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乾县地域文化的守护和传播者(三)上篇——文化大县渊源

(三)上篇——文化大县渊源

在上篇中,主要通过总说、乾县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祭天的圣地,乾县是庄子修道著述、创立中华养生文化的发祥地,乾县是中国佛教的最早传入地,乾州古城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杰作,乾县是剧坛泰斗范紫东的故乡,乾阳书院是迄今所知陕西省最早的书院这7部分9块展板(其中乾阳书院为3块展板)来展示的。

展出了轩辕碑记《秘藏医书祝由十三科》(双色线装,宋淳熙先生著,宏道堂藏,清光绪刻本)《黄帝内经》(明代)《南华经独见》(清代晋陵胡文英绳崖评释本,云中武启图羲民同订)《乾县新志》(清末乾县范紫东)《养生镜》(清代陆乐山编著,医书)《历代三宝记》(隋朝费长房创作的佛经目录)《新编宣讲拾遗》(民国朱庆澜题)等珍贵资料。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傅抱石),本书最早是南京书店1931年9月出初版,现存为今印本。在这本书后附有《中国美术年表》,对“树述圣纪碑”和“筑奉天县城”分别做了记载。“(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文明元年八月,述圣记”“(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四月,筑奉天城”。这是傅抱石先生站在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角度对这两件事情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关于范紫东先生的史料有《软玉屏》《乐学通论》《关西方言钩沉》等。这些书籍因为当时的印数较少,再加之经历“十年文革”浩劫,所以存量极少,是研究范紫东不可多得的资料,极为珍贵。这些资料的展出为乾县范紫东研究会进一步深入挖掘范紫东先生作品的文化精神内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这些史料中还有一本蓝田人胡荫丞1924年刊行的《定静轩医学四种》值得一提,本书包括《验方汇集》《症验随笔》《眼科三字经》《开明眼科》四种,现展出的是《开明眼科》。该书汇聚了当时很多文人名流的作品,他们要么是题字,要么是题写序文(跋语)。其中为《症验随笔》题写书名的是高树基(培支),为《开明眼科》题写书名的是富平名士张鹏一(扶万)。

之所以展出该书,是因为范紫东先生为《开明眼科》题写了“开人眼界”以及赞文:赞曰,先生之德,以蓄而融;先生之学,以转而通;锦囊济世,金针发矇。既破其翳,复转其瞳。医术至此,道比圣功。宜其积中,发外目光如电,而吐气如虹。呜呼,安得千万亿斯人,使尽启天下之瞽矇。

时任陕西督军刘振华题写了“呈露启明”、赵丕燮题写了像赞,宋联奎题写的“金针度人”,宋伯鲁题写了“拨云见日”,张云汉题写了“放大光明”,南岳峻题写了“眼科专家”,刘晖题写了“昭然发矇”,阎培堂题写了“立起沉疴”等。题写序文跋语的有蓝田著名学士牛兆濂(陈忠实《白鹿原》种朱先生的原型)、毛昌杰(于右任的老师)、长安薛宝辰(清资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刘炳堃、冯光裕、王日新、郭毓璋等,所以该书对于研究当时陕西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在乾阳书院的展板中重点介绍了乾阳书院的章程、两任书院院长(山长)、书院管理、著名手稿,展柜中重点展出了乾阳书院学子的书稿,包括路德的著作《柽华馆试帖汇抄辑注》《陆润生先生评本:朱批蒲编堂训蒙草》《时艺阶》(道光乙亥七月,文筠堂锓板)以及乾州中学的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盖有“乾州中学堂部”红色印章)、管缄若的文集《韫山堂时文集》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时艺阶》一书中刊登了部分乾县人的作品,其中包括吴锡岱(廪生)、鲍庠(监生)、康庄(举人)。

路德的文章为时人所称赞,尤其是被曾国藩所欣赏,所以在展柜中也有一本《曾文正公治家全书六种》(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在该书的65页就有曾国藩要求子侄辈认真阅读“读必手抄熟必背诵”的字样。

手稿包括祝华封、鲍廉、祝竹村、韩养正、严锡麟,其中除了鲍廉为安徽歙县人,因其父鲍珊在道光年间在乾州任知州,所以在乾阳书院就读,严锡麟为永寿籍,其余三人均为乾县籍。《明德堂次卷》为祝华封的文集。还有严锡麟给陕西最后一任巡抚升允的第四次信件,严锡麟为甘肃都督黄钺代笔起草的《覆呈袁大总统词》。

这部分藏品的展出,尤其是范紫东先生部分作品和乾阳书院的有关文稿书本是乾县作为历史文化大县的最有力的证据,关于其中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乾州蕞娃将安排在《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藏品推介》中进行详细解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跟进,欢迎交流探讨。(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