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汇聚,身上长疙瘩。脂肪瘤的本质,就是...
痰浊汇聚,身上长疙瘩。脂肪瘤的本质,就是一个“痰疙瘩”。这是我行医20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脂肪瘤属中医“痰核”范畴,为痰湿凝聚所致。我们都知道,脾能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蕴积,化聚为痰,日久凝结,就成了痰核。
说到底,脂肪瘤就是痰浊汇聚成的一个疙瘩,临床上,我喜欢将其称之为痰疙瘩。身上长它的人,多半体内湿气还是比较大的。
一个半月之前,门诊就来了位48岁的脂肪瘤患者,他说自己之前左胳膊长了两个脂肪瘤,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切除了。没想到最近这段时间,右肩和左大臂以及后背又断断续续长出来了四个。
这长了割,割了长,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呀,所以他寻思找位中医看看,后来经过四处打听,找到我这里。
就诊过程中,他告诉我,自己平时吃的油腻就会拉肚子。除此,我发现他还有困倦乏力,大便不成形,脉象弦滑,舌苔黄腻等症状。
我清楚,他这明显是脾虚,体内有湿引发的脂肪瘤。对于治疗,当然应以健脾祛湿、化痰散结为主。
遂开方:黄芪、白术、茯苓、昆布、制半夏、海蛤壳、白芥子。
回去用药十剂,他的脂肪瘤就变软了一些,也缩小了不少。之后,我又根据他的最新病症,及时调整药方,帮他继续调理了三次,他之前的疙瘩就没有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交代一下自己的开方思路:
1、健脾燥湿——治本
脾虚是导致一切的根本,所以健脾是治疗脂肪瘤最关键的一步。方中白术、茯苓健脾的同时,还有燥湿利水的功效。黄芪是补气药,这里我主要用它来辅助白术健脾。
2、化痰散结——治标
脂肪瘤说白了就是“皮里膜外之痰”,而白芥子正好有去皮里膜外之痰的功效。方中昆布是软坚散结的常用药,除此它还有利水消痰的作用。
方中半夏可以燥湿化痰,海蛤壳可以软坚散结。四药合用,能将痰核化开,散掉。
以上就是我为这位患者诊疗脂肪瘤的思路,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现实生活中,谁不想遇上两三个知己呢,可惜往往事与愿违,到最后,只有将这些废话憋回肚子里。所以在这里,能将自己行医多年的治病经验分享出来,有人看,有人懂,有人受益,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