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络穴口诀【原络配穴】
15络穴口诀
十五络穴
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十五络穴
本经 |
肺 |
心 |
心包 |
小肠 |
大肠 |
三焦 |
膀胱 |
胆 |
胃 |
脾 |
肾 |
肝 |
任脉 |
督脉 |
脾之大络 |
络穴 |
列缺 |
通里 |
内关 |
支正 |
偏厉 |
外关 |
飞扬 |
光明 |
丰隆 |
公孙 |
大钟 |
蠡沟 |
鸠尾 |
长强 |
大包 |
阴 经 |
阳 经 |
||||
经络 |
络穴 |
经络 |
络穴 |
||
手三阴经 |
手太阴肺经 |
列缺 |
手三阳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偏历 |
手厥阴心包经 |
内关 |
手少阳三焦经 |
外关 |
||
手少阴心经 |
通里 |
手太阳小肠经 |
支正 |
||
足三阴经 |
足太阴脾经 |
公孙、大包 |
足三阳经 |
足阳明胃经 |
丰隆 |
足厥阴肝经 |
蠡沟;- |
足少阳胆经 |
光明 |
||
足少阴肾经 |
大钟 |
足太阳膀胱经 |
飞扬 |
||
任脉 |
鸠尾 |
督脉 |
长强 |
三、原络配穴:-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口诀: --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 --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 --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 --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肝胆相表里) --
阴 经 |
阳 经 |
||||
经络 |
原穴 |
络穴 |
经络 |
原穴 |
络穴 |
手太阴肺经 |
太渊 |
列缺 |
手阳明大肠经 |
合谷 |
偏历 |
手厥阴心包经 |
大陵 |
内关 |
手少阳三焦经 |
阳池 |
外关 |
手少阴心经 |
神门 |
通里 |
手太阳小肠经 |
腕骨 |
支正 |
足太阴脾经 |
太白 |
公孙、大包 |
足阳明胃经 |
冲阳 |
丰隆 |
足厥阴肝经 |
太冲 |
蠡沟;- |
足少阳胆经 |
丘墟 |
光明 |
足少阴肾经 |
太溪 |
大钟 |
足太阳膀胱经 |
京骨 |
飞扬 |
任脉 |
鸠尾 |
督脉 |
长强 |
* 原络配穴
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
脏腑 |
肺 |
大肠 |
胃 |
脾 |
心 |
小肠 |
膀胱 |
肾 |
心包 |
三焦 |
胆 |
肝 |
原穴 |
太渊 |
合谷 |
冲了 |
太白 |
神门 |
腕骨 |
束骨 |
太溪 |
大陵 |
阳池 |
丘墟 |
太冲 |
络穴 |
偏历 |
列缺 |
公孙 |
丰隆 |
支正 |
通里 |
大钟 |
飞扬 |
外关 |
内关 |
蠡沟 |
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