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很丢人吗?
▼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人们表示一件事情很好笑时会调侃:“笑尿了”。
可是面对这样的调侃,有些人却笑不出来,因为这是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真实情况。
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达30%。
尿失禁: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在11-57%。
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成年女性尿失禁比例甚至能达到40%以上。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身边每三个成年女性,就有一个正面临无法自主控制排泄的问题。
然而,尿失禁也不仅仅是女性的专属问题。
北京地区的数据显示,成人尿失禁男性发生率为12%。
相较之下,女性患上尿失禁的概率要远远超过男性,这是男女生理构造不同导致的。
尿失禁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常见病、高发病了,但是公众对这种状况并不是很熟悉。
因为病症的特殊性,患者往往不好意思提及自己患上了尿失禁,谁也不想承认自己“尿裤子”了。
于是,为了保全成年人的体面和尊严,人们大多选择三缄其口。
尿失禁这份失控的尴尬悄无声息的蔓延,于是乎,它也被网友形象的称为“社交癌”。
无数社恐纷纷表示,一想到这个病自己就已经尴尬的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了。
很多女性对病情羞于启齿,也就加剧了女性尿失禁的全球患病率很高,但就诊率却非常低的情况。
不少网友表示,第一次知道“尿失禁”,还是因为去年母亲节女明星 Ella(陈嘉桦)那篇长长的产后心得。
在文章中, Ella坦言自己产后3年都长期遭受尿失禁困扰,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去做了手术。
原来,生产造成了她子宫和膀胱脱垂,学术化的表达就是: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脱垂第二级。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按照症状,尿失禁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4类。
而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尿失禁最常见的形式,其患病率高达18.9%。
这里所说的压力并不是指心理或情绪压力,而是指生理或身体压力。
人体内有两个括约肌,或瓣膜,使得尿道闭合防止尿液漏出。
有时人们因为时机或者场合不便排尿不得不强忍尿意,大脑就会发出抑制信号,让括约肌关闭并防止漏尿。
当我们可以小便时,这种抑制就会被解除,脊髓会指示括约肌打开排出尿液。
而一旦患上压力性尿失禁,咳嗽、喷嚏、大笑、起立……任何给膀胱或者腹部造成压力的行为,尿液便会不由自主地渗漏。
尿失禁的实质,就是括约肌开始不受控制了。
因为女性的生理构造比较特殊,怀孕和分娩,都会让女性盆底肌承受巨大压力。
在分娩期间这些肌肉被过度拉伸,造成损伤以后就会导致盆骨肌底无力,无法再支撑括约肌,“尿裤子”便成了孕妇的日常。
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也显示,1/4 以上的孕妇,在妊娠期间或产褥期会发生尿失禁。
年龄增长、妊娠、生育、产后压力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很大,除了导致盆底肌无力,还可能导致膀胱颈下降。
而女性有月经期,还要步入更年期,到那时,尿失禁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羞于谈论这个话题,默默承受漏尿的困扰,因为沉默而错过了保守治疗的时机。
和女性患者不同,也许是因为男性抽烟喝酒的更多,所以男性患上尿失禁多见于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更多是因为神经损伤、酒精代谢、膀胱及泌尿道感染或某些药物而导致的。
男性患上急迫性尿失禁后,膀胱和逼尿肌不稳定,进而引发控制失调。
患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尿欲望,而这种欲望来势汹汹,患者甚至来不及跑到卫生间,便被迫“原地解决”了
还有一种状况也被称为反射性尿失禁,哪怕没喝多少水,光是摸到水或者听见水声,都会控制不住的漏尿。
尿失禁患者画像中,有生完孩子的90后辣妈、退休的航天工程师、因意外而无法自理的80岁老人……
可见,尿失禁从来不是某个固定群体要面对的问题。
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痴呆、帕金森和中风……这些疾病也会引发尿失禁。
随着年纪的增长,尿失禁的发病率也会自然攀高。
成年人在时间的洗礼下,被迫丧失的不仅仅是青春韶华,还有健康和体面。
很多人被迫回到了“婴儿时代”,穿起了纸尿裤,垫起了尿床垫。
面对镜头,他们尴尬又羞涩的说:“去买纸尿裤的时候,挑选的时候会特别注意挑那种'成人纸尿裤'字样不明显的。”
在很多患者眼里,随着健康一起被没收的,还有他们的面子。
有网友说:“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亮丽,其实背地里在偷偷提肛。”
尿失禁是病,早治早好,若不想面对尴尬处境,就应当早做防范,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女性可以现在就开始做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男性可以尝试着少抽烟、少喝酒。
毕竟出来混总是要换的,今天吨吨吨喝进去的酒可能就是明天你大庭广众漏出来的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