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防御机制: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1)
我们在此摘译2017年的IPA期刊论文,南京师范大学郭本禹教授的博士生张巍撰写的《分解防御机制: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一文。
心理熵与负熵的含义与来源
熵已经应用到心理学的几个领域。在心理动力学中,荣格(Jung,1969)把心灵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认为心灵能量遵循熵原理(即精神能量只能由高变低,最后趋于平衡状态)。在最近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熵被用来衡量知觉和行为的不确定性(Hirsh等,2012),以描述问题解决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如Stephen,Dixon, Isenhower,2009)等。
我们将心理熵(PE)定义为干扰或破坏认知 - 情感模式稳定性和秩序的任何事物(例如人,事物和事件)。它通常导致消极的情绪,如焦虑、痛苦和悲伤。而心理负熵(PNE)则是增加或巩固认知-情感模式的稳定性和秩序的那些东西,它可以促进个体去处理消极的情绪。
心理熵的来源主要涉及认知和情感。认知方面包括:(a)认知冲突,它意味着从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接收到的信息与现有的认知 - 情感模式不一致。比如,意识到自我表象或内在客体的缺陷以及全能的幻灭; (b)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威胁。这些实际性地或者潜在地会威胁到个人的安全、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因素,它们总是会导致痛苦或痛苦的经历(Hart,2014)。另一方面是与情绪有关的,它包含:(a)情绪传染。这意味着在人际交往或社交交往过程中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Hatfield,Cacioppo,&Rapson,1994)。(b)与其他人的关系减弱或丧失。这个过程主要与情感冲突有关。例如,不喜欢,被拒绝或被排除在外,这些似乎会降低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感受(如Gerber&Wheeler,2009)。
在我们的模型中,心理负熵(PNE)可以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世界。提供安全环境(如照顾者)、社交或人际关系支持的外部世界将有助于个人感到安全并应对被动情绪(Pietromonaco&Barrett,2000;Srivastava&Beer,2005; Vaillant,2000)。内部资源(例如,一个好的内部客体或幻想)也可以产生有益的效果。正如许多研究所表明的,与良好的内部对象或安全依恋之间的稳健和稳定的关系可以促进个体调节情绪和行为来重建安全感(例如Pietromonaco&Barrett,2000;Zimmermann,1999)。这可能反映出外部世界的心理表象可以作为替代物提供符号上的、社会的或人际的支持。当个人面临困难或危险的情况时,这将帮助他克服这种困境。
心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部和内部世界交换信息。它作为耗散结构而发挥作用,心理系统的熵一直在变化。因此,通过估计一个系统的心理熵的变化,我们可以粗略地领略它的状态。
心理熵和负熵的流动
心理防御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和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保护机制(Rice&Hoffman,2014; Sala,Testa,Pons,&Molina,2015)。在我们的模型中,它的本质是保持认知 - 情感模式的稳定性和秩序,并减少伴随着的总是消极的那些情绪。在这个使用防御机制的过程中,整个或者局部系统的心理熵可以保持平衡甚至于降低。
有三种基本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维持认知 - 情感图式的稳定性和秩序(每个防御机制的含义可以参考书:《101种防御:心灵如何防御自身》)。第一类是隔离的,意思是把心理熵的模式的保护部分隔离开来。通过远离心理熵,这部分图式可以保持在低熵值的稳定状态,使个体感觉更加安全或舒适。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熵的流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流入外部客体,进入内部客体(坏客体的部分),进入无意识状态。
(1)流向外部客体。这种类型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利他主义、幽默、升华、行动表演、置换、投射性责备、敌意攻击、外在化、哀鸣,将自我批评转为对客体的批评等。这是一种相对直接而有效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消除可怕的感受。例如,升华就是将内部冲突转化为可接受的工作,然后减少痛苦的情绪。它通常发展出音乐、绘画和小说等艺术创作(Metzger,2014;Vaillant,2000)。其他一些防御手段(例如投射性的指责和对客体的自我批评)会减少负面情绪,将错误归咎于是他人攻击,而不是从个体本身来寻找理由。上述所有的防御措施都可以降低认知-情感图式的心理熵,尽管它们的方式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2)流向内部客体(坏的部分)。这种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贬损和投射。例如,贬损是保护客体表象的好方法。它总是伴随着分裂(splitting),而且是被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使用。当病人发现他理想化后的人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完美的时候,他会痛苦地把内在的客体分成两个部分:好客体和坏客体。然后,他会贬低坏客体,让好客体远离它。这样,客体表象的好的部分将很好地予以保存,但仍然是理想化的(Kernberg,1984)。投射是与贬损类似的过程。当个体使用这种心理防御时,他认为实际上来自他人的坏的事物(如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这是由他人造成的,并将其归咎于坏的内在的客体。那么自体表象就可以像以前一样完美了。
(3)流向无意识系统。这种心理防御包括否认、反应形成、隔离、压制,解离等等。通过将心理熵压抑到无意识系统中,意识中的认知-情感模态就可以保持在低熵状态,个体不会意识到消极的信息。例如,一个失去妻子的男子不接受他的配偶已经死亡的事实。在他的意识中,他的妻子可能正在旅途中,会在几天或几个月后回来。通过否认现实,这个男人从痛苦的真相中孤立起来,过着“正常”的生活,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时候,无意识就成了个人储存“垃圾”的垃圾桶。然而,尽管它可以帮助个人暂时性地改善,但这种方法不是一个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的长期策略。垃圾桶里的“垃圾”,不管个体是否意识到,都会不断地去影响精神系统。
维持认知 - 情感模式稳定而有序的第二种方式是从其他地方获得心理的负熵,这种类型的防御机制的本质是加以补偿。我们的模型中的“补偿”概念比阿德勒所运用的该概念意义上更为广泛。在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薪酬是个体发展器官功能或获得社会成就来克服自卑感的工具(Ansbacher&Ansbacher,1956,pp.24-29)。但在我们的模式中,受保护的模式是通过从外部或内部资源中获取心理负熵来加强自身,并且用以应对消极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去克服自卑。这一过程中的心理负熵主要包括以下的两个方面。
(1)从外部客体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负熵。这种心理防御主要包括补偿(狭义地),万物有灵论以及药物滥用。补偿(狭义)是通过获得或发展技能和社会成就(或社会地位)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样,自体表象就会得到强化。万物有灵论和药物滥用是通过使用外部替代来减少负面的情绪的。简而言之,这些防御涉及到外部客体进行象征性满足的过程。
(2)从内部客体(好的部分)获得心理的负熵。这种防御包括幻想形成或者白日梦、幻想或愿望的认同、理想的形象或客体的认同、对他人的理想化等等。正如我们之前所展示的,心理表象可能是功能性的,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象征性的社会或人际支持。因此,当一个人面临实际或潜在威胁他的情况时,他可以从好的内部对象(例如,重要的人和愿望)中获得力量。在内部对象的支持下,自我表象可以得到加强,这个人就会感到安全,更顺利地去处理问题。
图1 运用防御机制时的心理熵的变化图示
第三种选择是耗散掉自我表象来处理负面的信息,而不是与外部交换心理熵。我们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自体耗散”,是说当一个个体:(a)把自己看作一个强大的,甚至是一个能够处理所有事情的全能的人时,这种防御机制就会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自我和全能的理想化; (b)把这个麻烦或威胁视为一种微不足道的因素,往往认为他自己不会受到真正的影响。这些防御措施包含了去活力(deanimation)和缩小化(minimization); (c)建立另一种“现实”来取代真相,然后减少痛苦的感受。它包括理性化、智力化、规范化、现实的重构、不真实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