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通过修道强身健体?

减少消耗,增加积累

减少消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善理情绪、节制欲望。这几个方面比练功打坐更重要,起决定作用的90%。

增加积累:可以练习的也很多,主要是炼后天气血,太极拳、八段锦、瑜伽、大礼拜、晃海、蹲墙都可以。站桩和打坐当然也可以,但不推荐没有靠谱的老师自己炼,因为很容易练不对,幸运一些的练不出什么,不幸运的可能练出反面的效果。可以从蹲墙这种比较简单但效果不简单的开始做起。

更高级的开源节流

读书明理、修德进道。生活中的消耗都是从心开始的,心动然后言行举止、各种习性习惯,各种长期重复的强迫行为和成瘾行为,一切都是自心而起。因为缺,所以向外寻找代偿来填满自己,但是越填越空虚,以至于最后身心枯竭。因此,改正自己的内心、语言、行为上的各项不正,使之归正,这个是最根本和最强劲的养生,因为心正一切正。这也是修行二字的内涵,即“修正自己的言行”。

《庄子》里的庖丁为什么能几十年用一把刀,从来不磨却比其他厨子几个月一换的刀还锋利?因为他无心(无私欲),所以能以无厚入有间(以无心入世间万有),就如同开着一根针尖大的汽车,驰骋在篮球场一样宽的高速公路上,所以不存在摩擦和碰撞,所以得以长久。《庄子》这一章名为“养生主”,而不名为“养生”,其实正是揭示了,从根本入手,心是身的主宰,在主宰上养,胜过在养身上养。

附上一篇王志谨真人说养生的小短文:

真人简介

王志谨,又叫王栖云(1177 — 1263 ),元代全真道士,法号志谨,又称栖云真人。自幼夙有道缘,及长至山东拜郝太古为师,口传心受,道法大进。太古仙逝后,韬光晦迹,由是获全于乱世。

开示解读

或问曰:初学人修炼心地,如何入门?

弟子问:刚开始学道修行的人,怎样修心,有没有入门的方法?

答云:把从来恩爱眷恋、图谋计较、前思后算、坑人陷人底心,一刀两断去,又把所着底酒色财气、是非人我、攀缘爱念、私心邪心、利心欲心,一一罢尽。外无所累则身轻快,内无染着则心轻快,久久纯熟,自无妄念。更时时刻刻护持照顾。

师父答:方法就是,把修行之前,多年习惯了的心理活动改一改。比如对男女之情放不下,总是思来想去辗转难眠;比如对利益得失特别计较,总是心里打小算盘想着不能吃亏;比如总想占别人便宜得好处,遇到坏事先想着甩锅丢给别人……这些负面心理和思维都要彻底的放下。

还要放下酒色财气这四件东西——酒就是爱喝酒,色就是好色,财就是贪财,气就是喜欢生气;还要放下是非之心,不要总是争强好胜,认为自己对,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还要停止一见好东西就往上扑,一见有钱有势的人就讨好的毛病;乃至所有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一一摒弃。

能做到这样,生活里没有什么外部的人事物能干扰你的身体,心里无欲则刚没有烦恼能缠绕你,这样就能身心轻快。如果能持续的维持这样的良好状态,久而久之,那些无意识行为,那些不受控制的念头也会逐渐变的清静,达到“一思考,每个念头都是善念”的清静状态。

做到上面的还不够,还有时时刻刻的爱护保护自己的善念,以防自私自利的邪念又死灰复燃。

慎言语,节饮食,省睡眠,表里相助,尘垢净尽,一物不留。他时自然显露自己本命元神,受用自在,便是个无上道人也。

于此同时,还要做到管住自己这张嘴,不要贪图面子说一些嘴炮的话,许下一些无法兑现的承诺,更不能背后说别人坏话,拨弄是非。于此同时,要克制贪吃求口爽的毛病,饮食清淡不吃饱,少吃调料少吃油腻。睡眠要足够但切忌不可贪睡,要早睡早起戒掉回笼觉和熬夜的怀习惯。

能做到上面这些,既修心,又炼身,那么不但心越来越清静,智慧开始迸发,身体也越来越健康返老还童。持之以恒,终于有一天,自己的道心显现,元神显露,这就到了明心见性的真人境界,可以称为得道了。
或问曰:修行之人如何得清静?

弟子问:修行人怎么才能达到清静的状态呢?

答云:心不逐物谓之安心,心不受物谓之虚心,心安而虚便是清静,清静便是道也。

师父答:心不追逐外物外境,这叫“安心”;心不纳受外物外境,这叫“虚心”。逐,是主动向外追求喜欢的,对自己有利的人事物;受,是被动接受外部世界的各种人事物,因为心的喜好爱憎而给这些原本只是客观现象的东西贴上好、坏、善、恶的各种标签,激发自己的评判。

能同时安心和虚心,这就是清静,清静就是道。

小火锅点评:

王志谨真人的师父是郝太古,郝太古是全真七子之一,是王重阳的学生。王志谨真人著有《盘山语录》一书,是门人记述他和弟子的问答。其中对道家修行的许多基本问题,特别是初学者入门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算是历代道书里面,把修行问题解说的最通俗和接地气的一部了,足以说明王志谨师父的修证水平之高。

今天开示的这一段,与佛家六祖慧能在《坛经》中开示“坐禅”的一段有异曲同工的默契,这里也摘录之,读者可以悉心对比。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意思就不赘述了,之前写王重阳祖师论打坐的文章里已经翻译解读过这一段。

足以见得,世界上的真理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观点正确,那么总能找到另一个人在说同样的观点。因为错误有千万种,而正确的东西却总是相同的。儒释道三家,就像一座城的三个城门,尽管有的是东门,有的是西门,进去之后,到达的都是同一座城,不会去到两个城。

附上方法:

头条号:儒释道小火锅

一锅虽小煮天地,破迷显正立真宗
诸子真言做宝镜,离幻返真赴丹霞

(0)

相关推荐

  • 找到自己

    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弟子问:"智慧大吗?" 师父说:"大!" 弟子又问:"有多大?" 师父说:"无边无际. ...

  • 每一个心灵捕手都会尝试去演奏自己的情绪和弦丨内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01 先说"弟子"."弟子"未必指学生.门徒或年轻人.&quo ...

  • 玉清金仙阐门规矩

        自元始起教传承法脉已有八千多年,自古以来阐门以隐修真道为宗,显以随缘度世,点化真修实炼之士.今有幸遇得玉清门内正脉,以自修而度他为初心,开启了一场修真实修之路.为了不扰乱正脉弟子清静修持,特此 ...

  • 心是一切的根源

    心里有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 师父问: 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啊, 还是一堆烂泥好啊? 弟子回答: 当然是金子好啊! 师父笑着问: 如果你是一颗种子呢? 弟子语塞. 青年问道长: 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 ...

  • 一切都在

    离一切相,即是修行. 话说, 阳光明媚的下午, 弟子陪着师父在院外散步. 院外弥漫着清新空气,半绿草芽, 斜飞的小鸟,还有流动的小河. 到了晚上, 师父再次领着弟子推开了院门. 师父问: " ...

  • 修道之人,心不能动,千万不要恨,恨谁谁不能活。普通人更不能恨,伤的是自己。

    惠州琉琉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张至顺道长说: "修道之人,心不能动,千万不要恨,恨谁谁不能活.普通人更不能恨,伤的是自己." 确实如此. ...

  • 100句修道箴言

    ‌1.未至真空,阴神难出,阳神更难出. 2.古仙之脱胎神化,由于虚静之极,无我之至也. 3.唯真空无我,然后能脱胎神化. 4.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 5.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禽兽性少命 ...

  • “修道”和“结婚生子”之间互相冲突吗?听听高人是怎么讲的!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修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修丹道和结婚生孩子的关系?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不知从何时 ...

  • 近期养生、修道和投资的一些心得

    读者继续阅读本文就表明同意:不以作者邹健的任何言行作为读者本人和任何关联人的任何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放弃向作者邹健提起诉讼或者投诉的权利:不得以作者邹健的任何言行作为诉讼或者投诉的证据. 免责声明:邹健 ...

  • 农历三月廿六,恭贺鬼谷仙师圣诞,纵横捭阖持身养性采药修道!

    鬼谷仙师,讳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相传仙师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为老子弟子.相传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 ...

  • 257岁神秘老人 泄露修道天机 (收藏研究)

    257岁的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7岁.据报道是世界最长寿者.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 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 ...

  • 修道要有缘份,看看你有没有道根道缘!

    三丰祖师说,古仙家论"龙虎铅汞抽添",需要后世有根有缘.这个"后世",指的就是后代的学道者."有根有缘"指的就是有道根.道缘. 道根亦称根器 ...

  • 我这些年走过的中医和修道之路

    作者:陈明 (一)小感冒中的中医原理 这些年,看到网上特别多的人转载各种养生治病的秘法,比如某某方法可以排寒,某某方法可以祛湿,还有敲胆经排毒,山药薏仁粥养气血,艾灸拔罐按摩穴位补肾,以及肾阳虚阴虚等 ...

  • 金堂战神胡修道——在朝鲜战场上1人打退敌军41次进攻,歼灭敌军280余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