就找了两年,忽然有一天,四川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两本书:《金陵公子》和《自在飞花轻似梦》海云中短篇小说集。海云说: “真的像做梦一样,说不清什么时候,忽然就有一个明白人,他懂你,懂你的文字,觉得那些呕心沥血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东西有价值,所以,我的感悟就是真诚用心地写,不为了出版道路崎岖而放弃,说到底,我们写作的初衷大多并非出版,至少我是这样的,在我小时候,写作它令我幻想弥补我所没有的,今天,写作是我的生活方式,它令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充沛充满,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海云在硅谷高科技公司里做部门经理时公司野餐会带着女儿去的合影。

十年前,海云离开硅谷,举家搬到了美东,她的长篇小说《归去来兮》刚收笔,那是一部描写海归和留守硅谷经营家庭的故事,故事中有三位女子,一位是硅谷精英,事业有成,海归回中国扩大事业的版图,却忽略了略显弱势的男主人的感受,最终导致家庭破裂,自己也英年早逝;一位是当年随夫留洋的爱情第一的女子,丈夫追随理想,回国报效祖国,她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留守美国,经历了丈夫出轨、与第二代思想理念上的纷争,最终顾全大局为了家庭的完整,回国与夫君团聚;还有一位是年轻时没想过要出国,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国内女知识分子,大学任教多年,为了职称、住房、婆媳关系劳心劳力,委曲求全却也敌不过凤凰男的暴力,最终陪女儿留学来美,也经历了二代人的矛盾,中年自强,重新来过,为了自己而活……

这样一个三主女的故事线,大概很有代表性,也可以充实各自为政成为不同的故事,却因为受到一段曲折的纠葛,戏剧停摆,出版匿迹,殊为可惜。

继而海云又写了《放手》这部长篇,写的也是一对硅谷精英,女主角因为原生家庭里带来的伤痕,使得她自己的小家庭里充满了硝烟,再加上夫妻两人各自个体的差异,最终也是婚姻破裂,却也在婚姻家庭分崩离析之际,从疼痛中学会了爱。这本书本是在《冰雹》在网上引发大讨论时,有读者觉得《冰雹》的女主角性格中的缺点是哪里来的?为何那样?

海云接着给出答案: “我当时只顾的上往下写小说,来不及参与讨论说出自己已经在考虑的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冰雹》一收笔,我立刻就开笔写了《放手》, 放手不仅是对伤害你的人和事放手,更是对自己放手,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与所有的人和解,包括跟自己和解。

但是,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提到那场民运,因为男女主角都是留学生,89年已身处美国的高等学府中,一起参加了美国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游行示威,其实,那并不是我这本书的主题,只不过附带说了一下,有一次与一位中国的评论杂志编辑聊天,他就建议我把这段除去,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在中国出版,可是,我这人是不大喜欢随便改自己的文字的,除非我自己想改,一时的固执,这本书至今只有美国中文出版社的版本,也就局限在我的读者们之间流传。”

海云并不很在乎评论,她认为百年之后,谁记得哪位评论家说过什么?你的作品今天留给读者什么样的触动和震撼,将来的读者也会感觉得到,因为不论社会和人类怎样进步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只要我们能写出人性中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我们的作品就有了真正的文学价值。

自从海云辞去工作在家写作之后,开创并管理海外文轩的一些事务,又主编了文轩八本文集。生活中的非虚构大多成就了她创作非虚构文字的种种,散文、随笔、报道,成绩斐然。

加州州立大学MBA 毕业

在东部不久,就有杂志主编邀请她去做专访写报道,一篇《华丽的转身》,采访的是一位美国常春藤的大学的华裔教授,获得了台湾华文著述奖新闻报道类的佳作奖,散文《金色的天堂》获得了第22届汉新文学奖散文类第一名。非虚构的写作也很有斩获,搬去东部后写的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金陵公子》获得了台湾华文著述奖小说类第一名。

如今她正在写的长篇小说《秦淮月》可能是她中文写作中最难产的一部,已经写了三年了,还没有完成一半的内容。她计划中的这个金陵三部曲:《金陵公子》(我父母那一辈知识分子的一生)《秦淮月》(我祖父母那一辈经历了大时代变化,战争洗礼的人生)还会有一部是当代人海云这样成长在金陵却去了海外的金陵人的故事。

她的两个英文短篇小说都被收录在国际短篇小说协会的两届文集书里,一本《Influence and Confluence: East and West》由上海华师大出版社出版,一本《The Radiance of the short Story: Fiction from around the Globe》由西班牙里斯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短篇小说有《母女日记》《父子的信》《海鸥》《秋风落叶》《落尘》《莎莉的温馨之家》《套路》《天使》《A Kept Man》等,其中《落尘》获得国内文学比赛的特等奖,其它都刊登在侨报、港台文学、文综、香港文学、天峨等海内外报刊和纯文学杂志上。一本给孩子们的书《兄妹姐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里面收录了两个儿童文学童话。

海云说我会继续在我接下来的生命旅程中,write both Fiction and non-fiction。

“因为,非虚构写作是我观察和体悟生活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它能让我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用最简单直接的表现手法,记录我的人生。而虚构写作让我的想象力可以自由放飞,它给我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挥洒自主的能力,可以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时候,体验不同的人生,换句话说,它让我可以不止做自己,而且可以做任何一个我感兴趣并想做的人。在写小说时,我是和小说里的人物休戚与共的,我可以一会儿是男人,一会儿是女人,一会儿是好人,一会儿是坏人……”

而她这十几年中文写作,同时写虚构和非虚构的这些日子里,也让她拥有的不同的读者群,很多时候,喜欢读她的小说的读者,与喜欢读她的非虚构的文章的读者,他们并非重迭在一起,但是她对他们都很珍视。

(左上)海云母亲年轻时,(右下)赴美留学五年后第一次回国,与母亲和大姨在上海拍的,那时母亲是一家三甲医院院长

好些年前,传统文学家对网路文学家很不屑,而渐渐的,即便是以前称自己是爬格子的传统作家,很多今天也会用电脑,也会时不时post文章到网上去,而今天网路上不断涌现出越来越认真的质量不错的文字,谁又能完全漠视网路文学的浪潮正侵袭着传统文学的景象?海云为此劝告众生切勿固步自封。

最后,海云用美国的作家Stephan King 的话来结束这个演讲吧!他说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每天阅读和写作四到六个小时。如果你没有时间那么做,你可能不会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请忘记所用的方式方法,不论是爬格子还是敲键盘,不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不论是引得起还是引不起评论家的注意,不论是有没有人愿意来赞美或是批评你的文字,认真写吧,用心去阅读,用心去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包括我心和你心)的好作品。”

嘉宾 施玮

海云讲座的嘉宾是施玮,施玮是诗人、作家、画家、学者。圣经文学博士。国际灵性文学艺术中心主席,灵性文艺出版社社长。世界华人周刊、华人TV副总编辑,倡导并推动“灵性文学”创作。八十年代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作家》《国际日报》《一行》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小说、随笔、评论,共五百多万字。作品入选多部选集,获雅歌文艺奖文学第一名、华文著述奖小说第一名等文学奖项。

出版诗集《大地上雪浴的女人》《歌中雅歌》《以马内利》《灵魂的诗意栖居》等十部;长篇小说《世家美眷》《放逐伊甸》《红墙白玉兰》《叛教者》《故国宫卷》,中短篇小说集《日食-风动》,和非虚构传记《献祭者》等其它类型著作共十九部作品。在中美各地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创作《基督颂》交响诗。曾任《海外校园》主编。

施玮题目:

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文字

——  读海云的文学作品

施玮从作家和作品谈起,她说:“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路径创作出文学,不仅创作方法不同,呈现形态各异,并且生长出文字的主要园地也有所不同。虽然,一部作品的产生必然凝聚了作家的生活经验、人个情感、理性思考、感性认知、知识积累等等,但不同的作家都有主要的挖掘路径。”

施玮从这个角度来讲:

第一种作家的文字产生于“脑”,以精神思考、哲理、知识和分析为主,来精心构架呈现,并在呈现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情绪。

第二种作家的文字产生于“心”,以内在情绪、精神挣扎、主观想象为主,来推进作品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会涉及思考,或多或少也会有外在生活和社会的描述。第三种作家的文字产生于“生活”,其文字是从作家个人的生活现实中自然而然发苗、成长起来的,其呈现的内容离不开作者本人的当下生活状况。这三种文字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创作偏向。

第三种创作被认为是最“接地气”,最贴近社会物质生活世界的,她认为海云的作品总体上来说是偏向第三种创作的。”

因此,施玮称海云的文字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文字”

施玮最初认识海云是因为编辑《海外校园》杂志,看到她的一篇散文来稿。作为一个三十多年从事编辑的人,她对遇到一篇好文章,或是发现一个有天赋的“未来的”作家,都有着天然的,也是职业性的敏锐和热情。施玮看到海云那篇散文时感受她的文字“自然”并且“细腻”,便认为这两个文字的品质决定了一个写作者能不能成为作家。

施玮点评海云,字字珠玑:“自然”就不仅要求文字顺畅,而且要求语言的节奏。作为一个初写者,那就是天赋,“自然”的文字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如果没有“自然”的心境,心中的杂念太多,语言的模仿、西化度太高,就会形容词堆砌,矫揉造作。这样心境的作家其实是成不了大气的,因为缺乏定力,就难以走得远,走得纯粹。”

施玮认为从“脑”、从“心”、从“生活”中产生的三种作品,其实都一样需要一个“真”,真实才能纯粹。她并不认为只有从“脑”出发的,学院派的、实验主义的,或是学者型的作品更具有文学的纯粹度。

这三种作品都能写得纯粹,也都有可能写得混杂媚俗。而纵观海云这十几年的写作状态,却印证了施玮当初对她的观察判断,直到今天海云的写作心态也比较少受到外在的影响,保持着一种出于天然的,顺应自然的,较为纯粹的写作风格。我们读她的文学作品,确实如此,无论是小篇幅的散文随笔,还是长篇大作,都仿佛是从她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与她这个人本身是一体的,是生动的、充实的,并且充满诚意,施玮认为这也是海云的作品能够吸引大量读者的原因。

参加国际短篇小说会议与加拿大作家Jamie O'connell 合影

海云与读者们在一起

海云与美国作家们一起

接下来施玮首先分析海云的散文。海云的散文最能体现她从生活中生长出文字的写作风格,不仅写得好,而且写得快,写得多。觉得她的散文是天然生成的。她的散文《生命的回旋》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金色的天堂》获美国汉新文学奖第一名。

《养儿育女大不同》两对父女、两串画面,在海云的笔下,前者是生动中藏着感动的泪光,后者是生动中溢出幽默的欣慰。

最后,施玮谈及海云的最新长篇小说《金陵公子》,她并为小说写了序言。

施玮总结海云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她的笔从故事,渐渐聚焦人物;又将捕获的人物,放回历史和社会的江海。她的文字就这样从自己生活中生长出来,又回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精彩的两份发言给大家上了生动的写作课,也让大家更清淅而真实地深入了解海云的风貌,赞叹之余,让我们期待她的金陵三部曲吧!

最后有陈瑞琳发言说到海云的创作非常重要,她写了新移民和中国历史两方面的故事。张凤与赵淑敏也赞赏海云的创作真诚与坦率的态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dz11Jcmfc

本文总结汇编作者 

极光文学系列大讲堂发起人·总策划

顾月华女士

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海外华文女作家協会会员。

最新力作《依花煨酒》。主要作品:散文集《半张信笺》《走出前世》《依花煨酒》、传记文学《上戏情缘》、小说集《天边的星》。作品入选多部文学丛书,主要文集如《采玉华章》《芳草萋萋》《世界美如斯》《双城记》《食缘》《花旗梦》《纽约客闲话》《纽约风情》《丝路之旅》《情与美的弦音》等,文章入选主要报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日报、文综杂志、花城、黄河文学、美文、明报月刋等。其诗歌、散文、小说荣获多次大奨。

访谈阅读    

访谈 顾月华:上海大小姐 从山村闯入洛克菲勒

访谈 海云: 从硅谷到纽约 职场母亲的历练

极光讲堂系列 

刘荒田: 海外创作优势何在

沈宁:  整个家族的磨难·只因当初母亲的留下

顾月华:走过扎心的岁月 却铭记着善良的他们

叶周:一幅伸展着的文学地图

少君:从零到亿万市场的网络创作

陈九:我也哭泣 只是不会让你看见

陈谦:爱在无爱的硅谷

陈瑞琳:巡礼·北美新移民作家vs作品

苏炜:铁汉金钉“铸刻”了被遗忘的两万华工之印记

黄宗之:如何写好热点话题

申美英: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世界华人作家【穿越访谈】系列1-20

阅读请点击 ↑↑↑  链接

部分世界华文作家们曾经的“倩影”定格

(由【陈屹视线】穿越访谈提供)

【留美学子】近期发表

【背后故事】3年走出6位年薪百万应届生

暑假里儿子学会开飞机: 步骤费用详解

养娃这么难 爸妈为何要生我?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0)

相关推荐

  • 散文:心与海的距离

    春暖花开 心与海的距离 我这人很少崇拜别人,但我敬重文字. 认识作家冬歌,始于他的文字,亦源于共同的爱好. 当年,我在江山文学网当编辑,作为作者他投了很多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文章,我编发过一些.后 ...

  • 何文龙||童心,在美丽的春天翘首

    何文龙是我同村的老大哥,住在一排,儿时常常仰着看他,也因为年龄相差甚远,所以几十年都很少交流.因为文学的原因,竟然在一年多前,我们重新认识,起初不敢相认,最后慢慢所有的过往现实才敢合二为一.而我们再有 ...

  • 想 念 || 文/简丹

    想  念 文/简丹 时钟滴答滴答努力的奔跑着 我坐在钟表前数着1.2.3.4...... 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居家隔离 那奔跑的滴嗒声 扰乱着我的思绪 它让我无法安静 犹如潮水般的想念 一浪高过一浪汹涌 ...

  • 海明散文《人生难得一知己》(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人生难得一知己                        ...

  • 散文之散

    作协搞了个散文征文,搞得我差点散了架. 因为我是联系人,因此,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工作还是休息,打电话的.加微信的,不亦乐乎. 最让我感觉不爽的是,我刚眯着,突然电话响了,来者带着不高兴的口气质问我,你 ...

  • 零基础写作:个人写作理解!人生感悟

    写作为了得到认识. 读书为了得到学识. 每一个思考的层次,建立内心的结构,每一个固定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内心,拿出自己坚固的情怀,写出优美的篇章,说出感人的句子,对人对事,一定要学会看,对风对景,一定要 ...

  • 写作班童话及虚构作品④∣《孙悟空大闹人间》等4篇

    导言 为了配合线上直播讲座"神奇的微童话",已连续推出了读写班.写作班2.3年级小朋友的童话及虚构作品,收到了小记者及家长的欢迎.本期推出一期同性质的写作班作品,故事的构思设计相对 ...

  • ​杨阳:“写作秘诀”和人生

    那一年,我十六岁.徘徊在十六岁边缘上的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中考.那时的我囊括了所有青春少年的特点:热血沸腾,藐视一切,洋溢着一股豪迈的青春激情,常常觉得自己才是地球的中心. 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 ...

  • 读书改变命运,写作点亮人生,一个普通教师的写作故事

    读书改变命运,写作点亮人生,一个普通教师的写作故事

  • 记叙文写作小窍门:虚构

    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记叙文,坚持写下去,可以往两个方向走:一个方向是散文,散文比一般的记叙文丰富些:另一个方向是小说,小说比一般的记叙文艺术些. 散文是可以虚构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

  • 钟志清:大卫·格罗斯曼访谈:写作是了解人生的一种方式 | 西东合集

    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1954年生于耶路撒冷,早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哲学和戏剧,2008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多年为以色列电台做编辑和新闻评论员,密切关 ...

  • 用写作点亮人生——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用写作点亮人生 --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1002)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方式应该有许多,比如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家庭教育.教育写作等等.今天主要谈一谈教师的教育写作. 通过教育写作能 ...

  •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人生在于拼搏;战斗精神;拒绝功利主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2018年6月29日,在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内,"俄罗斯世界杯"进行了一场尴尬的比赛.小组赛H组第三轮,比赛临近尾声时,日本队0-1落后 ...

  • 写作 | 60条名作家们的写作建议及人生观点

    威廉·福克纳 01.阅读,阅读,阅读,什么书都读--垃圾的,经典的,好的,坏的,看看它们是怎么写出来的. 就像一个跟木匠师傅学艺的学徒一样去学习.阅读!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纳博科夫 02.你必须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